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女性服饰元素

2021-11-03 09:07素,李强,李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时辰女装款式

唐 素,李 强,李 斌

(1.武汉纺织大学 服装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2.武汉纺织大学 《服饰导刊》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73)

0 引 言

2019年,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古装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一经开播就颇受好评。该剧以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为背景,讲述了发生在都城长安的大唐反恐故事。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且服装造型匠心独运,向观众展现了一个繁荣而又危机四伏的大唐盛世。现今研究《长安十二时辰》的相关论文较多,大多从政治、经济角度对时代背景进行探究,或从文学角度对该剧的叙事结构进行分析,针对剧中服饰的研究虽尚有2篇,皆从历史角度对剧中服饰进行溯源探析[1-2],缺乏从影视服装的角度对服饰表达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中国各朝各代服饰文化虽相继继承发展,却也有着该朝代独特的一抹色彩。影视服装的服饰表达需为影视表达而服务,古装剧服装除需塑造人物形象,符合故事情节发展外,更需凸显时代的文化内核,彰显时代精神风貌。故笔者以《长安十二时辰》中女装服饰在影视中的表达效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以补遗缺,以便为今后古装影视剧的服装设计提供借鉴。

1 唐代服饰元素在剧中的应用

人物造型是影视剧的重要元素,不仅能够传递设计师对影视作品的真实情感,还能够在剧中传递情绪、铺垫剧情,让角色更加生动鲜明[3]。中国历史悠久,各朝代服饰有着不同的特征,影视剧要体现故事背景,除了场景设计要符合历史外,人物造型中的服装设计也需运用其时代下的服饰元素。

唐代思想开放,相对于男装,女装更为多样,盛唐时期女装尤为丰富绚丽。在服装款式上,盛唐女装既保留传统特色,又表现异域风情;在服装色彩上,崇尚浓艳之美;在服饰纹样上,多体现自由华美的风格,好使用联珠团窠,宝相花纹等。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主要有6位女性人物,16套女性服饰出现(表1)。这些服饰的出现展示了盛唐女性服饰的特点。

表 1 《长安十二时辰》主要女性角色身份及服饰Tab.1 The identities and costumes of main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longest day in Chang’an”

1.1 款式

款式是构成服饰的重要要素之一,款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服饰的实用性。盛唐时期经济发达,思想开放,使得女装也有着兼收并蓄、自由开放的特点,这种特点直接表现在女装款式上便是女性服装款式的丰富多样。不仅有传统的襦裙体现盛唐女性风韵,胡服更风靡一时,女着男装在当时也极为普遍[4]。

1.1.1 襦裙——柔美 襦裙是中国最基本的服装形制之一,唐朝更是襦裙的鼎盛时期。其款式一般为上襦下裙,襦是一种短衣,下身配裙子,穿时将襦束入裙中。相对于前代而言,唐代襦裙的腰线更高,且受经济政治影响,盛唐时期襦裙更为宽大,前胸袒露量较大,体现盛唐时期女性丰满的身材特点。唐代周濆《逢邻女》诗中的“慢束罗裙半露乳”曾对襦裙的款式特征进行了描述[5]。

《长安十二时辰》中女性穿着最为普遍的服装便是襦裙。主要女性角色檀棋、闻染、王韫秀甚至鱼肠都穿着襦裙。剧中,闻染所着2套襦裙都是搭配半臂(图1),其一为回忆时所着襦裙,该服装采用鲜艳的黄色,表现出闻染年少时的天真烂漫之态;其二为上黄下紫襦裙(图2)。也是搭配半臂;檀棋、王韫秀、许鹤子所着襦裙皆为短小直领夹衣配齐胸裙(图3)。檀棋隐居时所着襦裙颜色上黄下绿(图4)颇为清新,该款襦裙以唐开元三彩女俑为原型(图5)。除主要角色外,群演中女性服饰也以襦裙为主,如许鹤子表演现场的女性,面料轻薄,丞相府中的女婢、元载家中的小侍女,以及为元载取暖的几位侍女。如果说几位主要女性角色身着襦裙略显消瘦的话,元载家中的侍女则体现出盛唐女性的丰满。

图 1 搭配半臂襦裙款式图Fig.1 Style drawing of Served Ru with half-sleeves clothing

图 2 闻染着半臂式襦裙Fig.2 Wen Ran wearing a halfsleevs Served Ru

图 3 搭配直领夹衣襦裙款式图Fig.3 Style drawing of Served Ru with straight collar

图 4 檀棋身着上黄下绿襦裙图Fig.4 Tan Qi wearing an upper yellow and lower green Served Ru

图 5 唐开元三彩女俑Fig.5 The woman pottery in Kai-yuan period of Tang Dynasty

1.1.2 胡服——英气 胡服是古代汉人对其他少数民族服饰的总称,与汉人宽衣博带的服饰相比,胡服更加注重实用性。《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竞衣胡服”[6]。可见胡服在唐代女性的服饰中也极为普遍。唐代常见的胡服款式为翻领、对襟、窄袖。下身常配长裤(图6)。相对于传统女装的大袖,长裙,胡服的窄袖、前开襟以及搭配裤装,轻便实用,尤其方便骑射,兼具实用性和时尚性[7]。

图 6 胡服款式图Fig.6 Style drawing of Hu dress

《长安十二时辰》中不少细节对盛唐着胡服的现象进行了刻画。剧中,檀棋为李必婢女,忠贞果敢,作为能武的侍女,常需执行任务,她的日常装束便是一套深绿色翻领胡服。除此之外,将军之女王韫秀在剧中也曾着一浅色胡服,该款胡服与檀棋所着款式相同,皆为翻领右衽。女装款式的多样性正是当时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如果说襦裙体现的是盛唐女性的柔美,胡服这一轻便实用的装束体现的则是盛唐女性的英姿飒爽(图7)。

图 7 王韫秀着胡服图Fig.7 Wang Yunxiu wearing a Hu dress

1.1.3 女着男装 唐朝男子公服皆着圆领袍衫,下登乌皮六合靴,腰系革带。由于当时思想开放,女着男装极为流行,到开元天宝年间(公元713—756年),已成为当时世风,上行下效。《中华古今注》曾记载“至天宝年中,士人之妻,着丈夫衣服靴、衫、鞭帽”[8]。唐苏思勖墓手持如意侍女(图8)、《虢国夫人游春图》以及唐代出土的陶俑等都能一窥唐代女着男装之态。《长安十二时辰中》闻染与王韫秀出行时,闻染着一件浅蓝色圆领袍衫,搭配六合靴,清爽秀丽(图 9)。

图 8 苏思勖墓手持如意侍女Fig.8 A Holding Ruyi maid in the Su Sixuan′s tomb

图 9 闻染女着男装图Fig.9 Wen Ran wearing a menswear

1.2 图案

唐代开放多元的文化环境使得其服饰图案也丰富多彩。唐代服饰图案既继承了前代服饰纹样,又在文化交流中融合各少数民族的纹样特点。不论是花草纹还是动物花纹在唐代都应用颇多。联珠纹、团窠纹、宝相花纹、散花纹、连珠团窠纹、卷草纹在唐代女性服饰中出现较为频繁[9]。《长安十二时辰》女装中对于宝相花、卷草纹运用较多。

1.2.1 宝相花纹 宝相花纹作为中国传统花草纹样之一,有着美好的吉祥寓意。其纹样主要是将部分常见花型经过旋转变形处理而成,旋转角度越小,花型结构越丰富精细。最简单的宝相花纹是以“十”字四瓣画旋转而成“米”字形的八瓣宝相花纹,有向内收缩的,也有向外呈放射状的。整体呈现富丽饱满的特征而独具特色[10]。1968年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墓的宝相花锦履上纹样便是唐朝盛行的宝相花纹。在《长安十二时辰》的女装中,宝相花纹使用频繁,尤其是许鹤子表演时襦裙上散布的“米”字形宝相花纹,与凤纹相搭配,更显富贵气质(图10)。许鹤子所着襦裙上的宝相花纹和凤纹很大程度上参照莫高窟98窟壁画供养人所着服饰纹样(图11)。

图 10 许鹤子着宝相花纹服饰图Fig.10 Xu Hezi′s dress with a baoxiang pattern

图 11 莫高窟98窟壁画供养人服饰图Fig.11 The costumes worn by the donors of the 98 murals in Mogao Grottoes

1.2.2 卷草纹 卷草纹是中国的传统织物纹样之一,因盛行于唐朝又被称为唐草纹。唐代卷草纹多参照牡丹花的枝叶,让叶子随叶脉卷曲为“S”形排列而成。其结构舒展而流畅,呈连绵不断的蔓延之势,富有整体性且饱满华丽,生机勃勃,反映了唐代富丽华美的纹样风格[11]。由于其装饰性,卷草纹被广泛运用到服饰上。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二三零号墓出土的《舞乐屏风》上所画舞妓所穿半臂上的图案便为卷草纹。剧中,檀棋所着暗绿色胡服领子上的纹样即为卷草纹(图12),该纹样搭配胡服更显异域风情。

图 12 檀棋所着胡服上的卷草纹Fig.12 The curly grass pattern on the Hu clothing worn by Tan Qi

1.3 色彩

相对于服装款式,服装色彩给人更强的视觉冲击,服装色彩直接刻画着装人的性格特征或心情。盛唐时期经济繁荣,染织业的空前发展使得当时纺织品品种丰富、颜色多样。盛唐时期女性服饰在色彩上喜好鲜艳的颜色,以红色为主色,鲜艳的颜色和蓝绿、粉绿等色彩搭配,体现出强烈的视觉美感。在冷暖对比上,粉绿色彩和橘黄搭配,表现出富贵灿烂的特征[12]。这种服装颜色特征从《簪花仕女图》中可窥一二。《长安十二时辰》在服饰色彩的使用上基于史实。檀棋变装后所着襦裙和王韫秀所着襦裙的主色调都为红色,闻染除第二套襦裙为浅紫色外,所着黄色襦裙和蓝色袍衫都为鲜艳之色。许鹤子所着舞服也是红蓝色为主。服饰颜色整体上偏富贵华丽,富有光泽感。不仅如此,考虑到古代所用染料为植物染料和矿物染料,与现代化学染料所染出的颜色有所不同,该剧服装团队将布料用植物染料和矿物燃料染色后的效果做出一套色卡,在服装颜色上主要表现古代天然染料染色的效果,与历史更为贴近。

2 服饰造型中的盛唐气象与现代审美

影视服装最根本的目的是为影视表现服务。影视作品中,通过服装造型与设计直接反应作品所处的时代环境,将独特的时代背景、文化内涵与社会风俗展现出来,同时渲染作品的时代背景与环境氛围,烘托了剧情的主题。因此,影视作品中的服装设计可以灵活地选用服装色彩、形式,展现影视作品的内涵与背景,传达特定的象征意义[13]。此外,由于影视剧的受众是大众,其服饰设计还需考量到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2.1 服饰造型与盛唐气象

唐朝是开放的时代,繁荣昌盛,万邦来朝,唐朝对外族是开放的,对女子是包容的。唐代的女子可着男装,可习骑射,唐代女子似唐朝一样意气风发,性格有棱有角,敢爱敢恨。《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女性服饰造型变化体现了唐朝女子肆意张扬,刚柔并济。

盛唐之下的女子是多面的。剧中檀棋为李必女婢,其常着服装为一绿色胡服,头插简单发簪。在服饰颜色上,深绿色极显稳重,胡服款式又方便出行与骑射,表现出檀棋刚毅果敢的性格。而隐居之时檀棋着一上黄下绿的襦裙,该服饰与隐居时山林背景交相辉映,则又体现出檀棋小家碧玉的女性之态。此外,在解救张小敬时,檀棋假扮为影女,梳妆打扮后更为明艳动人(图13)。檀棋的服饰造型表现出其性格上的刚柔并济。又如,将军之女王韫秀,在剧中初次出场所着为一白底蓝花胡服,手持弓箭,后在擒拿张小敬等人时又着一铠甲背心,颇有将门之风范,随后所换服装为一红色襦裙,头上发冠华美,又向观众展现其大家闺秀之态。王韫秀在剧中虽略显嚣张跋扈,但其浑身上下无不体现着唐代女子的自信之美。盛唐的包容锻就了女性的自由无畏,而女性的自信张扬又彰显了自由开放的盛唐气象[14]。

图 13 檀棋妆容Fig.13 Tan Qi′s makeup

2.2 服饰造型与现代审美的融合

每个时代的审美有所不同,影视剧面向的是现代大众,其服饰设计不得不在考虑历史的同时融入当代审美[15]。众所周知,盛唐以丰满为美,而剧中几位重要女性角色却偏瘦。首先,盛唐以胖为美,但并不是当时没有偏瘦的女性;其次,现代女性以瘦为美,主要角色偏瘦也是为了符合大众审美,但剧中女性并非都偏瘦,影视剧也对几位偏胖体型女性进行了刻画,如剧中元载的侍女以及为元载取暖的几位女子。如此而为,使得人物造型在体现历史的情况下又符合现代审美。尽管如此,以杨玉环为原型的严太真却太过于消瘦,以至于与剧中偏胖女性角色的对比毫无违和之感。

除此之外,该剧在女性妆容上似乎也有所考量。唐代女性妆容复杂,先敷铅粉、再涂胭脂接着画眉、贴花钿、点面靥,还有描斜红,最后点唇脂,底妆尚白[16]。《长安十二时辰》中许鹤子、檀棋的妆容乃至许鹤子表演,现场众女子的妆容虽然妆容较为夸张(图14),但都还在大众接受范围之内,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历史。相对而言,刘亦菲在真人版《花木兰》中的妆容虽是依据历史的妆容复原,但颜色上对比过于强烈和夸张,使得观众难以接受,不少人正是因为如此妆容选择放弃观看该影片。

图 14 真人版《花木兰》中角色妆容Fig.14 The makeup of the character of Mulan in the live-action version of “Hua Mulan”

3 结 语

1) 《长安十二时辰》女装设计中款色、色彩和纹样等充分运用盛唐服饰元素,包括许鹤子等人服饰更是根据陶俑等力争做到复原;

2) 《长安十二时辰》中女装设计紧贴剧情发展,彰显人物性格特征,并且在遵从历史的同时切合时代审美,真正做到影视服装设计为影视表达服务;

3) 《长安十二时辰》中女装设计取传统服饰元素之精华于现代影视服饰,将影视服饰设计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表现出女性服饰时尚与服饰文化,表现出的不仅是盛唐兼容并蓄的时代内涵,更是如今国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

猜你喜欢
时辰女装款式
孔门十二时辰
近现代中外女装中性化发展的研究
长安十二时辰
为女装带来革命性改变的法国偶像
时尚燃点 众筹新季女装智慧——2021春夏中国女装面料流行趋势提案会
读懂《长安十二时辰》,你就懂了中国人的一天
Dream Bag
2017年春夏男装周的女装风景
最火的单品款式
点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