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电力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2021-11-10 00:09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岗位人才职业

严 丽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技能培训中心 河北 保定 071051

在市场经济为主体的新形势中,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得到了良好转型,对于人才和技术的需求空前提高,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为了进一步深化电力职业教育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全面增长,就必须要强化培训机构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作用。

一、电力职业教育发展的优势

近年来,国家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和更新投入了大量资金,校企合作以及“1+X”证书等制度使得电力职业教育获得迅速发展,为电力人才的培养工作奠定了基础。电力职业教育正在通过社会创造的教育条件不断促进人才培养计划的实现,已经形成了理论教育与实践操作协同进行的模式。在职业技术学校中,学生不仅能学到有关未来岗位的各种知识,也能够通过岗前培训提升技能水平。企业与学校共享师生资源,在提高教学师资力量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促进高质量人才的塑造,继而为企业未来输入更多可靠的人力资料。总而言之,当下,电力职业教育现状具有一定的优势,职业技术学校可以在社会的支持帮助下,对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教育培训工作,一方面,学生汲取知识的范围更加广阔,能够从学校、社会、企业三方面获得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企业优秀电力人才可以进校园为学生作出具有重大意义的指导和教学,令课堂知识更加实用化、精确化;此外,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获得项目的研发支持,在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未来更好地、及时地适应岗位工作。

二、电力职业教育发展的弊端

2.1 难以与时俱进

电力职业教育的培养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落后性,传统电力专业通常以供电、输电、配电以及建设维护电网运行等内容作为学习和培训的重点,并通过大量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相结合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与电力电气相关的技术要求,促进教学的实用性以及学生未来的可控性。但是如今电力职业日新月异,其管理模式、组织结构以及技术特点都在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发展速度较快,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技术都逐渐与电力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学生将会面临内容更广泛、技术更复杂、智能化水平更高的岗位。在这一背景下,如果不及时革新人才培养计划,不深化培训机构对学生实践操作的作用,将导致学生自身素养难以与时俱进,更无法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势必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难以满足电力企业今后的需求。同时,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规划并不合理,特色不鲜明的专业划分,将会影响学生未来就业方向不明确。

2.2 人才培养质量无保障

为了向社会输入更多具有才华和技术的职业型人才,在多方努力下,职业教育规模取得了空前进步,为电力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但在大规模的扩招之下,教育水平和管理能力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确保学校软、硬件皆能保障校园学习和生活的正常进行,如果无法及时满足这些条件,必然会使学生管理难以有成效,课堂秩序和生活秩序无法正常维持,继而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此外,有关电力职业的培养标准并未明确,使得学校只能根据自我的一条标准和体系完成培养计划,缺失了与社会接轨的培训机构的意见,导致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良莠不齐,无法切实满足自我发展和服务社会的目标。同时,有些学校会为了减少培养成本过分侧重学生实习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对于知识体系和职业理论内容的学习,过早地进行实践必然会造成就业质量低下、就业率不理想的情况。这些内容导致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不仅造成了社会对于电力职业技术学校和学生偏见,也大大阻碍了电力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三、电力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

电力系统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不断完善着,电力企业的生产方式逐渐健全,形成了、生产、经营、服务三方面一体化的运营模式,在这个过程中电力行业势必会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管理机制、操作先进性以及人力资源结构等方面产生了新的矛盾和弊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各行各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电力企业对于营销、管理、法律以及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学校需要根据时代特征制订电力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延伸培训机构相关培训的现实意义,以支持电网经营服务和发展为主题,强化学科实用性和先进性,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综合型人才,帮助学生把握岗位的特征和意义,深化学生对于电力体系未来发展趋势和需求的认知,激励学生至上至善、健康成长,不断以新的驱动力助力电力职业教育的革新。

四、电力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

4.1 促进校企交流合作

首先,学校和培训基地的合作要持续深化,不能仅仅停留在机构提供实践、实习场所的浅层方面,而是要进一步让其融入到学校教学中,以培训机构所提供的企业岗位需求和特点为参考,进行与时俱进的专业课程设置,及时更新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制订新的教学标准和考核标准,从而确保学生学习内容和训练内容可以符合职业发展趋势,将其能力提升到与社会企业更加贴切的层面上,促进知识理论体系的实用化。

其次,要进一步促进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的社会化,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评价为主体的考核方式,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会使校园与社会企业的联系产生更多隔阂,另一方面有害于学生开拓视野,使其难以正确清晰的认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因此,为了进一步判断在校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能否有效满足将来就业岗位的需求,加强学校对于自身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全完善,必须要就学生考核评估体系作出改革,与权威机构共同建立有助于精准评判教师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准,将评价内容拓展到学校情况和社会表现两方面,令校内评价和岗位标准进行良好对接,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可行性计划。

此外,还需要构建校企融通教学体系,深化培训在校园教学中起到的重要意义。电力系统是一项实践性强、可操作性广、发展迅速的行业,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团队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结合培训机构中技术水平高超、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令这些人才深入学生教学之中,为学生传授高程度贴近实际岗位的实践知识,完善学生的理论体系和工作素养,让学生提前体验并熟知未来职业生涯。机构专业人员也要承担起对教学工作内容的不足进行指导和修正的责任,并为师生提供一个可实践的平台,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和实习锻炼,促进电力职业教育发展的进程。

4.2 加强对于电力职业教育的资源支持

电力职业专业正在处于扩大生源的阶段,且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旨在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兼具学历和技术的高质量人才,因此,国家及社会应该加以投入,进行充足的资源支持和关注。这是基于我国发展局面和阶段所提出的方案,我国目前处于信息化、工业化飞速发展的时期,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教育的支持,技能型人才是实现宏伟目标的基础,电力职业教育发展可谓迫在眉睫。但就现状来看,我国对于电力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资金不足意味着校方难以满足学生学习和实践培训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与培训机构之间的合作也会受到很大限制,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国家和社会需要及时予以重视,为电力职业教育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从而确保师资力量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计划的落实。

4.3 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技术型人才不可或缺的要素一方面在于理论知识和个人素质,另一方面在于实训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了实现二者的共同进步,必须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一步完善学生所应具备的岗位特点,培训机构将在此发挥更高的价值和意义。机构可以与企业共同为学生提供学习、考证、实习的官方平台,保证学生个人利益的同时完成校园与社会的对接。学校要建设相关实践设施以供学生基础能力的训练,而相关机构也需要提供相关场所,一方面为教师进行深造实践提供条件,帮助教师及时更新知识,在授课过程中为学生传授更多与当下先进设备和操作的相关知识,提高知识的含金量和实用性,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实习实训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参观未来岗位的环境和氛围,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不断成长,同时与其他实践实训内容相互补充,为其提供校内难以实现的大型操作基地,比如设备维修检修、电网维护等内容,从而刺激电力职业教育的长久发展。

4.4 制订具有现实意义的课程

培训机构和校园都需要就人才培养计划以及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课程的精化,消减难有成效课程和重合学科,杜绝面子工程,要让每节课堂的设计都合情合理,都能够有效奠定学生理论基础或实践操作基础。此外,还要增设思政教育课程,增加学生对于国家、社会和岗位的职业道德感,丰富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根植时代精神和宏伟理想,从本质上促进学生与社会的对接,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实现电力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电力职业教育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要面对新的挑战,如何修正弊端、把握优势,在新时代中紧抓机会,谋求社会、行业以及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就已经成为院校必要的思考方向。电力职业教育发展的进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育水平和方向难以与时俱进、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等,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促进电力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注入更多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才,必须要通过培训机构这类有效平台促进学生理论实践的结合,为教育事业和社会岗位的共同繁荣发展注入泉泉动力,为高质量人才培养事业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岗位人才职业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人才云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职业写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