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

2021-11-03 06:05杨成松
医学概论 2021年14期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临床

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临床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月本诊所收治的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组在次基础上增加中医治疗方式相结合。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上针对内科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相比传统的治疗,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临床应用广泛。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消化性溃疡;临床

前言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一种慢性胃肠道溃疡,是一种常见疾病。造成胃溃疡的因素包括粘膜中酸性胃消化,并导致胃胃炎[1]。大部分溃疡发生在十二肠和胃部的酸性胃部任何部位,也称为十二胃溃疡。近年来进行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胃酸过多、大门细菌感染以及胃膜粘膜保护不良是造成胃溃疡的主要因素。胃肠道分泌物和胆损、胃部肽的作用、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和心理因素等与胃溃疡有关。西医疗法虽然常用但是负面反应高目前,一些患者使用抗生素也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胃溃疡,中医治疗最常见的消化性溃疡是通过三联疗法,本项研究尝试中西医药结合疗法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月本诊所收治的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每组25例。对照组男10例,女15例,平均年龄 (41.73±3.42) 岁,平均病程 (4.42±0.56) 年。治疗组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42.47±4.59) 岁,平均病程 (5.32±0.62) 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入组的患者均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为消化性溃疡 , 且排除合并有明显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及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式:奥美拉唑20mg/次,一日两次。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给予中药汤剂联合服用:(1)中药应选择健脾消炎,清热解毒的药方,如果病人有血瘀的情况,还可以服用促进血液循环,祛瘀的药物。(2)如果有胃脘胀痛,引起两胁的疼痛,情志不遂而诱发,这样属于肝胃不和,采取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方法。比如应用柴胡疏肝散;(3)如果是胃痛隐隐畏寒肢冷,有这些寒的症状,属于脾胃虚寒证。可以用温中散寒健脾和胃的方法。可以应用黄芪建中汤来加减;(4)如果是胃脘隐痛,似饥而不欲食,有这种胃阴不足的症状,用健脾养阴,益胃止痛的方法,常用一贯煎和芍药甘草汤来加减;(5)如果是胃脘部的灼热疼痛、胸胁胀满、反酸、口苦、口干,有这种肝胃郁热的症状,一般用清胃泻热、疏肝理气,常用化肝煎左金丸来加减。

1.3 觀察指标

有效: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不良反应消失,身体机能恢复;显效:患者不良反应部分消失,身体机能逐渐恢复,生活质量有待提高;无效:患者不良反应无消失或加重,身体机能无回复,生活质量下降。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有指标数据均应用SPSS 24.0软件处理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

3  讨论

消化道溃疡是指由一系列病原体引起的粘膜感染和坏死性反应。病原体可到达深层粘膜层,使周围的血管受到侵害,导致穿孔和出血[2]。该病原因很复杂,感染和消化系统现在很普遍。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导致胃粘膜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损害粘膜的防御机制,使粘膜更容易受到胃液的伤害。十二指肠溃疡是最常见的胃溃疡,约占胃肠道溃疡的70%,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3]。病人患有多种疾病,包括肠道粘膜功能低下、胃蛋白和胃酸生产过度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溃疡相比,十二指肠溃疡未得到广泛治疗,消化酶激活需要大量的酸,从而加重患者的痛苦[4]。西方药物治疗目标单一,特别是对于患有胃肠道紊乱症的人,其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本身会导致肠道紊乱的药物,如抗生素,会影响肠道,并会导致腹泻。有效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整个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我国传统中医认为,胃溃疡的原因是长期的焦虑、饮食紊乱、抑郁症、患者疲劳乏力、药物刺激、脾脏紊乱、气血紊乱和消化系统紊乱[5]。消化溃疡具有重复和季节性的临床特征,主要这种情况在秋天和冬季都会发生,其特点是难以痊愈。在西方医学治疗中,中医疗法可以提高并以患者临床治疗的效力。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模式结合了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可以有效地消除病人体内氧自由基,从而阻断或减少病人的脂肪组织过度氧化。中药和西药的结合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并抑制患者肠粘膜的皮肤细胞,从而治疗胃溃疡。我国传统中医和西方药物疗法也可以有效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肠胃蠕动或身体抵抗力。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相比单一的常规治疗方式,在临床上效果更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关博林.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13):84-85.

[3]孟莉.中西医病证结合治疗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中医药,2019,39(04):69-71.

[4]刘建军,庞武元,王会松,李娟.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型)临床疗效分析[J].健康之路,2018,17(08):30.

[5]安金丽.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52):105-106.

[6]李仁军.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03):103-104.

作者简介:杨成松,男,汉族,四川射洪,本科,主治医师,杨成松诊所,中西医结合消化科,621700.

猜你喜欢
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临床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临床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