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卓尼地区推行“美术校本课程”的必要性

2021-11-04 11:39王玉平
考试周刊 2021年77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文化遗产

王玉平

摘 要:卓尼地区丰富的民间绘画、雕刻、剪纸等艺术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机。“卓尼民间美术艺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傳承、发扬、保护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卓尼藏区民间绘画、雕刻、剪纸、刺绣等艺术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做这个课题的目的是发掘和开发这个地区的民间工艺艺术资源,形成一定的绘画教育系统,有效地将资源运到美术教育课程中来,使学校的绘画艺术教育接近民族文化,接近学生生活。并对学生进行“故乡之美”的人文教育,提高青少年对绘画学习的兴趣,传承和发扬该地区文化遗产——民间绘画、雕刻、剪纸等艺术,起到一定的基础作用,有效解决卓尼藏族地区民间绘画艺术文化面临着灭绝的危机。

《美术校本教材》通过美术学科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交融,使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学习卓尼民间自然绘画艺术,总结地区绘画艺术的特点和技法,通过理论、画面、实践三者的结合进行教程编纂,具有直觉性、使用性强等特征。让学生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彻底领悟绘画艺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奠基,提高学生的绘画艺术兴趣。

关键词:文化遗产;民间绘画;美术教育

卓尼属于藏汉杂居的特殊区域,民间蕴藏着丰富的民间绘画、雕刻、剪纸艺术资源。关于“民间绘画、雕刻、剪纸、服饰等艺术在学校美术教育”中还是空白。发达地区的绘画艺术教育实践正在较快发展,成果鲜明。民族贫困地区学校的绘画艺术教育还相当落后。受经济条件、地区发展的限制,卓尼藏区民间传统绘画艺术资源在学校艺术教育中未受到重视和运用。受到现代新文化艺术的冲击,卓尼地区丰富的民间绘画、雕刻、剪纸等艺术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机。“卓尼民间绘画、雕刻、剪纸、服饰等艺术在美术校本课程中整合编写”对传承、发扬、保护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做这个课题的目的是发掘和开发这个地区的民间绘画、雕刻、剪纸等艺术资源,形成一定的绘画教育系统,有效地将资源运到学校美术教育课程中,使学校的绘画艺术教育接近民族文化,接近学生生活。并对学生进行“家乡美”人文教育,提高青少年对绘画学习的兴趣,传承和发扬文化艺术,有效解决卓尼藏族地区的民间绘画、雕刻、剪纸等艺术文化面临着灭绝的危机。

一、 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

将卓尼藏区民间传统绘画艺术资源应用于学校的艺术教育,学生通过对本地区、本民族的绘画、雕刻、剪纸、服饰等艺术的深入了解,进一步加强对绘画艺术的认识,培养学生对艺术的追求和学习兴趣。将本地区、本民族的民间绘画艺术、技法编入校本教材,引入校园,有效地解决了地区艺术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机。创造性地将“卓尼藏族地区的民间绘画、雕刻、剪纸等艺术”融入美术教室的教育中,形成适合该地区学校艺术教育、符合新教学理念的艺术教育体系,有效地改变卓尼单调的美术教育现状。在研究过程中,教学现场教师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和挖掘该地区的美术教育资源,形成结合民俗、理论、图画、技法的美术校本教材,进一步推进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将课题的研究成果更好地为有质量、发展的教育服务。

(一)符合以学生发展为基础的理念

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是,艺术素养是具备艺术范畴内内在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创造力协调统一的一种综合水平和能力,是文化素养的一部分。艺术素质教育是通向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道路,可以促进学生人格的改善和提高,也可以启发学生在各方面的突破和进步。我们的课题研究目的是完成具有家乡特色的学校教科书《美术校本课程教程》,通过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艺术审美修养,培养他们全面发展,成长为优秀艺术人才。

(二)符合时代的需要

“民间绘画、雕刻、剪纸、服饰等艺术在美术校本课程中整合编写”是卓尼县藏区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传承、发扬和保护文化传承。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发掘和开发本地区的民间绘画、工艺等艺术资源,综合形成具有该地区特征的绘画教育体系,将其资源有效地运用到美术教育中,有效促进学生艺术文化的全面发展,为培养本地区的艺术性、建设性人才奠定基础,对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起到一定作用。

二、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完成集卓尼藏区民间版画、年月、唐卡、板雕、雕刻、民族装饰品、服饰、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资源于一身的切实可行的校本教材,并有效地用于校园美术绘画艺术教育体系中,有对学生进行“家乡美”人文教育的目的,提高青少年的绘画学习兴趣,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整合处理搜集的资料,编写美术校本教材,对“美术校本教程”进行实验使用,调查验证和修正。加大力度宣传“美术校本教程”的优越性、重要性和实用性。建议当地政府部门支持完成学校教材的印刷和出版。

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施效果,关于学生的积极参加程度,科任老师对该学校的本课程的评价和建议进行跟踪调查,随时取证、记录、修正。建议在农村中小学宣传,促进校本教科书的使用,调查和验证使用情况,记录下来。虚心听取一线老师和当地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重新认证改进校本教材。在学校的第二课堂:绘画社团、剪纸社团、手工社团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邀请当地的民间艺人兼任第二教室的指导老师。例如,邀请一位砚台雕刻艺术家进行现场雕刻指导,合理地对洮砚雕刻的选材、图形、雕刻技法、注意事项等进行指导。邀请当地唐卡绘画大师现场指导唐卡绘画技巧,就画法、配色等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邀请民间剪纸工艺经验丰富、技术高超的艺人,指导学生进行剪纸工艺制图,材料选择,剪纸制作等。组织学生去相关现场,当地的寺庙、古迹、艺术馆等,在现场欣赏唐卡、塑像、壁画、民间木雕、民间剪纸、刺绣等艺术作品。由此激发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感受家乡绘画艺术的价值和魅力,让学生从艺术的角度感受家乡美,激发他们的自豪和使命感,对家乡的民间艺术产生兴趣,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当地的绘画、雕刻、剪纸等民间艺术。

三、 艺术资源的搜集和整理

发掘和开发该地区的民间绘画、雕刻、剪纸工艺资源,形成具有当地民族风格的绘画教育系统,有效地将资源运到美术校本课程中,为培养地区绘画建设性人才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学生人文精神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