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和硕特亲王府建筑风格多元特征研究

2021-11-09 07:59杨梦蝶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员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1年10期
关键词:府邸萨克西化

杨梦蝶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员

莫日根 (通信作者)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研究员

1 阿拉善和硕特亲王府历史沿革

阿拉善和硕特部原属漠西蒙古卫拉特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为了躲避噶尔丹势力的打击而辗转进入阿拉善地区,后归附清政府。康熙三十六年(1697 年)在此处设阿拉善和硕特旗,是蒙古部落中极少数旗上不设盟的部落之一,直属中央理藩院管辖,和罗理成为该旗的首任札萨克[1]。

康熙四十三年(1704 年),和罗理第三子阿宝因平叛有功被招为和硕额附,并在京建府。雍正元年(1723 年)被封郡王,府邸始称阿拉善王府。雍正九年(1731 年)因军功被赏赐朝廷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修建的阿拉善定远营居住,并将营中守备府作为王府。自此,阿拉善和硕特旗蒙古王爷有了两处府邸,北京的王府被称之为东府,为阿拉善王府在北京的办事衙门,位于阿拉善地区的王府称之为西府,管理阿拉善地区的旗政事务。

2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和硕特亲王府建筑发展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和硕特亲王府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左旗巴彦浩特镇,是内蒙古地区目前遗存较好的一座清代蒙古王府建筑群。

阿拉善地区和硕特亲王府历经九任札萨克掌权期间的多次扩建,方成最终规模。王府从守备府经历了3 个重要阶段,演变为如图1 所示的四路并列的府邸建筑群。

图1 阿拉善和硕特亲王府平面图

第一重要阶段为雍正九年(1731 年)至乾隆三年(1738 年)。雍正帝将定远营赐予阿宝后,王府衙门随之迁入定远营,将城内南门东侧原守备府改建成新的王府,此时阿宝已由多罗贝勒晋升为多罗郡王,但因房屋较少,未能完全实现“前殿后寝”或“中殿东寝”的郡王府礼制格局。中路建筑主要包括府门、仪门、迎恩堂以及后罩房,功能为办公和会客等之用。

第二重要阶段为乾隆四年(1739 年)至民国十九年(1930 年)。阿宝次子罗卜藏多尔济袭札萨克多罗贝勒职成为第三任札萨克。乾隆十五年(1750 年),罗卜藏多尔济被赐婚,京城府邸称“罗王府”,次年回旗居住,后因平叛有功被晋升为多罗郡王,乾隆三十年(1765 年)又晋爵和硕亲王。乾隆四十七年(1782 年),乾隆帝又将罗王的“和硕亲王”爵位定为世代承袭,并兼管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务,享受清朝对外藩蒙古王公的最高封赏。这期间,罗卜藏多尔济开始扩建王府,在衙署区东向修建寝宫,实现了办公区与寝宫区的分置。之后,经过第四任和第五任札萨克在任时的进一步小规模改造,王府形成东为王府寝宫区,西为办公区,西北方向为王府家庙延福寺,定远营外西南方向为王府花园的建筑群落格局,从道光十一年(1831 年)绘制的《定远营城全图》可以清晰的看到当时王府的全貌[2]。

第三重要阶段为民国二十年(1931 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 年)。从道光十二年(1832 年)开始,第六任、第七任、第八任以及第九任札萨克在任期间阿拉善王府无大的扩建只是小规模修缮,第十任札萨克达理札雅即位后开始对王府进行较有规模的增建调整。这次府邸扩建工程较之前规模都大,同时纳入新的思路。首先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 年)将东府寝宫区中部过厅扩建成中厅,并将东府修缮,形成从东府门进入,南北中轴线贯穿的完整三进宫寝院落。后又在中府西侧改建增建具有新式布局风格的王府办公处,为新的旗政办事中枢,俗称“西府”。再后又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 年)在东府东侧增建新寝宫,俗称“新府”[2]。

如今,城内王府现存院落已不完整,主要遗存有中路衙署区、东路老宫寝区、新府新宫寝区以及家庙延福寺。王府西花园于同治八年(1869年)被回民起义军焚毁,西府建筑区也已毁掉,只剩三路建筑。

3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和硕特王府建筑的多元特征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和硕特亲王府建筑群历经二百余年的时间沉淀,在历代札萨克不断扩建过程中,受历史原因、地理环境以及社会风气诸多因素影响,逐渐在建筑群落上表现出多元杂糅的建筑特征。

3.1 蒙古包建筑特征

蒙古包作为蒙古游牧民族的传统建筑,在蒙古社会中承载着各种功能,当清政府在蒙古各部设旗,札萨克最初的衙门府邸皆为蒙古包,只是在局部装饰上与普通蒙古包有所区别。据《阿拉善文史资料》(三)载,康熙三十六年(1697 年),清政府设阿拉善和硕特旗,首任札萨克和罗理在今阿拉善左旗巴彦诺日公苏木北边一个叫泽林毛道的地方,以蒙古包大帐为王府衙门,成为一旗的政治中心。从清代《阿宝梦城图》中可见第二任札萨克阿宝在进入定远营后,修建固定王府时,办公居住的衙门府邸仍为蒙古包及毡帐(图2)。之后蒙古贵族即使建造了砖木结构的固定府邸,蒙古包仍作为蒙古族特有的生活建筑,灵活地出现在固定府邸环境中。

图2 《阿宝梦城图》中蒙古包

3.2 官式衙署建筑特征

阿拉善和硕特亲王府中最老的院落为王府中路衙署区,称为“中府”,其前身为定远营守备府。清政府意识到阿拉善地区在军事上的重要性,雍正八年(1730 年)在此处建城,取名“定远”。次年清政府将城赐与第二任札萨克阿宝,改“营”为“城”,城中守备府也改为王府。从雍正十年(1732年)到民国二十年(1931 年)一直是阿拉善和硕特旗的旗政管理中枢,并未在建筑形制上有所改动,因此中路院落保持着原有衙署建筑的官式特征。《钦定大清律例》中有着关于衙署建筑的具体规制,“房舍并不得施用重拱重檐,楼房不在重檐之限”“三品至五品,厅房五间七架”“正门三间三架”。中府府门面阔三间,正厅迎恩堂面阔五间(图3),前有抱厦并月台,这些皆符合律例中的衙署规制。之后兴建的东府中厅及后堂皆为五间,更接近于《钦定大清会典》中郡王府邸规制[3]。

图3 中府迎恩堂

3.3 京式合院建筑特征

在清代,清政府始终将“满蒙联姻,北不断亲”政策作为统驭蒙古的一项重要政策,清皇家宗室与之联姻的蒙古部落多达十几部,而阿拉善蒙古是清皇室重点联姻的蒙古部落之一。从第一任札萨克起,二百多年间,曾有12 位满清皇室宗亲的公主远嫁于此,双方世代联姻多达29 次,直至满族统治者退出历史舞台。在远嫁的同时,陪嫁的工匠们也将京式建筑带入苍茫戈壁。西北荒漠地区的居住环境与京城不同,久居京城的公主们被赐婚至阿拉善地区,具有京式风格的建筑一方面能安抚缓解思乡情绪,另一方面还可以令蒙古贵族们感受到政治上的恩宠[4]。自罗卜藏多尔济始,新建的王府院落在建筑布局上均为坐北朝南的小四合院形式,厢房位于两侧,院内回廊曲折,各部分功能严格分类,体现出长幼有序和居中为尊的封建礼制。

3.4 西北民居建筑特征

阿拉善盟位于我国西北部,贺兰山西部,紧邻宁夏,该地区在历史上曾有较长的一段时间隶属甘肃和宁夏管辖,因此阿拉善传统民居建筑受西北地区影响较深。西北地区处于内陆,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干旱少雨,传统民居住房多为夯土平顶房,便于雨水收集,同时还可晾晒谷物[5]。阿拉善地区普通民居的住房也多为平顶房,但蒙古王府建筑等级远远高于普通民居,平顶房多在院落厢房设置。从目前遗存的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郡王府和贝勒府中可见平顶厢房,而在遗存的阿拉善亲王府三路建筑中未出现平顶房,但在建筑上还可见带有西北地区窑洞特征的起券门窗,并在起券处装饰有精美砖雕。从旧时影像中可见被毁的西府办公区院落曾存在带有宁夏民居风格的平顶房痕迹(图4),此外王府西花园中也有过平顶式的赏花亭(图5),这说明西北民居建筑特征在阿拉善亲王府中也曾有出现。

图4 西府办公区

图5 西花园的平顶赏花亭

3.5 西化建筑特征

辛亥革命虽然使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仍未改变,清末民初随着西方文化大量输入中国,中西方文化得以相互碰撞交流,并形成一股中西合璧的潮流,建筑方面亦有体现,出现了在中式传统建筑上添加西式建筑构件的风潮。

因阿拉善王爷常居北京王府,对于京城盛行的西化之风耳濡目染,并加以效仿,展示出了现代文明。不仅在北京王府中建有西化的洋楼,并将这一潮流带回阿旗,应用于王府中。民国二十年(1931 年),第十任札萨克达理札雅即位,携家眷返回阿拉善后,开始对王府进行扩建,这一时期的改扩工程中主要融入了代表当时时尚潮流的西化建筑之风,形成了民国时期阿拉善地区和硕特亲王府新的建筑风貌特征。

王府现有三处带有西化风格的建筑,主要在东府和新府,分别为东府前厅院两侧厢房(图6)、东府中厅(图7)以及新府寝宫区(图8)。

图6 东府前厅院厢房

图7 东府中厅

图8 新府寝宫区

3.5.1 东府前厅院两侧厢房

东府前厅院两侧厢房原为卷棚硬山造,在民国修葺时前加建平顶廊,廊柱为欧式冲天柱,冲破平顶,柱身高大粗壮,柱头简单,柱脚复杂多层。

3.5.2 东府中厅

建筑原为过厅,后改成中厅,其宽五间,进深较大,前廊砖筑,外观正面建有片状的西式门脸,背面与原卷棚顶建筑相连,构成前西后中的建筑连体形式。此西式门脸为典型三段式,上方第一段是形似三角形和桃形的楼头,刻有鹤、鹿、牡丹以及莲花等纹样,造型生动,代表吉祥富贵寓意。第二段中部从右至左刻有“益寿延年”字样,表达祈寿延年愿望,左右部分饰以十字形纹样的花墙。第三段为5 个联排拱券门作为主体装饰,欧式方柱分隔,柱身粗壮、简洁,柱头处有叠涩处理,高出屋顶,但低于楼头。

3.5.3 新府寝宫区

新府宫寝区为一处独立的大型建筑,整体平面呈“凹”字形,左右对称,主体建筑为悬山式建筑,但在建筑两头各置一平面六角形建筑,表现出西化建筑特征,整座寝宫建筑形制与北京阿拉善王府东路二进院的西式楼房相似。室内以走廊联通,分为寝室、书房、会客厅以及洗浴间等,设施较先进。

中西合璧式建筑在清末民初蒙古王府中的出现,反映了当时中国建筑受西风东渐影响而产生的西化建筑风气在边疆地区的传播。这股建筑上的时尚之风从京城及蒙古邻近地区传入蒙古,使得一些财力雄厚的蒙古王公贵族在修建自身府邸时纷纷采用,以彰显时尚潮流。鄂尔多斯地区由于与晋陕宁相邻,蒙古贵族府邸建筑受影响明显,今遗存的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原郡王旗与札萨克前末旗合并成旗)的郡王府、准格尔旗的贝勒府以及已毁的准格尔旗国公府,皆在府邸建筑群中有西化建筑样式的体现。甚至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的高僧喇嘛,在其活佛府邸也建有西化的建筑门头,如准格尔旗准格尔召活佛墒,可见当时西化之风在蒙古之地的盛行。

3.6 宗教建筑特征

蒙古王府虽建筑上效仿京城的满族贵族府邸,但由于蒙古族普信藏传佛教,因此财力雄厚的蒙古贵族多在自己府邸周围建立家庙,以便家族成员祭拜。如四子王旗郡王府东侧建有家庙,赤峰市的法轮寺原为喀喇沁中旗王府家庙,同样阿拉善和硕特旗亲王府也在府邸西北侧将原有的罗汉堂扩建为自己的家庙延福寺,家庙的设置成为蒙古地区蒙古王府区别于京城满族王府的重要一点。

4 结语

从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和硕特亲王府二百余年的府邸建筑群落变迁中,可以看到其从传统的蒙古包府邸开始,历经多代札萨克的不断建设,终成规模庞大的府邸群落。在这一过程中,外界诸多的建筑因素不断影响到其府邸建筑特征的发展走向,最终呈现出多元杂糅的建筑文化特征,其府邸建筑是草原上蒙古王府建筑群落的一个缩影和典型代表,蒙古贵族的固定王府虽然最初形制来自京城的满族贵族府邸,但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其逐渐形成自身特征,成为蒙古族传统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的建筑遗产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府邸萨克西化
清前期内札萨克蒙古贵族封号及其演变
一方府邸,阔院观影 济南融创尊宝私人影院
恭王府与清代“第一贪官”的命运
共同战“疫”,外卖到家!
品鉴一款法国波尔多弗龙萨克的酒
刍议中医何以西化
房产命名学
近现代中国法律变革中的中西之辩
发展中的札萨克中心卫生院
伊朗关停800“西化”服装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