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贝尔德·卡利科特生态思想研究

2021-11-10 07:08张钰晗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

摘要:利奥波德作为大地伦理学的创立者,对当代环境运动有著重要贡献。J.贝尔德·卡利科特作为利奥波德当代的重要继承者和阐述者,他不仅对利奥波德的思想做了深刻剖析,而且在此基础上查漏补缺形成了自己的更为完善的大地伦理思想。介绍与分析卡利科特的生态思想,这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利奥波德;卡利科特;大地伦理

J.贝尔德·卡利科特不仅因是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的杰出阐释者而出名,他还是当代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的代表性学者,为当代哲学在环境领域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也预见性地对环境哲学未来的走向做出讨论。

一、作为“大地伦理观”的继承者

首先,研究卡利科特的思想就不得不提到他所追随的利奥波德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

(一)扩展伦理关怀的边界

在《沙乡年鉴》中,利奥波德开始讨论奥德修斯的故事来展示他的伦理观。当奥德修斯从特洛伊战场归来时,他因不当行为而吊死了他的女奴。利奥波德表示,如果奥德修斯或他同时代的任何人质疑他行为的正确性,而不是理所当然地把女奴只是看做男人的财产,他就很可能会被指控犯有不道德或不人道的错误。利奥波德认为奥德修斯和女奴的关系就像是人类与自然、与土地的关系一样,人们认为自己对土地只有利用权,而不考虑如何对待土地。因此利奥波德呼吁人们应该把道德伦理的边界扩展到土地,这是生态的需求,也是人类进步的体现。“大地伦理只是将共同体的边界拓展至包括土壤、水、植物与动物,或合言之:大地。”这就是利奥波德对大地伦理观的阐述,在这其中他还提出共同体的概念。在“生态共同体”中,人类不仅是社会和家庭成员,还是所有生态系统中的成员。因此建立一种和谐的、有限制的伦理系统非常重要,人类对待自然要充满爱与尊重。

但是,“生态共同体”就意味着人与自然界的平等,那么自然界的万物对我们人类有没有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如何平衡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关系?

(二)强调人类在共同体中的义务

工业革命的发展,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人类中心主义”的盛行,利己的本性成为环境危机的思想根源。在《沙乡年鉴》中,利奥波德提出,人类需要从土地的征服者变为共同体的普通成员,并且承担生态和伦理上的义务,以便其他生物能够更好地生存和繁衍。“一物趋于保护一个生物共同体之有机性、稳定性与美则为是,趋于相反则为非。”利奥波德的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人类及共同体成员,尤其是人类的义务。他认为土地是能量的源泉,土地从死亡和腐败中收集能量,再把能量重新返回土地表面给养生物。人类如果因为追求自身利益而破坏土地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时,他就违反了生态共同体所限制和规定的伦理与道德。人类不得不承认自己与世间万物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出现环境危机时人们需要意识到自己在伦理上与大地的关系以及学会与大地共生共存,从以往的“利己”变为“利他”。

随着“大地伦理越来越多地强调作为一个整体的环境的有机性、稳定性与美,越来越少地强调个体植物和动物对生命、自由与追求幸福的生物权利”,只强调整体利益,而忽视个体的权益,未免会让环境哲学走上“法西斯主义”的极端。

(三)保障非人类物体的权利

利奥波德认为从人的伦理到社会的伦理再到土地的伦理,最后一个伦理就是伦理的最高境界,它把社区中的所有物体都包括在内。也就是说利奥波德所提倡的这个“生态共同体”、所强调的伦理整体主义,就是包括人、动物、植物甚至是任何无生命的物体的共同体和整体。这不仅要求人类要对其他非人类物理有让它们生活的更好的义务,而且要求人类要保障这些非人类物体的基本权利。“不仅要‘尊重’生物共同体中的个体成员,而且要尊重物种的‘生命权’,在他最后的分析中,‘生物共同体的有机性、稳定性与美’成为评价影响环境之行为之对错的标准”。

尽管利奥波德提出的“大地伦理观”为环境哲学提供了新思路,但他并没有具体阐明我们人类如何履行对“共同体”的义务、如何尊重非人物体的权利、如何使这一生态整体更为和谐有序等问题。

二、作为当代“大地伦理”的代表者

其次,以上利奥波德的理论缺陷为卡利科特大地伦理思想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基础问题,卡利科特不仅解决了利奥波德理论的困境,还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思想。

(一)解决利奥波德理论的困境

针对共同体内的成员是否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卡利科特认为情感和道德义务具有先后顺序,提出大地伦理的二阶原则。利奥波德承认整体与个人的伦理情感存在相互作用,一是个人对周遭人的伦理情感,二是个人对公众的伦理情感,他强调后者的伦理情感才是生态之善。卡利科特认为我们应优先处理更亲近的前者的伦理情感,但二者出现主次矛盾时,我们应优先处理主要矛盾。“当保护人权与保护生物个体发生冲突时,优先保护人权,但当保护生态系统与满足人们的奢侈欲望发生冲突时,优先保护生态系统。”

针对“环境法西斯主义”,卡利科特认为大地伦理只是思想与范围上的拓展,而不是对以往思想的颠覆。“环境法西斯主义”指责利奥波德把共同体的利益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并忽视个体的利益,但这并不是大地伦理的本意。生态共同体包括人类共同体,我们在履行家庭责任、公民责任的同时也对生态共同体负有责任。大地伦理观并不会影响人类正常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等,只是要求人类要用真正的爱与尊重对待周围的非人类物体。

针对利奥波德遗留的人类如何做的问题,卡利科特对自然内在价值论提出质疑。卡利科特认为人类意识使得我们看到的万物有价值,但万物也可以因自身有价值,物体作为物质资源被看作具有工具价值,而因自身原因被看作具有固有价值。人们需要正确并客观地认识到事物的完整价值,才能更好地履行生态共同体中应尽的责任。

(二)对大地伦理思想的补充

重视美洲印第安人对环境的态度。对于只知道开发利用自然的欧洲人相比,印第安人始终把自然看作是生命的源泉,这值得我们所有人借鉴与学习。“美洲印第安人将自然视为有灵之物。因此,自然之物像人一样,能感觉、感知、思考与反应。”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在印第安人眼中自然的地位。尽管很多学者认为印第安人对自然的态度及其实践活动只是基于对宗教的敬畏之情,并非人类本身有意识而为之,但卡利科特认为印第安人的态度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只要我们对其进行更为完整、系统地研究,一定会在其中获益。

重视环境教育。利奥波德提出教育不是各种片段知识的集合,而是要把教育本身看做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生态要与科学相统一。基于当代教育,如何广泛传播大地伦理?卡利科特提出要先对生态学这一学科进行普及,小到儿童刊物中具体的生态故事,大到高等教育中把生态抽象为哲学问题,不是要强迫人类遵循生态伦理,而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建立起主动地对生态的理解与感知。

卡利科特甚至将大地伦理应用到地球之外的其他生物身上,像年轮一般,从最亲近的人到最远的人,从身边的物质到最远的物质,这一思想的价值远非我们今天所讨论的这些方面,它是一个永无止尽的不断扩大的思想。

三、作为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研究者

卡利科特在研究亚洲生态思想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的儒道思想产生兴趣,并认为儒道思想有助于解决当今的生态问题。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思想,要求人要顺应自然,不破坏万物生死运动之规律,遵循自然之道。卡利科特认为生态系统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在遵循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环境保护。“环保主义者为了实践目的而提倡“循环”——作为其立场之象征,很符合道家之精神,将人类的微观世界调整到符合生态系统性的宏观宇宙。”对于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卡利科特做出了很恰当的阐释,把它应用到生态思想中,那就是无为不是单纯的不作为,而是要顺应自然的与环境达成一种互利互惠,互相尊重的和谐场面。

相比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儒家的思想更加强调作为人的伦理限制。“仁义礼智信”提出人们对待他人态度,卡利科特把儒家思想归为伦理学的范畴。虽然儒家思想没有明确提出人类应该如何对待自然,但是它把人类放到社会整体中考虑,提出人类应有的道德标准,这也与大地伦理的整体观有着类似的含义。

把道家的自然之道与儒家的人之伦理相结合,更能体现出我国古代思想的智慧,更能发挥在当代环境问题上的价值。总之,卡利科特的思想无疑是给世界环境哲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无论是国内外的思想还是古今的思想,我们都应该以谦虚的态度去研究和学习,汲取有利于解决环境问题的营养,更好地建设适应各地发展的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1][美]J.贝尔德·卡利科特著:《众生家园—捍卫大地伦理与生态文明》,薛富兴译,中國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

[2]范跃兰.《沙乡年鉴》中的伦理整体主义思想探究[D].湖南大学,2014。

[3]简小烜.奥尔多·利奥波德土地伦理及其理论困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0(05):141-144.

[4]卢风.整体主义环境哲学对现代性的挑战[J].中国社会科学,2012,{4} (09):43-62+206-207.

[5]薛富兴.卡利科特对道家的阐释[J].关东学刊,2018,{4}(01):70-78.

[6]薛富兴.卡利科特对儒家的阐释[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03):19-24.

[7]余怀龙.克里考特关于大地伦理的基本论证思路[J].中华环境,2019,{4} (10):76-78.

作者介绍

张钰晗(1996—),女,汉族,山西省忻州市人,硕士研究生,就读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欧美文化哲学研究所,研究方向外国哲学。

项目基金

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J.贝尔德·卡利科特生态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