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

2021-11-10 00:09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舞蹈创新能力教学方式

黄 灿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江西 南昌 330096

近些年,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很多中职院校都在不断扩招,而舞蹈课是中职学校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形体艺术,无论是从中职学生的智力开发、审美培养还是健身娱乐方面来讲,都需要加强舞蹈学习。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其独特的功效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创新能力是高素质舞蹈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然而,在当前的高校舞蹈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注却远远不够,还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注重知识传授、轻视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基本功训练、忽视想象与创造能力培养等问题。这样下去,将大大影响舞蹈人才的培养质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当在尊重艺术创造的前提下,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无形中就给中职舞蹈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压力和问题,导致在现在的中职舞蹈教学中有很多方面难以适用课程改革的需求,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够。

1 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一个国家想要增强整体实力,长期稳定的进行发展,需要对于科技进行创新。创新对于国家和社会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全球文化一体化趋势越发显著的现在,对于人才进行培养,提高创新能力,能够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在新课程改革这一条件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之中,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高校舞蹈课程的设置的目的是希望能够使学生更具有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为舞蹈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支持,使学生的舞蹈专业水平得到提升,更加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1.1 当前中职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1 中职学生舞蹈学习意识淡薄受中国民族传统性格的影响,尤其是汉族学生性格含蓄、内敛,不喜欢过分张扬。因此很多中职学生舞蹈意识淡薄,对于舞蹈学习一直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身体语言难以通过舞蹈得以很好的诠释。舞蹈学习中,学生常常会出现两种极端心理,一种是过于含蓄、内敛,在舞蹈学习过程中过于羞赧,缺乏主动性;第二种是过于功利,以一种功利的心态去跳舞,两者都难以体验舞蹈的内涵,无法形成与人内在精神的情感沟通,处于一种盲学盲练,机械模仿的状态,缺乏必要的创新钻研精神。

1.1.2 教学思维落后思维能够决定行为,对于行为进行指引。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于教育思想进行创新。从我国高校所进行的舞蹈教学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更新教学观念的作用,这从某种角度来说,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虽然,在进行舞蹈教学时,有着较多专业素养较强的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舞蹈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是大部分舞蹈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比较落后,没有对于舞蹈教学的作用和学生学习舞蹈的目标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关注动作和技巧,导致学生所进行的舞蹈学习比较被动,并没有和自身的思想相结合。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很难对于舞蹈形成属于自己的认识[2]。在进行训练时,严格地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板一眼的进行,无法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系统、全面的对于新课标进行分析,导致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水平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无法得到提升,过于依赖教师,这并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1.3 教学手段过于传统

在舞蹈成为流行的现代,舞蹈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大部分舞蹈都有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制度,但是从目前所进行的舞蹈教育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舞蹈教学的手段和方式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创新性不足。虽然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为教学方式的变化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是在进行现实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有部分教师依然坚持使用传统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学方式比较固定。在网络化得到迅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教育领域中有了较为新颖的教材和设施设备,但是部分教师没有对于现代技术形成正确的认识,忽视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在进行教学时没有创新意识,这从某种角度来说,阻碍了学生创新水平的提升。

1.1.4 中职学生舞蹈基础差异显著

无论是简单纯粹的应试教育,还是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中小学的教育都没有将舞蹈教学正式开展起来。舞蹈教学的边缘化,对于相当大的一部分中职学生来说,前九年的中小学教育生涯并没有将他们的肢体开发起来,导致他们的肢体僵硬,没有生机活力,舞蹈学习几乎属于零基础。但是中职学生中也不乏一些从小接触过舞蹈,甚至家长一直培养他们跳舞的学生,这些学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有了一定的舞蹈学习基础。两类学生,巨大的基础差异,加大了中职舞蹈教学难度,教师难以平衡两类学生差距,从而推动学生创新能力提升。

2 加强中职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2.1 对于教学观念进行创新教学观念,

对于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认识,能够较为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3]。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于教学思维形成正确的认识,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于学生进行引导,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对于创新形成正确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了解到不同学生对于学习的现实需要以及对于舞蹈的掌握现状,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案,开展教学,使学生对于舞蹈学习产生兴趣,积极主动的加入舞蹈学习之中,凭借学生对于舞蹈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对于舞蹈进行创新。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通过舞蹈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这能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有力支持,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2.2 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第一,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对于舞蹈中所包含的国家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只有充分的了解舞蹈文化,才能够制定出更加适宜学生发展需要的舞蹈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进行引导,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二,教师应该对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落实。掌握适宜的方式进行引导,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发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主动的加入创新之中。在组织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考虑到教学的现实需求,对于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这需要教师对于教材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4]。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大部分新教材都为舞蹈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方法。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的过程中,只有全面的解读教材,从教学的现实情况出发,科学的挑选教学方式,才能够有效的提升舞蹈教学的效果,使学生通过学习进行创新。第三,要合理的对于现代化技术进行运用。使用多媒体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并对于学生进行激励,使学生认识到舞蹈学习的乐趣,自主的进行思考,独立的创新编排舞蹈,使学生创造出更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2.3 从传统文化中发掘创新思维

我国有着漫长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在世界范围内独具特色。从当前高校所开展的舞蹈教学现实情况来进行分析,教师应该对于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明确传统文化对于舞蹈教学的作用,从传统文化中发掘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比如说,在对于古典舞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于我国周朝时期的《六代舞》进行分析,明确古典舞的特征。在对于古典舞有更加全面认识的情况下,考虑到教学的现实需要以及自身的情况,对于古典舞进行创新,使其既能够展现出古典舞的精髓,又能够更加个性化。

2.4 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中职学生对舞蹈的学习意识淡薄,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因此,从学生层面来讲,要想要学好舞蹈,最重要就是要端正学习态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乐意学、主动学,对舞蹈充满兴趣,才能够保证学生学好舞蹈,不断提高自己在舞蹈领域的创新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从学生入学以后,学校就要有意识的为学生营造舞蹈学习的氛围。定期举办舞蹈比赛,时常准备文艺汇演,让学生通过观赏他人的优美舞姿来坚定自己的学习意念。

2.5 组织开展舞蹈创新实践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进行实践的机会,不仅包括在学校内部开办的舞蹈表演,还包括和企业合作的一系列舞蹈表演。鼓励学生加入舞蹈竞赛之中,使学生真正的脱离课堂,面向舞台和群众。借助于这些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真实地展现出自我,感受到舞蹈学习能够带来的成就感和魅力,使学生对于舞蹈学习产生热情,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舞蹈学习之中,为学生的舞蹈生涯提供支持。高校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散思维,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这能够较为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总结

根据上文来进行分析,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有效地解决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为此,必须要对其予以重视。通过创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从文化中发掘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带领学生进行舞蹈创新实践等多样化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舞蹈类人才。

猜你喜欢
舞蹈创新能力教学方式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学舞蹈的男孩子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舞蹈课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