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研究

2021-11-04 07:26亮,文琦*
宁夏工程技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黄土高原指标体系指标

张 亮,文 琦*

(1.宁夏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2.宁夏(中阿)旱区资源评价与环境调控重点实验室,宁夏银川 750021)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破解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关系不对等的重要举措[1]。贫困地区既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2]。全国共有贫困县832 个。其中,680 个贫困县位于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占贫困县总数的81.73%。六盘山区大部、吕梁山区全部和燕山-太行山区小部位于黄土高原范围内,属于生态环境脆弱与农村经济贫困的复合区域[3]。因此,研究黄土高原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具有重要意义[4]。构建黄土高原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客观地评价黄土高原乡村振兴成效的重要手段,通过定量评价,树立目标导向,弥补发展短板,有助于缓解区域贫困、推动乡村转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6]、美丽乡村建设[7]等支农惠农政策相比,既有继承,又有突破。农业可持续发展强调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低耗[8],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注重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9]、资源禀赋[10]、产出与效率[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系统地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发展要求,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内容,学者们多以“二十字”要求为一级指标或指标类,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但在具体指标选取上存在较大差异[11—13]。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探索,在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基础上,更强调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14],构建的美丽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更注重体现生态保护[15]、污染治理[16]以及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17]。进入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乡村发展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必须建立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发展规律。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众多,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大,乡村发展存在多维制约因素,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3]。因此,构建贫困地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对促进贫困地区乡村发展尤为重要。目前,已有的乡村振兴评价皆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构建指标体系,评价的对象既有省域乡村振兴发展水平[18],也有基于村域尺度的乡村振兴发展变化[19],评价的角度既有从乡村多功能视角建立评价指标体系[20],也有从乡村振兴潜力角度展开评价[21]。已有的研究为科学合理、全面系统地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奠定了基础。

目前,关于黄土高原地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很缺乏,黄土高原地区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巩固期和乡村振兴的筑基期,亟须建立一套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与联动,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本文借鉴已有乡村发展评价指标,建立了黄土高原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宁夏六盘山特困地区的7 个贫困县为例,开展黄土高原乡村振兴评价实证研究,以期为推动黄土高原乡村发展提供借鉴。

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位于黄土高原西南部,涉及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4 个省区。本文以宁夏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7 个贫困县为研究区(图1),包括吴忠市的同心县,固原市的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以及中卫市的海原县。该研究区长期干旱,水资源短缺,矿产资源储量少,经济增长主要以农业为主,发展长期滞后,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

图1 研究区地理区位图

1.2 数据来源

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宁夏统计年鉴》(2018年)、《宁夏调查年鉴》(2018 年)以及各县2017 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个别缺省值采用相邻年份数据代替。空间矢量数据来源于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1∶100 万全国基础地理数据库。

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构建的原则

乡村振兴评价模型的构建,既要依据规定的指标选取原则科学地筛选指标,又要合理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进行乡村振兴综合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在建立指标体系时,选取的评价指标要有明确的内涵,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应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整个指标体系应能全面地反映评价对象,客观地体现评价目的。

(2)可操作性原则。在确定乡村振兴指标时,尽可能采用普遍认可的指标。指标设置要求方法统一,口径一致,计量单位规范。大部分指标要能够从政府统计部门的统计资料中获得,或从公开信息及其转换结果中获得,保证数据方便获得,易于操作。

(3)全面性原则。黄土高原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除了要反映乡村振兴各方面发展情况,还要能够体现贫困地区乡村发展的特殊情况,做到全面系统。

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短期任务,乡村振兴贯穿于精准扶贫的全过程。本文根据黄土高原乡村地区现状特点,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依据上述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 个方面建立了黄土高原贫困地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表1)。具体为:①产业兴旺。选取粮食综合生产力、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劳动力比重和非农产值占总产值比重等6 个指标,体现农业生产能力、农业生产效率、机械化程度和产业结构。各指标值越大,则产业发展水平越高。②生态宜居。选取县域森林覆盖率、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农用化肥使用量、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5 个指标,从生态环境和社会保障两个方面体现生态宜居程度。其中,县域森林覆盖率、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值越高,则越适宜居住。③乡风文明。选取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平均每万人口在校学生数4 项指标,从文娱支出、文化建设、文化服务、公共教育等多个角度衡量乡风文明程度。指标值越高,乡村文明程度越高。④治理有效。选取集体经济强村比重、有村规民约的村占比、贫困发生率和贫困人口贷款覆盖率4 项指标反映治理有效程度。其中,集体经济强村比重和有村规民约的村占比体现了基层组织治理和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程度,贫困发生率和贫困人口贷款覆盖率体现了脱贫减贫效果。⑤生活富裕。选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人均住房面积和每百户汽车拥有量等7 项指标,从农户收入、消费以及生活品质等角度衡量生活富裕程度。

表1 黄土高原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

2.3 基于熵值法的乡村振兴评价

熵值法作为一种定量赋权的方法,可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增加权重的准确性。本文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评价乡村振兴水平。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利用熵值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最后利用综合指数法计算乡村振兴水平。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数据标准化处理。由于所选指标存在不同量纲,量纲不同将导致无法进行综合评价,故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假设给定了n 个对象的m个指标,Xij表示第i 个对象第j 项指标的数值(i=1,2,…,n;j=1,2,…,m),采用离差标准化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式中:min[Xj]为第j 项指标值,max[Xj]为第j 项指标的最大值;max[Xj]为第j 项指标的最小值;X′ij为标准化值。式(1)适用于正向指标,式(2)适用于负向指标。

(2)计算第j 项指标下第i 个对象占该指标的比重:

(3)根据信息熵的定义,计算第j 项指标的熵值:

式中:k=1/ln n,满足ej≥0。

(4)计算信息熵冗余度:

(5)计算各指标权重。利用式(1)~(5),计算出各指标的信息熵,然后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式中:Wj为各指标的权重,j=1,2,3,…,m。

(6)计算综合评价得分。根据式(1)~(6),计算出研究区的最终评价得分:

3 黄土高原乡村振兴类型划分

3.1 黄土高原乡村振兴发展指数测算

据上述指标体系,测算出2017 年7 个贫困县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表2)。由表2 可知:①产业兴旺得分最高为彭阳县和同心县,都为0.368 7,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园区带动性强,农业提质增效明显;海原县得分最低(0.289 6),产业结构较单一,第三产业发展薄弱。②生态宜居得分最高为泾源县(0.341 8),其次为隆德县和彭阳县,环境治理和植树造林成效明显,医疗保障措施不断完善,得分最低为同心县(0.220 6)。③乡风文明得分普遍较低。其中,得分最高为隆德县(0.268 8),得分最低为西吉县(0.214 3)。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滞后,文化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④治理有效整体得分相对较低,得分最高为泾源县(0.294 1),得分最低为西吉县(0.177 9)。贫困程度深,贫困面较大,减贫任务重。⑤生活富裕得分整体较高,得分最高为原州区(0.458 2),得分最低为泾源县(0.361 5)。

表2 乡村振兴评价指数

综合可以看出,宁夏黄土高原贫困县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整体得分偏低,得分最高的彭阳县仅为0.331 4,最低的西吉县为0.274 4。乡村振兴各维度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生活富裕方面得分相对较高,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得分次之,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得分最低。

利用ArcGIS 10.3 软件,采用自然断点法,将研究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水平分为3 个层次,即优势区、一般区和滞后区(图2)。在产业兴旺方面(图2a),同心县、原州区和彭阳县产业发展处于优势水平,特色产业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较完善,乡村休闲旅游和农村电商发展较快,非农从业人员不断增加;隆德县和泾源县产业发展处于中等水平,聚焦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开发乡村旅游。在生态宜居方面(图2b),发展水平呈现出由南到北递减的趋势,隆德县、泾源县和彭阳县属于优势区,生态环境整体较好,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较完善;原州区、西吉县和海原县属于一般区;同心县属于滞后区,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在乡风文明方面(图2c),彭阳县和隆德县属于优势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发展均衡,乡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同心县、海原县和原州区属于一般区,文化团队不断壮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加快;西吉县和泾源县属于滞后区。在治理有效方面(图2d),彭阳县、隆德县和泾源县属于优势区,减贫成效显著,集体经济发展较好;原州区、同心县和海原县属于一般区;西吉县属于滞后区,整体贫困较深,人口流失严重,缺乏有效乡村治理。在生活富裕方面(图2e),原州区和彭阳县属于优势区,农村居民收入较高,收入来源较稳定;西吉县和隆德县属于一般区;泾源县、海原县和同心县属于滞后区,收入较低,生活支出较大,生活质量较低。从乡村振兴综合评价结果来看(图2f),隆德县和彭阳县乡村振兴水平最高,属于优势区;原州区和泾源县次之,属于一般区;西吉县、海原县和同心县乡村振兴水平最低,属于滞后区。

图2 乡村类型空间分布

3.2 黄土高原乡村振兴策略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乡村地区的全面发展,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生活保障等各方面发展缺一不可。但是,由于地理区位、资源条件、经济基础等差异,并受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地区乡村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完全不同,因此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区推进的原则,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乡村振兴策略,有效推进乡村发展。本文根据上述黄土高原县域乡村振兴阶段和区域差异,针对各类型区提出“主要发展模式+辅助发展模式”的发展策略和途径(图3)。

图3 乡村振兴途径

“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适用于隆德县和彭阳县等乡村振兴优势区。要强调优化特色产业结构,推进特色产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打造特色产业品牌,提高特色产业附加值;进一步完善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深入开展民俗文化挖掘、传承与创新,发挥特色民俗文化优势,推动民俗文化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丰富产业类型,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特色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互联网+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适用于原州区和泾源县等乡村振兴一般区。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建立“互联网+农业”平台,提升农业种养殖科技水平,融入现代物联网体系,引导乡村发展工农结合的现代乡村产业;同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优化种养殖业结构,开展规模种植或特色养殖,发展林下经济,突出生态效益,促进农业生态化发展。

“劳务输出+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适用于西吉县、海原县和同心县等乡村振兴滞后区。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加强人才培训教育,建立劳务输出统一管理平台,完善劳务输出指导和帮扶制度,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实现精准培训,稳定就业,稳步增收;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目标,引入龙头企业带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建设,推动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优化生产格局,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4 结论与讨论

(1)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科学评价乡村发展的重要手段。黄土高原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薄弱,是区域发展的短板,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推动该类地区可持续发展。本文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方面出发,构建了一套由26 个具体指标构成的黄土高原贫困地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目标一致,同时指标体系中加入了“贫困发生率、贫困人口贷款覆盖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等体现贫困地区乡村发展的指标。

(2)依据本文构建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以宁夏黄土高原地区7 个贫困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 方面评价结果以及乡村振兴综合评价结果,将研究区乡村振兴水平从高到低划分为优势区、一般区、滞后区。最后,针对各类型区实际情况,按照“主要发展模式+辅助发展模式”思路,提出了“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互联网+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以及“劳务输出+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3)黄土高原地区乡村发展长期受到复杂多样的因素制约,表现出典型的多维贫困。黄土高原乡村地区实施乡村振兴,需要立足于其长期贫困的发展背景,耦合协调人口、土地、产业等发展要素,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分类分区有序推进乡村振兴。针对该类地区的乡村振兴评价,则要根据各类各区乡村特殊情况和乡村发展阶段,相应调整部分指标,使乡村振兴评价结果更贴近当地实际情况,更具有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黄土高原指标体系指标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探究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黄河哺育了黄土高原
洒向黄土高原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