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援疆看水发

2021-11-05 01:22本刊新疆报道王炜通讯员王宗阳张文博
山东国资 2021年8期
关键词:水发棉田棉花

□ 本刊新疆报道 记者 王炜/通讯员 王宗阳 张文博

7月2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对口援疆:守望相助情满天山》专题新闻,其中介绍:“蔬菜大省山东援建的高标准智能温室来了!仅喀什疏勒一个县就发展蔬菜种植20万亩,创造3000个就业岗位。”

这就是由水发农业集团投资,并且自主设计、建设、运营的南疆“菜篮子”工程——新疆喀什(山东水发)现代蔬菜产业示范园。

近3个月来,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先后到该产业园调研考察,给予水发充分肯定。

7月22日,第八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新疆阿克苏闭幕。中央要求“推进产业援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

水发在援疆方面究竟做得如何?带着这个问题,7月24日,记者奔赴新疆,亲眼见证。

水发农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吴东振在新疆昌吉州考察乡村振兴项目

戈壁“暴晒”,水发人的初心和坚守

从万米高空俯瞰新疆,白雪皑皑的天山、浅褐色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荒凉的戈壁滩,更有山脚下蜿蜒曲折的季节性河道,宛如大地母亲的毛细血管,景色雄阔,让人惊叹。

7月25日,阿克苏库车县,县城以东30公里外的雅克拉农场,戈壁滩上开垦出的万亩棉田,与一路之隔的戈壁滩形成强烈反差;再往北20公里,清晰可见的天山南坡因沙漠干旱剥蚀呈现出深褐色的山体,让人望而生畏。

中午11点,气温36摄氏度,地表温度接近50度。暴晒不到10分钟,记者就感到了被灼烧的刺痛。库车水控董事长王忠杰笑言,在新疆4年,晒爆皮不知多少回。暴晒之下,人虽受不了,棉花却长势喜人。雅克拉农场8500亩棉田种植的新鲁棉87号,由于管理得当,在春播不利条件下依旧丰收在即。

连朝军蹲在棉田里,拨开茂密的植株,下面是饱满的棉桃。“清明播种的时候,正赶上下雨刮大风。每次下完雨土地就会板结,棉种无法发出芽来。我们反复播种了3次。”作为闻名全疆的棉花专家,在深耕新疆棉花种植20多年后,连朝军如今是水发农业旗下库车水控的副总经理,“这块地,接下来的1个多月如果不再下雨,预计亩产能达到550到600公斤。”

棉田另一头,来自河南周口的任培明和十几名维吾尔族同事正在为棉花“打顶”,保证每株八九个棉桃。隔壁棉田里,阿尼瓦尔·热曼正带领几个同事在地里除草。而技术员小张,则独自操作无人机,为棉田喷洒农药。

记者眼前的棉田,长1200米到1500米,宽120米,非常适合大型机械化生产。王忠杰向记者介绍:“现在棉花采摘90%以上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只有大型设备够不着的角落里才需要人工去采摘。”上面提到的老任,一个团队就管理着11000亩棉田,只需要80个工人,最忙的时候也就是300人。

雅克拉农场面积8500亩。库车水控在库车有3个农场,在阿克苏还有4个农场,棉田总面积达到14万亩,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增加。

沉下去!水发农业的成功法宝

从库车一路向北,穿越沙漠里的绿洲、雪山下的草原,在高山上远眺伊犁河谷群山之间万顷良田,巴音布鲁克草原宛如一颗镶嵌在雪山环抱中的绿宝石,夕阳余晖下,蒙古包里升起袅袅炊烟。

7月27日,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当年,水发集团肩扛产业援疆使命进入新疆,第一站就落脚在这里。

彼时正值新疆农业低谷期。“很多老板是开宝马车来,骑自行车走。”新疆水控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智生形容当时市场的惨淡,“土地经营对资源、资金、规模、管理都有很高要求。不光民营企业,甚至实力雄厚的央企,干到一半就做不下去退出了。”

在新疆,棉粮龙头企业业务主要集中在棉粮深加工和收储环节。水发则另辟蹊径,瞄准土地流转规模化趋势,从掌握优势土地资源入手,不断增加土地流转面积和合作面积,实现了以地控厂,再延伸到农产品粗加工领域。

呼图壁万得农资市场,水发的惠农服务中心就设在这里,干净整洁的店面里陈列着各种肥料样品,为农户提供一站式农资服务。下午3点,服务中心负责人胡兆龙正在给前来咨询的农户老张介绍农资产品。胡兆龙另一个身份是现代农业呼图壁片区经理,而服务中心就是他开拓业务、培训农户的前沿阵地,打通了服务农户的“最后一公里”。

无人机在喷洒农药

借助分布在各地的惠农服务中心,现代农业采取轻资产运营模式,和益尔、郁笼、易丹3家肥料厂合作,先满足自身需要,同时也为更多农户供货。“规模化采购、错季节采购,为自己的农田节约了种植成本,对外也赚取了一定的销售利润。”沈智生介绍。

不光化肥,土地规模化经营也引来了农药、农资、银行的主动上门合作。北京爱科农专门开发了智慧农业新模式,通过运用自然资源部大数据和卫星遥感技术,对作物长势进行分析,对产量进行预测,土地墒情、病虫害都能随时监控。

县城东北,是当地种棉大户宁成豹承包的新疆水控4000亩棉田。棉田平时只需要十几个人打理,这缘于智慧农业应用以及无人机、大型机械设备的运用。宁成豹打开手机里的APP,棉田范围在屏幕上弹出来,各种指标一目了然。哪块地生了蚜虫,无人机打药就专门往哪里喷,没生虫子的地方就绕开。

化解土地流转高价问题,看“吉布库模式”

7月29日,准噶尔盆地东南角,奇台县吉布库镇。

新疆水控现代农业创新土地经营模式,通过把村级合作社土地经营权划转为股份入股成立合资公司的方法,一举解决了之前多个国家部委一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土地流转高价问题,让9个村级合作社和3280户、16173名百姓走上直接受益、持续健康发展之路,被当地称为“吉布库模式”,有望在全新疆推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吉布库,农户家庭平均有50亩地,按照之前市场流转价格每亩500元,一个家庭土地流转年收入25000元,加上自己耕种收益,种植棉花每亩大约300元利润,种植小麦每亩大约400元利润,即使加上政府补贴,算下来一个家庭年收入也只有45000元。

而作为吉布库主要的土地经营主体,各村级合作社平均三四万亩土地,由于规模小,提升经济效益的办法不多,解决不了规模化经营的现状,无法创造农业高附加值,更解决不了产业链发展需要的资金。

另一方面,由于新疆土地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农业规模化经营,加上近年来政策扶植已经激发当地农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经济组织进入新疆参与土地经营和现代农业,形成土地流转的卖方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哄抬了土地流转价格,不利于新疆现代农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为此,现代农业一班人经过前期大量工作,终于在吉布库镇取得突破。按照约定的合作模式,吉布库9个村级合作社以27万亩土地经营权作价入股,现代农业占股51%,成为控股股东,9个村级合作社占股49%。

公司成立以后,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呢?

沈智生介绍:“按照约定,公司将向村级合作社和农户进行3次分红:第一次是土地流转收益分红,第二次是农产品种植收益分红,第三次则是农业产业链深加工收益分工。”

这个模式的核心,其实还是把之前分散的土地经营权,通过契约化的市场规则来进行重组,实现规模化经营,让土地经营权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最后的结果就是发展了规模化农业,老百姓因此受益。

水发农业位于库车的雅克拉农场

按照规划,现代农业把吉布库27万亩土地进行整体设计、模块化生产。以前老百姓自己种植小麦和玉米,品种不一,品质也不同。经过公司整体规划后,精选优质品种,根据市场需求采用订单化种植,形成“五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采收和统一加工。

此外,“大面积耕种也实现了规模化采购、错季节采购,为自己的农田节约了种植成本,对外也赚取了一定的销售利润。”沈智生说,“尤其是尿素,价格随季节上下起伏较大。去年9月秋收以后每吨尿素市场价是1400吨,到了今年开春播种前就高达每吨2900元。我们采取错峰采购的模式,仅尿素一项就节省250万元。”

那么,作为“吉布库模式”的主体,对于公司而言有没有经营风险呢?

沈智生坦言:“风险有三方面:一是种植水平低;二是合作种植大户也存在一定信用风险,有的合作到最后钱收不回来,庄稼被合作大户抢收转卖;再一个就是政策风险。”

为了破解这个难题,现代农业创新人才政策,在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原则上,聘请农村合作社负责人。比如上堡子村支书兼合作社理事长王峰直接被聘任为公司副总经理,其他几个村级合作社负责人被聘为片区经理,收入与业绩挂钩,极大激发了基层管理者的积极性。

此外,公司还把支付给合作种粮大户的款项转为银行贷款,把政府补贴放在公司指定的负责人手里。合同约定采摘权在公司,偷采盗采将受到法律制裁。一系列举措,把风险控制在了最低。

高速发展的水发农业

现在的新疆,央企、国企以及很多民营企业进入土地规模化经营市场,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形势不再允许慢慢发展。

8月1日,星期天,凌晨1点,水发农业的视频会议还在继续。会议从7月31日早上开到8月1日凌晨,水发农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东振和远在新疆的同事研究了多个议题,尤其是研判今年棉花价格走势,商讨相应对策。据说这样的情形在水发农业已经习以为常,随时随地的视频会议是总部和新疆项目之间高效沟通的保障。

“早在2016年,到新疆考察水务项目,看到了棉花产业以及农业产业的发展机遇。”吴东振回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主要靠产业带动,产业带动要靠国企担当。由此,水发集团开启了深耕新疆现代农业之路。”

短短4年,水发农业在新疆已经发展到资产约170亿元,涵盖多个农业板块,为新疆累计创造就业岗位1万余个,带动脱贫5000余户,惠及贫困人口3.4万人,在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产业援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当地政府、建设兵团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高度认可。

如今,水发农业在新疆实现流转合作300余万亩土地,以地控厂、以厂控销,通过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社,与种植大户开展联合经营种植,与粮棉加工企业合作收购加工,打造出全产业链规模化农业。

目前,水发农业在全疆自有及合作经营轧花厂53座,辐射控制棉花种植土地近200万亩,去年收购加工销售棉花94万吨,占全国棉花总量的1/6。

凭借博州双河、巴州博湖运营的两家玉米烘干厂,水发农业打造全粮食产业链条。在双河市拥有优质葡萄8.3万亩、优质红枣1万亩,产品远销澳大利亚等国。

热兹宛·古丽和同伴正在为棉花“打顶”

在喀什,水发农业通过创新“1+N”模式,发挥新疆喀什(山东水发)现代蔬菜产业园的示范作用,吸引喀什及周边地区农户种植蔬菜,建立农业学校,提供种苗及技术、培训、销售等服务,打造出南疆最大的蔬菜平台。

4年间,伴随着水发人足迹遍布山东、新疆、内蒙古、甘肃,水发农业集团在中国农业企业500强中的排名快速上升,2019年排名第123位,预计2020年排名第60位左右。2021年,水发农业集团预计收入可达350亿元,增长340%,占水发集团收入1/3强。

小棉花,成为群众致富“金饭碗”

“家里有30亩地,种着小麦和玉米。过去全家年收入2万元,现在不一样了。”32岁的艾买提·木沙眼睛深邃、鼻梁高挺,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和妻子热兹宛·古丽一起在库车水控的雅克拉农场做工人。现在,他们每人月收入4000元左右,两人年收入八九万元。加上抽空回家打理一下自己的庄稼,木沙家的年收入能达到10万元出头。

树荫下,木沙一边吃着西瓜,一边和记者聊家常。

现在是7月底,距离棉花收获还有一个多月。木沙的具体工作就是给棉花“打顶”、除杂草。戈壁滩上日头很毒,紫外线强。爱美的热兹宛·古丽和她的小闺蜜热依汉·古丽都戴着宽檐的草帽,穿着长袖衣服,在防晒方面可谓“全副武装”。爱笑的热依汉·古丽还在上大学,她利用暑假到棉田打零工,每天收入80元,一个假期能赚4000多元。

2017年水发农业刚进入新疆时,新疆的棉花产业是典型的小农经济,种植分散、方式落后、品种杂乱,迫切需要资本方进入,实行规模化经营、产业化运作。水发农业探索出“流转控制土地+全程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流转控制土地开展合作经营,培育职业农民和种植大户。向种植户统一提供种子、农药、化肥、播种、收割、技术等服务,通过集中采购降低成本,90%利润反哺种植户,同时提供资金支持。开展订单收购,组织加工销售,打通市场流通环节。此外,通过推广棉花智慧化种植新技术,节水、节肥、节约人工成本均达到10%以上。

大型机械设备在采摘棉花

永葆创业激情的水发人

从一穷二白到超千亿资产规模,水发集团用其快速的进阶之路、丰盈的资本图谱以及裂变的内生逻辑告诉世人:探索与创新的国企更具生命力。而“永葆创业激情、永做特色发展、永存危机意识、永远革故鼎新”的“水发精神”,激励着3万多名水发员工励精图治、奋发有为。

4年间,吴东振去新疆出差30多次,每年“五一”“十一”几乎都是在新疆工作。有一次,因为疫情,吴东振带队抵达木垒县,被拦在了高速路出口。几个人蹲在高速公路边扒几口饭,等当地副县长赶来,在路边聊完项目又接着赶路。

由于在户外时间长、强度大,晒伤、中暑已成为王忠杰和同事们经常要处理的“小毛病”。虽然如此,他们并未改变4年前来到这片戈壁滩的初心:“工作环境虽艰苦,但国企人应该有扎根和奉献精神。”

师军曾经是闻名一方的民营企业家,说话干练、喝酒爽快,如今他是库车水控的总经理。混合所有制改革给国企带来活力,也让民营企业增强了竞争力。为了尽快磨合队伍,王忠杰和师军带领大家天天在一起打拼,你在家带队伍,我出门谈项目,同事之间无话不说。不到半年,组织起一支充满活力、颇具竞争力的专业团队:潜心研究新疆棉花20多年的棉花专家“老山东”连朝军、深耕大江南北现代化农业产业领域的四川人张勇、在当地做过公务员的棉花期货能手师伟江……

在库车机场附近4000亩沙地上,来自山东寿光的库车水控项目经理刁洪才和同事们在沙地上铺上厚厚的土壤,搭起智慧联动的高科技蔬菜大棚,西红柿、黄瓜、圣女果、西瓜、羊角蜜……新疆得天独厚的日照条件,加上从山东寿光引进的优良品种,辅以现代化蔬菜种植技术,戈壁滩上结出了超级好吃的瓜果,结束了阿克苏冬季蔬菜产能不足,群众吃菜难、吃菜贵的窘境。

沈智生30年前从山东高密入伍到新疆昌吉。从呼图壁到乌鲁木齐再到吉布库,他发扬军人精神,带领员工创新土地规模化经营新模式,如今“吉布库模式”有望在全疆推广。为了高效率完成繁杂的工作,沈智生说:“公司23名员工,实现了‘一个萝卜十几个坑’。”

在昌吉呼图壁,入职刚满一年的济南小伙儿胡兆龙,和同事曹玉刚担负起整个片区的业务发展工作。谈合作、做培训、购农资、忙采摘、搞结算,他们忙得不亦乐乎,一年里连6次回家的假期也没休满。

2017年,水发员工刘方舟被派到新疆喀什工作。刚工作的他不适应当地习惯,听不懂维吾尔语,但他愿意为这片净土奉献青春。

美合日妮萨·阿木提原是疏勒县政府干部,在多次参加新疆喀什(山东水发)蔬菜产业示范园观摩活动以后,她被水发集团的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所深深吸引,主动请示希望到水发工作。经公司层层面试,她如愿以偿来到水发蔬菜产业园工作。刘方舟在工作中积极帮助她,双方互生好感,并确定了恋爱关系。今年6月2日,刘方舟与美合日妮萨·阿木提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

在新疆,人们常说“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心连心。”采访期间,记者处处可见水发人充满干劲的脸庞和温暖的笑容——无论是公司领导还是普通员工,无论是从山东远赴新疆的员工还是新疆本地员工,更无论是哪个民族。

作为山东省属企业,水发集团在山东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的援疆之路上,充分发挥国企龙头引领作用,打造出一流援疆项目,构建出产业援疆发展新格局。

猜你喜欢
水发棉田棉花
棉花是花吗?
补精益气喝木耳腰片汤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棉花
棉田播种
银耳拌鱼腥草
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根系层盐分累积效应模拟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棉田打药
心中的“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