融媒体时代编辑记者的转型路径分析

2021-11-03 05:56刘晶雷荣
记者观察 2021年24期
关键词:受众转型时代

文 刘晶 雷荣

作为国家战略,今年已经是“媒体融合”发展的第8个年头,在多年的探索当中,我国新闻传播事业不断进步,行业发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变革。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传统编辑记者只有主动进行角色转型,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融媒体时代,各类传播媒介从“量变”融合向“质变”融合不断演变,形成了关系紧密、资源共享的集团化传播优势,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工作环境当中,“术业有专攻”的编辑记者已经明显不再“吃香”,只有掌握全媒体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融媒体时代对传播人才的需求。为此,传统编辑记者必须正视自身能力短板,查漏补缺地进行学习、实践,从而又好又快地完成自我价值的提升和专业素养的成长。

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人才的必备能力

采写编评能力

与传统的编辑采访工作相比,融媒体时代更加强调“一专多能”人才的培养,即专业技术能力过硬,同时也具备能够完成其他工作的基础能力。比如,传统采访工作和编辑工作是分开的,编辑策划选题之后,由记者负责新闻采访和素材收集工作,然后再将所有新闻素材交给编辑进行新闻编排工作,这样的工作方式虽然专业性强,工作质量更加有保障,但是相应地也降低了工作效率,工作需求和工作要点都难以保障。而在融媒体环境下,则要求采编工作由同一个人完成,也就是说融媒体工作人员要一个人完成前期策划、中期采访、后期编辑全过程中的工作,这样虽然对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较高,但是一旦通过人才培养和角色转型,适应了新的工作节奏,那么则可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有效地克服以往编辑和记者之间由于信息沟通不畅、工作默契不强而带来的工作失误。

摄影制作能力

在融媒体时代,传统的纸媒编辑记者可能转型为广播、电视台、网络媒体、新媒体渠道的编辑记者,而传统的图片摄影和制作工作,也可能会转化为视频采集制作工作,这就要求编辑记者具有一定的摄影制作能力。在融媒体时代,人人都可能通过“一部手机”“一根网线”成为自媒体,所以传统编辑记者要时刻抱有竞争意识,不断提升自身摄影制作的专业性水平,以精良的排版设计、音视频剪辑和后台制作,满足受众越来越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鉴别捕捉能力

融媒体时代,信息总量不断增加,真假信息都能迅速地传递到受众,给新闻市场的准确性、严肃性带来冲击。而对于编辑记者来说,他们也需要从海量的、真假混杂的信息中挑选出有报道价值的内容,在满足受众信息口味的同时,保证其在正确舆论引导工作中发挥效能,这就要求融媒体编辑记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新闻敏感、政治敏感和法律敏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信息鉴别、信息整合和信息表现能力,从而获得更多受众的喜爱。

创新应用能力

融媒体时代,受众的注意力被极大地分散了,要想在媒介市场中掌握传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编辑记者就要尽可能地吸引更多受众的持续关注,这就需要工作时不断创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新闻传播”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将多元化的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工作中,已经成为传统编辑记者必须具备的意识与能力。比如,创新采访方法,以直播、连线等方式,增添采访工作的新鲜感;又如更新新闻编辑技术,以VR、AI技术实现新闻演播的场景化。总而言之,编辑记者只有拥有持续创新的能力,才能以更多新技术、新点子,为受众提供更加新颖的服务。

当前传统编辑记者向融媒体转型中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编辑记者转型中的机遇

首先,融媒体时代为传统编辑记者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使编辑记者脱离了固定岗位的约束,能够在整合后的行业获得更加自主的选择权,可以从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出发,通过学习和实践,选择更加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岗位,从而创造出更大的工作价值。其次,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大提升了传统编辑记者的工作效率。在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在融媒体内部高度资源共享的环境下,当前编辑记者的工作方法更加便利,信息交流更加快捷,“中央厨房”式的新闻生产模式,改变的不只是编辑记者的工作,也改变了人们的信息生活。

编辑记者转型中的挑战

与以往的“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相比,融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更多时候是一种交互式的,受众也更多地参与到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来,对信息传输速度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受众更加多元化的需求,编辑记者转型过程中就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受众意识,并处理好受众意识和本体意识之间的关系,在二者的平衡中不断提升新闻传播工作质量和受众品位,这是编辑记者角色转型中非常大的一个挑战。

此外,随着新技术在新闻传播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新闻制作方式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新闻编辑记者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跟上时代和工作的发展,然而这种学习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既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定力,也需要对职业高度的热忱和责任心,更需要不断探索新事物的好奇心,很多编辑记者在转型学习的过程中得过且过,因此对融媒体一知半解,工作中的能动性和创新力自然不足。

编辑记者转型路径研究

打破传统理念,树立向融媒体转型的决心和信息

对于很多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而言,理念和观念上的束缚,是影响其向融媒体转型的关键内因。在很多编辑记者看来,融媒体等同于网络媒体和新媒体,这些媒体发展时间较短,传播经验不足,很多带来社会负面影响的新闻都是这些媒体报道出去的,其规范性欠缺。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之下,很多编辑记者对融媒体转型工作表现出了拒绝排斥的态度,自然给自身的不断进步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但是近年来,传统媒体向融媒体的转型也在不断推进当中,以传统媒体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高水平的工作水准为基础,以互联网时代高速的信息传播和快速的反馈收集机制为依托,传统媒体向融媒体转型,一方面促进了自身发展,另一方面也规范了网络新闻市场。编辑记者应从大局角度和长远角度看待转型工作,并积极投入到其中,在融媒体时代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

努力提升工作素质,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编辑记者的个人素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渠道、方式等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记者只有努力成为 “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应对工作技术上、专业知识上的更多要求。

首先,编辑记者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政治意识,在信息爆炸时代,在新闻“营销”时代,要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做新时代正能量的传播者,自觉抵制不良社会思想的侵蚀;其次,记者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和综合素质水平,在新闻传播领域之外,还应广泛涉猎经济、法律、艺术等多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应对“融”的工作,成为融媒体事业发展的“螺丝钉”。此外,编辑记者要虚心学习新媒体传播技术,掌握“电子化”的新闻采访和编辑技能,在新闻制作中合理选择新的技术元素,从而增强新闻传播的创新能力,切实增强自身新闻产品的行业竞争力。

提升受众意识和营销意识,做好信息选择工作

要重视受众体验,通过多媒体信息传播方式,不断提高新闻的传播效率;要坚持内容为王,以优质的内容不断提高自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从而获得更多受众的支持;要坚持转文风,以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需求的报道,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此增强节目与受众的感情粘度。此外,编辑记者还应有一定的营销意识,有意识地打造“爆款”新闻(当然,“爆款”新闻并不是博人眼球的噱头报道,而是要通过脚踏实地的调查研究,切实提高新闻价值),从而有效地避免新闻报道同质化问题,以此获得用户的一致认可。

融媒体趋势不可逆转,编辑记者应正视当前形势,顺应时代潮流,及时做出转型,以适应当前新闻市场的发展格局和受众新的信息内容消费方式,从而为自己的未来发展争得更多的主动权。

猜你喜欢
受众转型时代
重磅!证监会表态:支持房企转型!支持民营房企融资!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常州钟楼:“老字号”的转型奋进路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