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的针灸疗法临床应用概况

2021-11-03 02:11赵宇杉陈煜宇齐张旸,吴菲虹林李强王郑杨陈珊妮马慧澜赵钟文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1年10期
关键词:针灸疗法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应用

赵宇杉 陈煜宇 齐张旸,吴菲虹 林李强 王郑杨 陈珊妮 马慧澜 赵钟文

【摘 要】 收集、梳理近年来各类针灸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现状,发现各类针灸疗法对于缓解关节症状、降低炎症指标方面有较好疗效,且各具特点。针刺疗法可缓解关节的局部症状,改善疼痛程度;电针较普通针刺在改善关节症状方面优势更大;火针对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但不适用于着痹、热痹等证;颊针在短时间内镇痛效果明显优于体针。艾灸疗法中,隔物灸、悬起灸应用最为广泛,遵循长期规律治疗原则,可发挥最大治疗效果。但仍存在无统一治疗标准、短期见效不明显、针对疾病晚期研究较少等不足。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针灸疗法;临床应用;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滑膜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致残[1]。RA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上升,成年人发病率为0.2%~0.8%,女性略高于男性[2]。RA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现认为与感染、内分泌异常、遗传等因素相关。RA属中医学“痹病”范畴,是由于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经络被邪气所阻,气血运行不畅,从而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酸困、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临床上常以祛风、散寒、除湿为治则,通过中药、针灸等方法达到治病祛邪的目的[3]。中医针灸疗法具有适应证广、患者接受程度高、不良反应小等优势,通过针刺或艾灸,作用于体表患处,达到就近祛邪治疗疾病的作用,是治疗RA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试图梳理国内近年来RA针灸疗法临床应用现状,为临床提供参考。

1 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是指通过刺激经络腧穴,疏通调节气血,作用于脏腑,从而调动人体自身抵御外邪的能力,以达到祛除病邪、恢复健康的目的。现从普通针刺、电针、火针、颊针4个方面进行概述。

1.1 普通针刺 普通针刺即运用不同规格的毫针针具,刺入人体腧穴,通过一定的手法进行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肖洁等[4]将80例RA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甲氨蝶呤联合针刺治疗,针刺取穴肾俞、足三里、阳陵泉、阿是穴;对照组单纯口服甲氨蝶呤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0%;2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及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表明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以针刺治疗能更好地缓解病情及疼痛程度。王芳等[5]将80例寒湿痹RA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温经散寒通络汤和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非甾体抗炎药配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治疗期间观察临床表现、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2个疗程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上述研究表明,针刺疗法治疗RA可缓解关节的局部症状,改善疼痛程度;RA多为风寒湿邪内侵,邪气阻滞经络,痹阻血脉,而瘀血内生,不通则痛,通过针刺局部患处,达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从而实现通则不痛的目的。

1.2 电 针 电针疗法是指在毫针针刺得气的基础上,应用电针仪输出脉冲电流,通过毫针作用于人体一定的部位,以达到激发并调整经络之气的治疗方法。欧阳八四等[6]将63例RA患者分为电针组32例和单纯针刺组31例,3个疗程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和疾病活动度较治疗前均好转,且电针组较单纯针刺组改善更明显。戴婷[7]将110例急性期RA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治疗组口服免疫抑制剂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免疫抑制剂治疗。1个疗程后,2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

由上述研究可知,电针疗法较普通针刺疗法在改善关节症状方面优势更大,因其加强电刺激,从而使得穴位得气更加充分;但考虑电针疗法在便捷性方面较普通针刺无优势,且价格相对稍高,故在电针或普通针刺法的选择上可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做出调整。

1.3 火 针 火针疗法是将烧灼过的特定针具迅速刺入选定部位,给身体局部以灼热性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此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适用于寒湿痹证。蔡静敬等[8]将120例RA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选取阿是穴、夹脊穴予火针治疗。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组ESR和CRP较治疗前均下降,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陈加云[9]采用火针治疗RA患者40例,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常规西药组。杨敏[10]将60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口服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用夹脊穴及病变局部阿是穴火针治疗。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上述研究表明,火针治疗寒湿痹阻型RA療效显著,但不适用于着痹、热痹等痹证,故在使用火针疗法前,应做到辨证准确,从而发挥火针的最大功效。

1.4 颊 针 颊针是将面颊部的特定穴位给予针刺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易取穴、便操作、起效快、疗效佳、适应范围广等优势。刘丁龙[11]将90例RA患者随机分为颊针组和体针组,每组45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颊针或体针治疗,2个疗程后,颊针组总有效率为90.91%,体针组总有效率为88.37%,表明颊针在短时间内镇痛效果明显优于体针,故认为在患者疼痛显著时,可优先选用颊针疗法。

2 艾灸疗法

灸法善于温经散寒、祛风通络,对寒、湿为患的痹证疗效显著,其中艾灸法为灸法中最重要的一种。艾灸法是将艾绒制为柱状或条状,点燃后利用其独特的药性及温度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温经散寒、行气通络之功显著,是后续演变出来的各种灸法的基础。艾灸治疗RA疗效确切、有效率高、操作简单,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2.1 直接灸 直接灸又称明灸、着肤灸,是将艾灸点燃并放置于穴位皮肤上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可以使药力和温度直接渗透于病灶内,对疾病对应的穴位给予更强的刺激,比一般灸法更有效。何悦硕等[12]对60例RA患者进行麦粒灸法治疗,选取大椎、至阳、命门、腰阳关、夹脊等穴位并配合局部阿是穴,4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6.7%。陈开慧等[13]发现,艾炷灸与安慰剂组艾灸均可减轻患者关节症状,并缩短晨僵时间,但艾灸治疗对降低RA患者RF、白细胞介素-6(IL-6)与CRP疗效更佳。

因直接灸为有创操作,易留下永久瘢痕,患者接受程度较低,故目前关于直接灸治疗RA的临床研究较少,多集中在基础研究。任继刚等[14-16]研究表明,直接灸可显著改善动物模型的关节肿痛症状,减轻关节滑膜炎性反应。

2.2 间接灸 间接灸又名隔物灸、间隔灸,是将其他药物置于艾炷与穴位间,使之隔开施灸的一种方法。间接灸不仅可将艾炷的功用发挥,也可将隔物之药力作用于穴位,使治疗效果得到最大发挥。胡玲等[17]将100例活动期RA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隔姜灸疗法,以肾俞、足三里及阿是穴为主要穴位;对照组单纯口服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后,2组RF、CRP、ESR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在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观察发现,间接灸的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在改善RA症状、缓解患者疾病痛苦方面有优势,且长期治疗优于短期治疗。

2.3 悬起灸 悬起灸是将点燃的灸材利用熏灼的温度隔空刺激穴位的方法,若加入辛温芳香类药物,则称药条灸。谢丽琼等[18]将130例RA患者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采用改良温和悬灸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来氟米特治疗。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的关节症状及ESR、白细胞、血小板等相关实验室指标均较对照组有大幅度改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丁放[19]将51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28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单纯采用灸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治疗。结果在缓解晨僵,降低ESR、RF水平等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在缓解关节压痛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羊春华[20]将40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或来氟米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艾灸足三里、膏肓、肾肺俞及局部阿是穴。结果2组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IL-1β含量均降低,且艾灸治疗组下降更显著;2组均可改善RA患者临床症状,在压痛指数、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4 雷火灸 雷火灸是在传统中医疗法灸法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火热灸之一,利用药物燃烧的热力以及中药的药性渗透,达到温经通络的目的。雷火灸相比普通艾灸,其特点为组方多样、火力猛、药力峻、祛邪迅速。针对RA痰瘀痹阻证、寒湿痹阻证,雷火灸之除湿祛寒、化痰散瘀、祛风除痹作用特点显著,故而对RA肿痛患者的疗效较好[21-22]。张小芹等[22]将68例痰瘀痹阻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赵氏雷火灸。结果治疗组在关节肿胀数、压痛数、疼痛评分,以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方面均优于治疗组。杨胜永等[23]给予45例RA患者在服用基础药物的同时,增加雷火灸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3.3%,且患者ESR、CRP、临床症状均明顯改善。

由此认为,雷火灸之热力透达肌肉组织,加快血液循环,减少炎症因子产生,且中药燃烧过程中热力对神经具有镇静止痛的功效,可以迅速缓解疼痛症状。

通过梳理近年来各类针灸疗法的临床应用,发现目前针对火针对比灸法治疗RA的相关研究较少。因火针、灸法对寒湿痹阻型RA患者均有良好疗效,火针较灸法更重通络,灸法较火针更重温经散寒,期待日后开展更多相关临床研究。

3 小 结

针灸治疗RA具有安全、效佳、价廉等优势,长期规范使用疗效显著,尤其是对病程较长的患者有着良好的动态治疗效果。对于疾病后期出现关节畸形、骨质破坏的患者,口服药物治疗起效慢,疗效不够直观,长期服药不良反应多见;而针灸疗法通过对患处直接作用,使药力直达病灶。其中针刺疗法长于通络止痛,艾灸疗法长于温经散寒,若能准确辨证,两者相配,能够快速直观地缓解患者痛苦;且操作简便易行,部分灸法患者可独立在家中操作。

但是,RA的针灸治疗仍存在局限性:首先,中医针灸疗法目前尚无统一标准,部分因症施治,部分采用辨证论治。其次,需长期坚持系统治疗,根据不同时期及不同症状表现,动态调整治疗方案。再次,针对中晚期骨质破坏严重,关节畸形患者的疗效研究较少,临床研究大多集中在疾病初期以及急性期,且安全评价分析较少,内容不完善,部分针灸操作仍存在操作风险,故要求医者谨慎操作,避免断针、烧烫情况的发生。综上所述,针灸治疗RA有较好的疗效,但需建立在完善、缜密的诊疗体系上,并且应对针灸疗法进行系统的安全分析。

参考文献

[1] SMOLEN JS,ALETAHA D,MCINNES IB.Rheumatoid arthritis[J].Lancet,2016,388(10055):2023-2038.

[2] 叶伟胜,张铁良.类风湿关节炎流行病学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9,30(3):144-147.

[3] 张锟,刘源,郭艳幸.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12):77-80.

[4] 肖洁,万瑶.甲氨蝶呤片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20):3149-3154.

[5] 王芳,古英.温经散寒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9,33(9):49-51.

[6] 欧阳八四,高洁,车建丽.电针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与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0,51(12):1097-1100.

[7] 戴婷.电针联合药物治疗急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8,20(9):63-64.

[8] 蔡静敬,李伟东,雷春升.火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3):1391-1392.

[9] 陈加云.以督脉穴为主火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2):921.

[10] 杨敏.火针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

[11] 刘丁龙.颊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兰州:甘肃中医药大学,2015.

[12] 何悦硕,梁维超.麦粒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

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7):449-450.

[13] 陈开慧,李仁保,李凯.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IL-6、CRP水平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31(1):303-304.

[14] 任继刚,刘旭光,雷枭.艾灸治疗实验性RA大鼠的抗炎效应及对滑膜组织 mPD-1表达影响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12):3048.

[15] 刘志丹,李晓燕,赵创.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小鼠Treg/Th17细胞及其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7,37(10):1083.

[16] 郭江燕,姜姝姝,高宇晨.麦粒灸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屈关节疼痛实验(缩腿嘶鸣)评分及足容积肿胀度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5,21(11):7.

[17] 胡玲,郝峰,钟峰.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1,4(6):401-405.

[18] 谢丽琼,谢祖艺,陈丽.改良温和悬灸疗法在类风湿关节炎痹证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22-24.

[19] 丁放.单纯灸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0):40-41.

[20] 羊春华.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VEGF、IL-1β影响的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

[21] 张小芹,窦杰.雷火灸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2):64-65,76.

[22] 谢美芳,沈思钰,周金彬,等.雷火灸及寒痹方外敷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风湿寒痹型痹病25例临床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8,7(12):12-15.

[23] 杨胜永,王焕娟,郭亚薇.组方雷火灸治疗類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1):50.

收稿日期:2021-05-28;修回日期:2021-06-30

猜你喜欢
针灸疗法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应用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优势探
温针灸疗法结合康复运动对肩周炎患者疼痛程度的控制作用研究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类风湿关节炎蒙医药治疗现状与展望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