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软煤层巷道工字钢棚联合支护技术探讨

2021-11-09 07:59
山东煤炭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大巷喷浆工字钢

陶 伟

(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介休 032000)

三软煤层巷道支护一直是困扰煤矿安全生产的难题。软岩是非均质、非连续岩体,具有强度低、破裂不完整和易变形失稳的特性,造成巷道围岩变形大、支护损坏严重,致使工程成本高、工程进展缓慢[1-2]。以山西高阳煤矿3 号煤层运输大巷为工程背景,对三软煤层巷道支护技术进行研究。

1 工程地质条件

高阳煤矿3 号煤层结构简单,平均厚度6.5 m,平均倾角4°,抗压强度最大为21.2 MPa,最小为3.0 MPa,均值9.3 MPa。煤层顶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砂岩,抗压强度均小于15 MPa,属极软岩。煤层顶底板岩性见表1。

表1 3 号煤层煤顶底板岩性表

2 三软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

(1)成巷初期来压快、变形量大,成巷后期巷道变形具有明显的蠕变特征[3-6],巷道自稳能力差,采用单一的支护方式很难控制围岩的变形。

(2)巷道多承受非对称性环向压力,使得巷道顶板易冒落、底板易鼓起,尤其是巷道底鼓难以控制,进而造成巷道的两帮内挤、顶板冒落,最终使得巷道整体失稳。

(3)随着采深的增大,巷道围岩压力增大,巷道支护难度也随之增大,且巷道的变形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4)底板裂隙水会造成巷道底板泥岩遇水泥化、膨胀、强度降低,造成巷道底鼓[7-8]。

3 工字钢棚式支护设计

3.1 三软煤层巷道支护设计原则

(1)联合支护。针对成巷初期围岩来压快、形变量大,后期蠕变形变的特点,必须采用联合支护,才能有效控制巷道变形。

(2)二次支护。成巷初期首次支护关键是柔性让压,巷道一次支护采用“工字钢棚+挂网+一次喷浆”,可适应成巷初期巷道来压快、形变速度大的特点,尚未浇筑的巷道底板也可释放一定的变形能量。待巷道围岩压力充分释放、巷道围岩变形趋缓后,采用二次支护的方式,即巷道顶、帮采用“二次挂网+二次喷浆”、底板采用“工字钢底梁+钢筋+浇筑混凝土”的支护,对巷道全断面加强支护,形成高强度闭合支护结构体,进而控制巷道的蠕变变形。

(3)控制底鼓是重点。鉴于3 号煤层厚6.5 m,将巷道布置于相对较为坚硬的3 号煤层中,且巷道底板留一部分底煤,可规避底板泥岩遇水泥化的问题。同时,底板采用“工字钢底梁+钢筋网”强化支护,待底板浇筑混凝土后,巷道将形成整体封闭的高强度承载支护体。

3.2 三软煤层巷道围岩塑性圈

弹塑性理论认为,当巷道开挖引起的围岩应力重新分布超过了围岩的弹性极限强度,但未超过其极限强度时,围岩将发生塑性变形,进而在巷道周围形成塑性圈[9]。

已知3 号煤层主运大巷直墙半圆拱巷道外接圆半径R0=2.82 m,当量半径为:

式中:a为巷道理论半径,理论半径为2.72 m;K1为采动影响系数,取1.0;γ为上覆岩层体积力,取0.02 MN/m3;H为巷道埋深,取350 m;K2为煤岩体力学参数修正系数,取1/4.5;C为黏结力,根据岩石力学实验得出,取2.5 MPa;φ为内摩擦角,根据岩石力学实验,取为30°;Pi为支护阻力,取0.15 MPa;λ=(1-sinφ)/(2sinφ)。

由式(2)计算可知,3 号煤层主运大巷围岩塑性区半径R=5.14 m,则塑性区深入围岩深度△=Ra=2.42 m。

3.3 工字钢棚承载力检验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模拟巷道等效节点载荷,假设巷道不产生纵向位移,且围岩载荷在巷道轴向方向对称分布,则该巷道轴力、弯矩模拟结果如下:

图1 巷道弯矩图和轴力图

由ANSYS 软件模拟可知,该支护结构最易破坏点为巷道帮部中央,该处弯矩最大,Mmax为5.8 kN·m,轴力Nmax为280.3 kN。

已知16#工字钢支架截面面积S为26.1 cm2,截面模量Wx为141 cm3,惯性矩Ix为1127.0 cm4,最大抗拉抗压应力为215 MPa,棚间距为0.7 m,当全部荷载作用在工字钢支架上时,支架截面上最大拉应力、压应力计算如下:

16#工字钢支架截面上最大拉应力为:

16#工字钢截面上最大压应力为:

从计算可知:若无冲击地压或遇地质构造带,选用棚排距为0.7 m 的16#工字钢棚柱腿、拱梁最大应力均小于工字钢棚的屈服强度,符合支护强度要求。

3.4 工字钢棚支护方案

3 号煤层运输大巷断面选用承载能力强的直墙半圆拱形,巷道净宽4.5 m,巷道净高3.45 m,净断面积13.35 m2,支护选用“工字钢棚+两次喷浆+底梁浇筑”联合支护方案。巷道的支护方式如图2,支护参数见表2。

图2 巷道支护断面图

表2 巷道支护参数表

4 矿压观测

采用“十字丝”法监测巷道表面位移变化情况,经连续观测30 d,巷道表面位移监测变形曲线如图3。

图3 巷道变形与时间关系图

巷道表面位移变形监测结果表明:成巷5 d 内巷道矿压显现明显,巷道顶板下沉、两帮内敛速度较快,顶板下沉量52 mm,两帮内敛合计50 mm;6~20 d 巷道围岩趋于稳定,表现为蠕变变形,巷道顶板下沉、两帮内敛平均速度小于0.5 mm/d;21 d后巷道几无变形。工程实践表明,“工字钢棚+喷浆+底梁浇筑”联合支护可有效控制三软煤层巷道围岩变形。

5 结语

3 号煤层运输大巷采用“工字钢棚+两次喷浆+底梁浇筑”联合支护方案,可有效控制软岩巷道围岩变形。但该支护方式因施工工序复杂、进尺较慢、造价较高,仅适用于主要巷道。

猜你喜欢
大巷喷浆工字钢
一种互联网+皮革喷浆机的研发
超长悬挑工字钢搁置横梁施工技术
工作面跨大巷连续开采大巷层位优化技术研究
超前管棚支护散体地压监测及支护参数优化
喷浆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控制措施分析
喷浆台车技术改造及在边坡和洞室喷护中的应用
孤岛煤柱回采技术参数对下伏大巷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
浅谈掘进喷浆回弹料的回收管理
在用电动单梁起重机工字钢下翼缘变形的原因分析
基于ANSYS对工字钢力学与疲劳损伤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