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盐不进”?不妨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2021-11-08 12:46田国秀
父母必读 2021年6期
关键词:卷子内心策略

田国秀

父母眼中的孩子,是他真实的模样吗?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就能够真正读懂孩子吗?

我的女儿叫小奥,今年六岁半了,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从开学到现在,她一直都表现得很开心。我每天晚上都和她聊天,想了解一下孩子当天在学校的情况,比如今天在学校开不开心,吃没吃饱,老师讲的内容能不能听懂,等等,她给我的答案永远都是乐观积极、非常正面的。可是老师私下跟我说,我女儿上课总是发出奇怪的声音,午休的时间也在教室里上蹿下跳,听写的时候,老师都开始念第三个词了,她还没有开始写,她就是班级里永远被注意到的那个淘气的女孩子。但是面对老师的批评,她显得很无所谓。老师刚刚批评完她,她就能马上跑到操场上跟同学们一起玩,笑哈哈的,仿佛刚才被老师批评到流眼泪的不是她。前两天,小奥拿回了考试卷子,数学85分,语文92分,英语99分。我陪她一起看这些卷子,我怕打击她,先从成绩最好的英语开始,她说是自己马虎了,p和q写反了,被扣了1分,并不是不会。然后是语文,她说因为考试前一天去上了体能课,手腕疼,写字很慢,所以没有写完句子。但我知道其实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写作是她的短板,扣分也是因为有一些字她不会写。最后一张是数学卷子,她眼神一直很闪烁,在屋子里东看西看,又时不时地看向窗外。我明白她是在躲避我,在给她讲数学卷子上的错题时,她就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说饿了,一会儿又说班长也做错了……最后,她跟我说:“好了妈妈,你都说完了吗?我觉得咱们可以结束了。”之后她还真就开心地吃雪糕去了。那次真的把我气坏了,我苦口婆心地说了这么久,她竟然一点儿都不往心里去,考成这样也不着急,这孩子的心怎么这么大啊?

晚上,我跟孩子的爸爸聊起这件事,我说:“咱女儿有点儿‘油盐不进的样子。”孩子的爸爸说:“我跟你的感觉倒是不一样,我觉得女儿其实很敏感。她什么都懂,也很脆弱,所以她更不愿意面对。”我不同意,反驳说:“我觉得她就是没往心里去,要不然为什么老师批评她,她都不改,眼泪还挂在脸上,就能跑出去玩?这孩子倒是不怕挫折,一年级的数学,全班基本都是100分,她考了个85分,一点儿不着急,也不沮丧,该吃吃,该玩玩,还找了那么多个理由替自己辩解。”

对此,我很想听听专家的意见,我女儿到底是如她爸爸所说,是个心事重的孩子,这一切只是伪装,还是我看到的那个“油盐不进”的孩子?如果真是个心事重的孩子,那她在小小年纪就学会了隐藏,我还真的觉得有点儿害怕,因为我完全没有办法从她的表现上判断她当下到底是什么心境。

专家点评:这个小孩不简单!

案例中的小奥,让我感觉有点儿捉摸不定。妈妈眼中的她,“油盐不进”、没心没肺,什么都不当事;爸爸眼中的她,敏感脆弱,心事重重,“油盐不进”只是一种假象;老师眼中的她,问题不断,淘气奇怪,是老师不放心的孩子。这么多的侧面叠加在一起,大人们对她的看法反差如此之大,让我颇感不解:这个六岁半的孩子,好像有点儿“复杂”。

其实,小奥身边的人都没有真正了解她,即使是她的爸爸妈妈。原因很简单,大人们看到和听到的都只是小奥的表象,孩子的行为迷惑了大人,大人们只看到了孩子每天花样百出的行为,却并没有试着去读懂孩子的内心。

保护策略不是抗逆力的最好状态

小奥妈妈认为孩子“油盐不进”,这样的孩子抗逆力是不是满分呢?其实不是的,这个孩子表现出来的所谓“油盐不进”并不是面对挫折也不会被击垮的真正韧性,而是一种保护策略。

抗逆力指的是個体面对危机或挑战时,做出的积极应对和建设性处理的能力。研究指出,儿童青少年的抗逆力不仅表现为灵活、适应的应对过程,更是对特殊情境的抵御过程。孩子们会因为所处情境的不同,分别采用生存策略、保护策略和健康策略:

生存策略是低阶水平的抗逆力,出于生存目的做出的应对。一些处在生存境遇恶劣状态下的孩子往往会采用这些策略,比如表现出暴力行为、危险行为、边缘行为等。

保护策略是中阶水平的抗逆力,这个时候,孩子虽然没有生存危机,但有自我保护、自我防御的需要,常用的策略有隔绝、不确定、不信任他人等。

健康策略是高阶水平的抗逆力,表明儿童青少年具有了灵活能动的应对能力,敢于积极面对,不再躲闪逃避。

案例中的小奥抗逆力尚且处于中阶水平,是一种保护策略。孩子的诸多言行表明,对于妈妈的严厉管束她的内心充满畏惧、担心和不安,表现方式是回避、躲闪、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试图用这些方式抵挡妈妈穷追不舍的追问、咄咄逼人的揭露或“苦口婆心”的批评,以此减轻内心的痛苦。出于自我保护和自我防御的需要,小奥使自己表现为“油盐不进”、没心没肺的样子。

父母需要知道,保护策略不是孩子最好的抗逆力状态,它意味着孩子的生活状态处于紧张焦虑之中,没有达到心灵安全和心境放松。为孩子营造安心、松弛的成长环境,才是培养健康抗逆力的基本要求。

听见孩子内心的声音,是抗逆力培育的开始

很多父母都认为自己足够了解孩子,就如同案例中小奥的妈妈一样,过早地就给孩子贴上了标签。其实,父母应该试着和孩子“交心”,去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孩子良好的抗逆力,需要父母提供一个轻松的家庭氛围以及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不妨试试从以下几个角度与孩子拉近内心的距离:

亲密温暖的亲子关系

亲密温暖指的是孩子能感受到与父母之间是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的,不需要遮遮掩掩,不需要小心翼翼。成长中的孩子,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成长的过程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父母应该接受孩子犯错,宽容孩子的种种不顺利,陪伴孩子理解成长的过程和意义。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要本着一切向前看的宗旨,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为孩子营造温暖、亲和、边界清晰的成长环境。亲密温暖的亲子关系相较于严厉的教育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积极的心态。

换位思考的思维习惯

父母与孩子存在年龄差距,并且经历过人生中大大小小的事情,会下意识地用成年人的眼光、心态和经验来看待孩子的成长,认为孩子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处理很多事情。可是父母别忘了,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并没有经历过什么事,他的不成熟、不懂事、不会都是必然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么过来的。所以,父母要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度,颐指气使的样子,经验主义的教育方法,营造和谐有爱的家庭气氛。

察言观色的互动技巧

父母不能只去听孩子说了什么,或者是别人对孩子的评价如何,而一定要用“耳朵听、眼睛看、用心琢磨”,类似中医的“望闻问切”。很多时候,特别是年龄偏小的孩子,语言能力尚在发育,他经常会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表现自己复杂的心理感受。父母要综合考虑各方信息,保持对孩子细致的观察,持续关注孩子的状态,才有利于及时、准确地了解孩子,真正听见、听懂孩子内心的声音。

田国秀

中国抗逆力研究与推广的先行者,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破茧而生:走进离婚家庭孩子的内心世界》《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我们这一代》(“培养青少年抗逆力”系列译丛)《抗逆力研究运用于学校与青少年社会工作》等10余部作品。

猜你喜欢
卷子内心策略
我的感觉
还是那样
烤糊了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Passage Four
一块生锈的铁
拥有强大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