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021-11-07 23:10范健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5期
关键词:调查赏析

范健

摘要:图像识读是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实施形式之需。借助对五年级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调查,统计分析出学生存在美术语言及元素界定不清、图像识读方法未掌握、美术知识储备较少、图像辨识能力较弱、缺乏文化认同和共鸣等问题。通过对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梳理,提出以培养欣赏习惯、优化多媒体辅助、鼓励实践参与、注重分析比较、诠释文化魅力等措施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建立系统的图像识读能力培养策略,为后续研究提供线索、数据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图像识读;美术语言;美术元素;赏析;调查

在当前图像时代,视觉文化教育理念日益普及。以图像为主的信息传播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图像识读已成为主流趋势,面对各种各样的图像,我们如何快速准确识读成为突出的问题。

图像识读是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指以获得美术知识和有益信息为目的的图像的观看、识别和解读。”其内涵既包括视觉感受能力,又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的表达能力;外延则包括提取、发现、总结、再创作美的能力,以及形成健康的审美能力。如果学生从少儿时期便在此方面有所积累,其图像识读能力会获得更大的提升。

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实践教学中,美术教师对小学生图像识读的教学缺乏策略和手段,搜集的资料也参差不齐。教师教无力,学生学无味,以致小学生图像识读能力欠缺、美术语言缺失,对中外美术作品缺乏认知和兴趣。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利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运用全面的图像识读资源,成为美术老师不断努力探索的方向,也是小学生图像识读能力培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的前期阶段,课题组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五年级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现状展开调查与分析,为下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我校的五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1.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课题组编制的《五年级学生图像识读能力调查问卷》开展调查,该问卷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和修改。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8题,第二部分4题,共计12题,分别用于了解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考查学生识图的基本素养,了解学生对图像的理解与运用、欣赏与评述能力。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限时、闭卷考试的方式。第一部分利用问卷星平台,在电脑室进行,共发放问卷225份,回收221份,有效率98.22%;第二部分发放纸质问卷,在课室进行,共发放问卷325份,回收316份,有效率95.76%。

二、问卷内容与结果分析

(一)第一部分:客观题

此部分共设计8题,均为客观题(选择题),以全面了解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考查学生识图的基本素养,掌握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现状。

第一题:你喜欢上美术课吗?(如表1所示)

本题主要了解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情况。结果显示,选择非常喜欢和喜欢美术课的学生,共占89.59%,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喜欢上美术课。

第二题:你对美术课中的作品感兴趣吗?(如表2所示)

本题主要了解学生对美术课中作品的兴趣情况。结果显示,94.12%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感兴趣和感兴趣,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对美术课中的作品感兴趣。

第三题:你可以在美术作品中找出美术元素吗?(如表3所示)

本题主要了解学生对美术元素的理解情况。结果显示,能在美术作品中找出美术元素的学生仅占55.2%,说明学生对美术元素虽有一定理解,但对其具体含义较为模糊。

第四题:在美术课堂上,老师会让你对作品发表看法吗?(如表4所示)

本题主要了解在欣赏评述课中学生的参与情况。结果显示,老师经常让学生发表看法占94.12%。这说明在课堂上,教师经常给予学生赏析作品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和看法,学生参与度高。

第五题:你能用美术语言回答问题吗?(如表5所示)

本题主要了解学生运用美术语言的情况。结果显示,不常用或从不用的学生共占69.23%,说明学生对美术语言有一定的掌握,但运用较少或不会运用。这一调查结果其实也反映了教师在课堂中的用語不规范。

第六题:在美术课中,你能做到下面哪几点?(多项选择)(如表6所示)

本题主要了解美术课中学生识图表达的心理情况。结果显示,四项占比分别为64.71%、51.13%、67.87%、71.49%。这说明学生在美术课中有较强的表达欲望;同时,有相当比例的同学怯于表达,选择沉默,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鼓励和引导。

第七题:你能分清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素描等绘画形式吗?(如表7所示)

本题主要了解学生对绘画形式的认知情况。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分清基本的绘画形式,但仍然有14.93%的学生选择不能,欠缺对绘画形式的认知。

第八题:你能回顾上一节美术欣赏课的内容吗?(如表8所示)

本题主要了解学生在美术欣赏课中的学习情况。结果显示,过半数学生很自信,能讲出所学的内容;也有近一半的学生不太确定,需要引起美术教师的重视。

(二)第二部分:主观题

此部分共设计了4题,皆为主观题(问答题),考查学生对图像的理解与运用、欣赏与评述能力。

第一题:你知道的美术语言有哪些?(如表9所示)

图像识读能力最表象的形式法则,是用美术语言表达和评析绘画作品,这是美术核心素养最基础的要素,也是图像识读能力的起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美术语言的掌握、理解、运用情况。结果显示,学生未作答(或不清楚)、作答内容与美术语言无关的共占27.21%,内容与美术语言有一定相关性的占67.09%,内容多且与美术语言相关性大的占0%。从结果分析,学生缺乏对美术语言有深度、广度的理解和运用,大部分学生对美术语言能简单理解和运用,少部分学生对美术语言的理解有偏差。此外,研究还发现,作答频次最高的美术语言是:构图饱满231份,点、线、面164份,冷色、暖色45份,分别占总人数的73.1%、51.89%、14.24%。这说明学生的美术语言匮乏单一,缺乏术语储备。

第二题:你知道的中西方知名画家有哪些?请列举说明(如表10所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美术名家认知情况。结果显示,学生认识1位画家以上的占96.2%,认识7位画家以上的则占10.75%。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认知度高的美术名家有基础性了解,但缺乏广度。结果还显示,作答中介绍画家基本情况的占9.18%。这说明学生对于美术名家的背景、代表作、风格等深度信息缺乏了解。

此外,研究还发现,学生列举的西方画家占49.05%、中方画家占35.76%。其中,作答频率最高的中国画家是吴冠中、齐白石,分别占68.35%、51.89%;作答频率最高的西方画家是梵高、达芬奇、毕加索,分别占66.77%、61.39%、39.24%。结果说明,学生对西方知名画家较为熟知,对中国画家缺乏认识。在今后教学中,教师需拓宽学生的认知面,加强引导学生对中国画家的学习和认识。

第三题:这个标志(如图1所示)是何含义?请你解读。

学生的反馈情况如表11所示。

“许多图像本身具有功能性,是信息的视觉承载形式。在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一些图形所表达的意义是全球共通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识的理解情况。结果显示,有78.79%的学生能说出男和女,其中,简单解读占49.68%,详细解读占29.11%。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对标识认知度较高,有共性认知,能联系生活经验解读。在被调查学生中,还有11.08%作答为非男和女,但解读合理,说明这部分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经验分析、判断、解释图像所承载的信息,具有发散型思维。

第四题:请欣赏以下两幅作品(如图2和图3所示),做对比分析。

学生反馈情况如表12所示。

提取美术作品的有效信息,是图像识读能力具体的表现形式。本题设定了两幅美术作品,请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关键点,考查学生对中西方美术作品文化背景的认知情况。结果显示,未作答(或不清楚)、作答内容与题目无关的共占10.44%,回答內容中有狮子的占89.56%。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这两幅作品有直观性认识,少部分学生还不能理解题意。结果还显示,学生有对比分析的共占75%。这说明学生对美术作品中的图像、色彩、构图等有基础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图像识读能力。

本题最关键的是,学生能否答出中西方艺术中的狮子,并且能从文化背景等方面做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回答狮子的283名(89.56%)学生中,只有50名(15.82%)学生回答为中西方雕塑狮子,且只有42名(13.29%)学生能从中西方角度进行比较分析。这说明学生自主赏析作品的能力仅限于表层,大部分同学没有抓住关键点,不能对作品的图像、线条、造型等展开阐释,更难以通过对作品的想象与联想,找寻它的文化背景,进行对比与融合的分析,无法丰富欣赏感受,与作品产生共鸣。

三、存在问题

笔者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五年级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现状调查,得出一些值得让人深思的地方。

(1)学生对美术语言、元素界定不清,在赏析课中的收获不太理想。

(2)学生并未掌握图像识读的方法,只停留在简单看图说话的层面。

(3)学生缺乏美术知识,储备越少,图像辨识能力越弱。

(4)学生缺乏文化认同感,对中国美术作品缺乏共鸣。

四、对策建议

笔者通过归纳总结问卷调查数据,结合学校师资、设备、环境等实际情况,提出学生图像识读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培养欣赏习惯,增加学生美术知识储备

在美术课前,教师可让学生利用3~5分钟赏析一幅名画、介绍一名画家,久而久之,让学生形成课前赏析习惯。这样有助于学生界定美术语言和元素,增加美术知识储备。

(二)优化多媒体辅助,引导学生感知图像意蕴

教师在图像识读教学中需把握两个重点:一是让学生成为感知美的主体;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来积极参与图像识读。为此,通过创设教学环境,优化多媒体辅助,将图像识读的内容与音乐、视频、动画等巧妙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像内涵。

(三)鼓励实践参与,加深学生对图像内涵的理解

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重在方法。在图像识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临摹作品,引导他们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慢慢走近作者、图像,不仅要了解画作的构图特点,更要读懂画家的创作意图、创作时的状态,理解画家的思想情感。

(四)注重分析比较,发展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

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时,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优劣作品比较、多幅纵横比较、中西文化差异比较等,让学生识读图像,加深对图像的理解,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从而增强自信心,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价值取向。

(五)诠释文化魅力,促进学生融入传统艺术

在美术教学中,可以汲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华、精神积淀、审美情趣,使学生掌握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发挥育人的功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五年级学生图像识读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加强有效引导。在当下图像时代,动漫、广告、小视频等新兴视觉图像充斥着小学生的视野,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对传统图像的识读。在此背景下,以图像为主的信息传播方式成为主流趋势,如何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以及对不良图像信息的判断和过滤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标准,是当下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目标。

“美术欣赏课教学应以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为切入点,关注‘读的情趣‘看的方式‘读的体会三个方面。”所以,建立一套有效的培养策略体系,并将其融入美术欣赏课中,才能将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在形式、内容、语言、文化等方面提高一个新的高度。在逐步深入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完善学生对图像的感知力,是下一步课题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陈捷.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有效教学[J].学子(理论版),2015(01).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调查赏析
书画作品赏析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