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

2021-11-09 22:43杨英杰
先锋 2021年10期
关键词:总书记文明政治

【专家简介】

杨英杰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著有《金融发展中的中国货币需求研究》、《改革为什么这么难》,主编有《包容性增长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共反腐为什么能》、《新常态下的“心常态”》等,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在海内外发表论文文章近300篇。

2021年是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周期的第一年,也是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开局之年。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形象魅力、发展活力、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更是习近平总书记精神文明建设系列重要论述的具体践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立意深远、内涵丰富,不断开拓中国共产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视野、新境界、新思路,为推动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其具体彰显的文明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引。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就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任务,确立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由总体上实现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换而言之,伴随着物质文明的日益进步,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的更高需求愈发强烈。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清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强调政治生态建设要立足社会环境,植根生活沃土,强调党组织要走进现实社会生活,走进广大人民群众;并且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要求运用科学的体制机制,捋顺政治生态主体之间的关系,还要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以此保持政治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不难看出,精神文明建设在某种意义上与政治生态建设于内涵方面高度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丝毫不能松懈,从严治党一刻不能放松。”“一个地方要实现政通人和、安定有序,必须有良好政治生态。”强化党的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同时也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全方位提质增效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

文化自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时代命题。“兩个结合”的提法,出现于党的文献中尚属首次。不难看出,“文化”一词在习近平总书记心目中分量之重。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优秀文化产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民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对文化的强调,也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要求之中。他曾经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根基,是城市的气质、是城市的灵魂。”“文化”是“文明”的内核,提升城市文化品格是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重要抓手。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蕴所在。持续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致力于国民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文化的培育,为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提供了平台,为文化强国提供了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以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台阶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作出了“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的决策部署,简称“八八战略”。

紧紧围绕“八八战略”,浙江省委专门出台建设“平安浙江”的相关决定。“平安浙江”中的“平安”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的广义“平安”,其宗旨在于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切实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稳定、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安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所以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和谐稳定相辅相成,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软件基础,社会和谐稳定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硬件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这是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的。同时,我们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实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

全国文明城市是对一个城市文明创建工作成效的最高评价,是反映一个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综合发展成果的最高荣誉,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文明城市的标杆。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过程中深思之、笃行之。

猜你喜欢
总书记文明政治
请文明演绎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漫说文明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