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在甘肃夏河娄七合贡玛一带找矿勘查中的应用

2021-11-03 13:05侯向华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13期
关键词:粉砂褐铁矿北西

侯向华

(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兰州 730050)

研究区大地位置处于西秦岭造山带西段之南秦岭构造带南秦岭三叠纪陆内裂陷盆地内,北侧以合作—岷县大断裂为界,南部以尼日—马热松多逆冲断裂为界[1]。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发育,为区内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以及储闭提供了热能和动力。近些年来,随着找矿勘查工作的投入,先后发现Au、Sb矿床(点)20余处,显示出巨大的找矿潜力[2]。为指导研究区找矿勘查工作,本文结合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分析研究区的找矿潜力。

1 地质概况

1.1 地层

研究区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①下三叠统隆务河组(T1l)砂岩、粉砂质板岩和灰岩韵律层,呈北西—南东向展布,赋矿岩石主要为褐铁矿化砂岩和褐铁矿化粉砂质板岩[3];②第四系冲洪积(Q)砂砾石、粗砂、细砂、粉砂和淤泥,多分布在研究区加甘滩农场一带。

1.2 构造

研究区构造发育,以断裂构造为主。区内发育大小不等断裂构造9条,其中北西向断裂4条,北东向断裂5条。在北西向断裂边部可见少量近南北向次级断裂分布,近南北向次级断裂是主要的控矿断裂。其中,北西向断裂主要形成于印支期,倾向15°~45°,倾角70°~80°,是区内主要的含矿断裂,硅化、褐铁矿化、赤铁矿化和辉锑矿化等矿化蚀变现象十分强烈,岩石破碎严重,断层角砾岩、小型揉皱和次级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北东向断裂最为发育,规模较大,走向50°~77°,倾向北西,倾角55°~70°,形成于燕山期,切割北西向断裂,区域上早子沟金矿北东向断裂控制着矿区的主矿化带,为主矿化期形成的控矿断裂。

1.3 变质作用

研究区变质作用主要为区域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研究区三叠纪隆务河组(T1l)发生了以低绿片岩相为主的区域变质作用,变质岩石类型主要为粉砂质板岩、泥质板岩和变岩屑石英砂岩等。此外,研究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在断裂构造附近发育有大量构造角砾岩和碎裂岩等,受构造热液蚀变,众多构造角砾岩和碎裂岩发生了动力变质作用,形成了褐铁矿化、赤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等矿化蚀变。

1.4 矿化蚀变

研究区矿化及围岩蚀变主要表现为硅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赤铁矿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及辉锑矿化。其中,赤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与金矿关系较为密切。

2 矿体特征

研究区内已圈定金矿体1条(Au1)和矿化体3条(Au1-1、Au1-2、Au1-3),均产于F4和F5断层破碎带内,受破碎带内北西向次级断裂控制,呈相互平行带状展布特征,矿(化)体走向与破碎带走向斜交,夹角约40°。矿体整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倾向60°~65°,倾角69°~80°。矿(化)体宽度约1m~3m,以褐铁矿化、赤铁矿化和硅化为主,主要存在于岩石裂隙间的石英细脉中,矿化不均匀。

Au1:位于娄七合贡玛一带F4和F5控制的断层破碎带内,呈不规则细脉状展布,产状69°∠80°。控制矿体斜深约50m,矿体平均厚度0.91m,平均品位1.27×10-6。含矿岩性为褐铁矿化硅化粉砂质板岩,金属矿物存在于岩石裂隙的石英细脉中,顶底板围岩岩性与矿体岩性一致。

Au1-1:地表露头长约5m,厚度1.67m,品位0.53×10-6,产状69°∠71°。矿化体的赋矿岩性为褐铁矿化、辉锑矿化、硅化砂岩,顶底板围岩岩性为褐铁矿化粉砂质板岩。

Au1-2:紧临Au1矿体存在,厚度0.83m,品位0.76×10-6,产状69°∠80°。矿化体岩性为褐铁矿化粉砂质板岩,沿倾向方向尖灭。

Au1-3:矿化体厚度2.19m,平均品位0.96×10-6,产状69°∠73°,矿化体岩性为褐铁矿化岩屑石英砂岩。沿倾向方向,矿化体厚度变化为0.63m,品位变化为0.50×10-6。

3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结合区域矿产资源分布规律以及研究区含矿层位特征,确定研究区以金矿床为主攻矿床[4],并对找矿有利部位进行了1:1万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工作,圈定出Au单元素异常区6处,综合异常区9处。本文对最有找矿潜力的HT-3和HT-6综合异常进行剖析,为进一步找矿勘查提供方向。

3.1 HT-3综合异常

HT-3综合异常位于研究区中部,异常组合元素为Au、As、Pb、Sb、Zn等,元素组合较复杂;形态呈似圆状,面积约0.14km2,异常面积较小,异常规模中等,各元素套合性好,分带性较好,三级浓度分带明显,且Au元素异常值高,最高值达14.5×10-9(表1)。异常内出露岩性主要为下三叠统隆务河组(T1l)砂岩、粉砂质泥质板岩和灰岩,北侧为北西向断层,断层破碎带从异常内通过,破碎带内岩石破碎严重,断层角砾岩众多,次级断裂发育,岩石中有大量小型揉皱,褐铁矿化、赤铁矿化和硅化十分强烈,已发现的主要矿(化)体均位于该破碎带内,是区内主要成矿地段。

表1 HT-3综合异常特征表

此外,为进一步确定该综合异常的找矿潜力,对异常区域布设了5条土壤剖面测量,进一步对该异常进行查证。结果表明:5条剖面中的Au、Hg、As、Sb等元素均出现高值,曲线协同性较好,Au元素最高值达2060×10-9,对寻找Au矿体的指示意义重大。同时,剖面中元素异常高值多位于断层破碎带内,与破碎带内褐铁矿化、赤铁矿化和硅化等矿化蚀变位置相吻合,找矿前景较好。结合在该区域已发现金矿(化)体4条的基本现状,认为HT-3综合异常主要由断层破碎带内矿化蚀变引起,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深部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可对其进行工程验证[4]。

3.2 HT-6综合异常

HT-6综合异常位于研究区南西部,形态不规则,面积约0.24km2,长轴方向为近南北向。该异常在研究区内未封闭,向西开口。异常组合较为复杂,组合元素为Ag、As、Au、Co、Cu、Hg、Pb、Sb、Zn等,除Cu和Ag外,其余元素总体套合性差。异常面积较大,规模中等,异常值较高,Au、Pb两元素可见外、中两个浓度带分布,Au元素最高值为5.6×10-9,Pb元素最高值为136×10-9。HT-6综合异常内出露岩性主要为下三叠统隆务河组(T1l)砂岩,异常区南北两侧有北东向断层通过,该异常位于两条断层之间。对该异常进行了踏勘检查,岩石整体较为破碎,有大量碎裂岩存在,岩石表面见有轻微褐铁矿化和硅化,推测该异常由北东向构造热液引起。综上所述,该异常内异常值较高,成矿背景良好,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区Au单元素异常与综合异常的吻合度较高,各元素套合良好,三级浓度分带明显,对找矿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根据本文研究认为,在HT-3综合异常深部和HT-6综合异常区域内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猜你喜欢
粉砂褐铁矿北西
我早有准备
典型粉砂地层盾构选型及施工参数研究
珲春组含煤、粉砂地层供水井施工技术
原状取土压灌桩在地铁车站的应用技术研究
“北西”系列爱情类型片的创新方式和本土化价值实现
过夜
《北西2》瞄准华语爱情片新纪录
我国褐铁矿浮选及其联合选别的现状及进展
唐钢360m2烧结机低成本生产实践
浅谈赞比亚蒙布瓦地区褐铁矿“帽”与铁质砾岩的成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