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指标与心肌梗死发病风险的关系研究

2021-11-03 09:08黄汉伟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32广东省中山陈星海医院广东中山528415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内脏腰围慢性病

黄汉伟 (1.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632;2.广东省中山陈星海医院,广东中山 5284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心肌梗死(AMI)已经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疾病,其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已经成为较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AMI 的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2-3],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而超重和肥胖会增加这些危险因素的发生,或进一步引发AMI[4]。近年来,研究报道体型指标(ABSI)是人群死亡率的一个危险因素。在预测死亡率时,ABSI 是除身体质量指数(BMI)及其他危险因素外的补充,ABSI 越高,死亡风险也越高[5]。一项基于中国人群的研究显示,ABSI可以独立预测炎症的发生,且其联合BMI 和腰围可更好地预测炎症异常的发生[6]。本文分析了ABSI 与AMI 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为改善我国居民AMI 的发病风险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 年5 月至2020 年8 月中山市陈星海医院确诊AMI患者(694例)及体检健康人群(3 304例),按照性别和年龄±2岁原则进行病例与对照1∶1匹配,剔除存在年龄和性别缺失的个体,最终精确匹配获得667 例AMI 患者(AMI 组)和667 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

1.2 方法

实施现场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问卷调查由受培训研究人员面对面完成,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等基线资料,以及吸烟、饮酒、饮食、体力活动状况、个人疾病史等。体格测量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体脂测量、心率及外周血压等。

1.3 调查变量

身高、腰围依《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指南》、《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要求测量2次,误差<0.5 cm;体质量、体脂采用体质量/体脂测量仪(欧姆龙V-BODY-HBF371)进行测量;心率、血压使用电子血压计(欧姆龙HEM-1300)测量,要求对象测量前静息5 min。ABSI=腰围(m)/[身高(m)1/2× BMI(kg/m2)2/3],WHtR 为腰围身高比,WHtR<0.5 认为正常,WHtR≥0.5 认为超重。规律饮酒定义为每周至少饮用1次,连续6个月[7]。调查问卷中体力活动部分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中文版,并按照其标准转化为高、中、低体力活动等级[7]。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Epidata 3.0 软件录入数据,进行逻辑核查。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校正)χ2检验和确切概率法;Logistic 回归分析AMI的影响因素。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两组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就业状况等基本情况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2.2 体成分及慢性病患病分布

AMI 组的腰围、体脂率、内脏脂肪指数、静息心率、BMI、ABSI 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其他慢性病的患病人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 或0.05)。两组的基础代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体成分及慢性病患病的分布情况

2.3 AMI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腰围、体脂率、内脏脂肪指数、BMI、WHtR、ABSI、体力活动、吸烟及饮酒均是AMI 的影响因素(P<0.05或0.01),见表3。

表3 AMI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例(%)

2.4 Logistic回归分析AMI的影响因素

腰围、体脂率、内脏脂肪指数、BMI、WHtR 及ABSI 是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P<0.05 或0.01),见表4。

表4 Logistic回归分析AMI的影响因素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慢性病和肥胖人群数也逐渐上升,同时也明显增加了急性AMI 的发病率[8]。急性AMI 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心脏事件,因此探究疾病的危险因素,对减少AMI 的发生至关重要。研究发现,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关[9]。急性AMI患者中7%肥胖者在大约4年的中位随访时间内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事件。即使是根据年龄、性别、吸烟状况、Ⅱ型糖尿病等进行调整,肥胖也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10]。探索ABSI 与AMI 发病风险的关联,有助于通过控制体质指标降低AMI的发病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AMI 组中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病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生急性AMI 的概率更高,与于坤[11]的研究一致。除慢性病外,AMI组中肥胖相关体质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肥胖可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活性氧的增加有关。活性氧的产生影响氧化应激水平,导致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AMI[12-13]。Amirkhizi等[14]对肥胖妇女进行研究发现,在调整吸烟、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情况下,肥胖也可能通过增加全身性氧化应激而降低保护性抗氧化机制,进而增加AMI的发病风险。

本研究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在调整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其他慢病患病的情况下,腰围、体脂率、内脏脂肪指数、BMI、WHtR及ABSI均可作为AMI 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 或0.01)。BMI 已成为广泛采用的体质量相关人体测量的方法之一。研究表明,BMI 每增加一个等级,急性AMI 患者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1.15 倍[15]。Mohammadi 等[10]指出,腹部肥胖在AMI 患者中较常见,而较大的腰围与复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尤其是男性)独立相关。腰围和臀围已被用作腹部肥胖的标志指标[16]。Araki 等[17-18]证明了内脏脂肪蓄积(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测量)是与氧化状态增强有关的因素,提出肥胖中氧化应激背景下脂肪组织分布的重要性。Krakauer 等[19]研究报道,与BMI 或腰围相比,ABSI 与过早死亡有更强的相关性,可被用来预测BMI 无法轻易捕获的疾病风险;ABSI z-分数可用于识别早产死亡率的风险水平。Song 等[20]报道,BMI 和ABSI 的组合在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中比单一指标更好;且ABSI与腹部肥胖和内脏脂肪量呈正相关。

综上所述,在调整混杂因素后,ABSI仍是AM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早期干预,降低发生率。

猜你喜欢
内脏腰围慢性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腰围增加1厘米相当于老了1岁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选腰围 试戴半小时
空心猪
多发内脏动脉瘤合并右侧髂总动脉瘤样扩张1例
好吃的内脏
腰痛病人如何使用腰围
腰痛病人如何使用腰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