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宜兴紫砂陶”传承基地建设的路径探析

2021-11-11 08:24陆旻瑶陆小荣
江苏陶瓷 2021年5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陆旻瑶 陆小荣

摘  要  依托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结合地方“宜兴紫砂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探索传承基地的建设路径。通过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学术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等传承形式,讲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实施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助力优秀文化传承创新,提供优秀文化传承范式,形成优秀文化传承品牌,促进优秀文化传承传播。

关键词  传统文化;宜兴紫砂陶;传承基地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传承基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路径与方式研究”(项目编号:2021SJA0971)、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与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宜兴紫砂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0  前  言

为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不断创新新时代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形式与方法,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与作用,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质量和水平,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00个左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探索构建具有高校特色和特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激发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

长期以来,我院以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为己任,积极开展非遗项目和优秀传统文化项目传承,面向学生开设以传承项目为内容的选修课程,组织学生社团和实践工作坊,开展以传承项目为重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辐射带动当地中小学校和社区,开展基于传承项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活动,加强成果交流与展示,将传承基地打造成学校的特色和品牌。在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等工作中突出育人功能。2019年学院“宜兴紫砂陶”传承基地获评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020年学院“宜兴紫砂陶”传承基地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1  “宜兴紫砂陶”传承基地的建设路径

长期以来,学院发挥自身综合优势,拥有统筹规划、智力保障和资金配套等条件,为宜兴紫砂陶非遗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将宜兴紫砂陶非遗文化传承与学校育人、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优势结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宜兴紫砂陶”传承基地建设。通过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学术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等传承形式,讲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实施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助力优秀文化传承创新,提供优秀文化传承范式,形成优秀文化传承品牌,促进优秀文化传承传播。

1.1加强公共艺术课程建设,讲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学院建有以培养陶瓷艺术设计专门人才的二级学院,拥有国家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为全国陶瓷行业职工培训基地,设有紫砂艺术、陶瓷装饰、雕塑艺术等40多个实训室。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是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省级品牌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教学资源丰富。学院现拥有一支经验丰富、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包括轻工工匠、教师、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等。学院已全面将公共艺术课程列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艺术素养教育,目前通过自建和购买课程服务等途径,已建有包括《宜兴紫砂陶》、《宜兴均陶》、《宜兴美彩陶》、《陶瓷装饰·彩绘》(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中国陶瓷赏析》、《美术鉴赏》、《戏剧鉴赏》、《音乐鉴赏》等在内的20多门艺术赏析类课程资源,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讲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2加强传承项目社团建设,实施优秀传统文化育人

学院建有“乐陶社”、“雕刻时光设计社”、“漆乐无穷漆艺社”、“釉彩研制社”等多个陶文化特色社团,每年依托特色社团开展艺术活动,让学生走近陶文化,感受陶文化。每年的文化藝术节组织学生开展陶艺作品展览和制作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享制陶的付出与收获。每年开展陶专题相关比赛活动,艺术品设计大赛、盘艺绘制大赛、陶刻比赛、陶元素设计大赛等,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和了解陶文化。在各类社团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文化创意,展示学生的技艺水平。依托社团开展与陶有关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如“宜兴手工紫砂泥炼制工艺的调查与研究”、“寻觅宜兴陶文化起源”、“传统文化传承行动”等,实施优秀传统文化育人。

1.3加强传承项目工作坊建设,助力优秀文化传承创新

学院已经建有陶瓷艺术工作坊,包括紫砂、均陶、青瓷、彩陶等大师工作室,在文化传承、技艺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工作坊的建设,实施课内外教学活动,使宜兴紫砂陶非遗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创新,提高广大师生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工作坊加强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工艺美术(行业)大师积极合作,对传统陶瓷工艺技术的历史、现状、传承人谱系、名品由来等进行整理与研究,开展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完成了国家“百工录非遗传承与创新《传统紫砂工艺》资源库子库”建设。工作坊以大师工作室为平台,实施“拜一名行业大师,精一门手工陶艺”项目,由行业大师担纲传授传统技艺,一对一地研习传统技术与工艺,提升专业教师的“非遗”传承创新能力。工作坊也是学院现代学徒制项目的平台,实施“卓越技师”人才培养计划,将传统学徒制中的“默识技艺、个体体验”等优点与现代职教规律、行业标准融为一体,进行技艺精英培育,以培养紫砂陶事业接班人和储备陶瓷技艺传承人为目标,助力优秀文化传承创新。

1.4开展传承项目学术研究,提供优秀文化传承范式

学院现有江苏省陶瓷材料与工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陶瓷艺术传承创新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宜兴陶瓷艺术研究中心等。近年来围绕宜兴紫砂陶传承和创新等方面开展了研究,相关研究项目达10多项,如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江苏省高校哲社重点基地重大项目、省高校哲社重点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项目等,同时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出版相关专著,发表相关研究论文。发挥高等院校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对“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形成完整的文本、图片、音像资料等,促进“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对“宜兴紫砂陶”生产性保护的现状、存在的矛盾与问题等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了适应“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的路径,并对其它“非遗”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通过对“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传承的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传承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探索“非遗”传承人才的培养途径,通过学术研究提供了优秀文化传承的范式。

1.5实施传承项目辐射带动,形成优秀文化传承品牌

学院与当地多所中小学以及社区存在稳定的共建或合作关系,并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教育活动项目,艺术支教活动、陶艺体验活动、陶艺交流活动等项目已趋成常规化。通过开展陶文化爱心支教活动,将陶艺和紫砂搬上支教课堂,让贫困山区的孩子认识和了解中国陶文化。与宜兴社区携手举办“陶文化之旅”活动,与中小学、幼儿园举办“走进无锡工艺,体验艺术人生”等陶文化感知教育活动,使陶文化走进社区和学校,与地方共建幼儿陶艺培训基地,定期开展义务培训活动,在孩子心里播撒陶文化的种子。学生们通过参与志愿活动,把对“传承陶文化,弘扬陶精神”的理解化作关爱他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把真诚友善、文明和谐的价值观付诸行动,也形成了学院的品牌活动。

1.6开展传承项目展示交流,促进优秀文化传承传播

学院与相关单位和部门联合举办了多届“艺博杯”全省陶艺创新设计(论文)大赛,参赛作品涉及紫砂、均陶、青瓷、彩陶、精陶等多个品种,参赛作者来自全省陶瓷行业企业、本专科高校、中专的师生、个人等,覆盖面广、影响力强。同时学校每年在宜兴美术馆举办教师作品双年展、陶瓷学院每年举办学生毕业设计展和创梦设计展,这些都为紫砂陶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院通过举办全国陶瓷职业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陶瓷专业学生技能大赛、“陶艺创新设计高研班”、“当代陶艺教育与制作技能”研修班、全国陶艺教育论坛等研讨、展览和交流,以陶为媒、以艺会友,架构中外陶文化交流之桥,推动传统陶瓷制作技艺走向世界,有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2  结  语

学院围绕“宜兴紫砂陶”传承项目,建设集文化体验、文化教学和文化传播于一体的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依据自身特色开展多元活动,着力弘扬宜兴紫砂陶非遗传统文化。通过聘请行业大师、设计研学课程、开发项目教材等,開展紫砂陶非遗传承教学,促进陶文化传播,建立学生社团,开展系列传承活动。组织系列项目研究,充分挖掘宜兴紫砂陶文化资源,深化紫砂陶文化内涵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策划展览交流、开发紫砂作品等,形成具有鲜明主题、活动丰富、差异发展的特色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S].

[2]陆小荣,等.职业院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实践研究[J].江苏陶瓷,2017(06):3-7.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运用传统文化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论弘扬行为德学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