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非遗 你知多少?

2021-11-11 17:49
江苏陶瓷 2021年5期
关键词:龙窑紫砂陶宜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代代相传、留存于基因中的无形财富,它们可以是悦耳动听的歌谣,可以是活跃在手中的技艺,它们贴近大众生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宜兴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一共拥有8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有关陶瓷技艺的一共有10项,分别是:国家级的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和宜兴均陶制作技艺,江苏省级的宜兴青瓷制作技艺、宜兴彩陶装饰技艺、宜兴龙窑烧制技艺和宜兴陶传统仓储技艺,宜兴市级的宜兴紫砂矿料练制和运用技艺、宜兴陶柴烧技艺、传统锔瓷技艺、陶胎髹漆技艺。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是指利用宜兴当地紫砂原料,通过围片拍打成型、泥片镶接成型以及捏塑、堆塑等传统手工艺,并借助一些特殊而有效的工具制作成器物。明代晚期以后,紫砂陶制作艺人经过长期探索,创造了陶刻、镶嵌(镶嵌金、银、玉石、色泥、螺钿、红木、瓷花等)、包锡、包漆、泥绘、粉彩、彩釉、珐琅彩、描金、浮雕、镂雕、绞泥、模印、贴饰等一系列装饰技艺。宜兴紫砂材质优良、工艺独特、品类丰富、造型多样,它集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和民族风格。

目前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共有代表性传承人110名,其中国家级4名,江苏省级10名,无锡市级26名,宜兴市级70名。

宜兴均陶制作技艺

宜兴均陶(也称“宜均”)是宋代以后宜兴丁蜀地区生产的一种上釉陶器。其工艺特点是泥条盘筑或泥片镶接拍打成型,生坯上釉,高温氧化焰一次烧成。从古到今,胎釉原料大多就地取材。胎质有紫胎和白胎二种,尤其是釉水的风格在传统釉基础上有了根本的提升,“均釉”色彩丰富、绚丽而不失温润与厚重,另外拇指堆贴技艺更称一绝。

目前宜兴均陶制作技艺共有代表性传承人25名,其中国家级1名,江苏省级1名,无锡市级8名,宜兴市级15名。

宜兴青瓷制作技艺

宜兴青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宜兴地区从西周开始就有原始青瓷的生产,到两晋时期烧造技术已经相当纯熟。到宋代,宜兴青瓷的生产逐渐衰落。上世纪60年代初,在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重新恢复烧制出宜兴青瓷,并不断改善。

如今的宜兴青瓷质地细润、釉色晶莹、青中泛蓝、如冰似玉。其造型典雅秀逸、装饰端庄雅韵。宜兴青瓷品种丰富,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和乐趣。

目前宜兴青瓷制作技艺共有代表性传承人11名,其中江苏省级1名,无锡市级3名,宜兴市级7名。

宜兴彩陶装饰技艺

宜兴彩陶手工装饰技艺是宜兴几千年来陶瓷装饰技艺发展的结晶,历来以手绘釉色、图案刻画为主要艺术形式,历史渊源深厚,与古彩陶文化一脉相承。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传统技艺焕发了新的生机,更趋成熟,无论在釉色还是在装饰工艺上都有新的創意,并逐渐延伸到雕塑、陈设器、现代陶的艺术创作中。

目前宜兴彩陶装饰技艺共有代表性传承人3名,其江苏省级1名,无锡市级1名,宜兴市级1名。

宜兴龙窑烧制技艺

龙窑是我国古代窑炉的一种形式,因形状像龙而得名。龙窑一般依山就势且平地堆土而建,以杂柴、松枝为燃料。龙窑分窑头、窑身、窑尾三个部分,窑体呈长条形,与平地呈10-20度角,主体是圆柱形,窑腔两侧设“鳞眼洞”,投放松枝等燃料。

龙窑烧制技艺包括制坯晾坯、祭祀、清窑、装窑、预热、烧窑、冷窑、开窑八道工序,窑工凭目测窑内火色及经验控制火候和烧成时间。

建于明代的前墅龙窑是宜兴地区目前仍在以传统方式烧造陶瓷的唯一 一座古龙窑,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宜兴龙窑烧制技艺共有代表性传承人1名,为江苏省级。

宜兴陶传统仓储技艺

宜兴陶传统仓储技艺主要包括滚缸、堆垛、点数、包装、装舱和修缸等。其中以滚缸和堆垛最能体现先人的智慧。

滚缸:滚缸主要应用于大缸、大坛的短途运输,用的是巧力。双手握住缸沿,掌握好重心,使缸底边缘侧立,一边盘一边用力推动,使大缸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行进,熟练的陶工可以同时滚两、三只缸。

堆垛:堆垛主要应用于陶器存储,千百年的生产实践中,陶工们根据不同的货品器型,形成了多种独具特色的堆垛技艺。各种堆垛方法都有各自适用的器型,形状也各不相同,主要有人字垛、七星垛、长方垛、柱状垛等。目前宜兴陶仓储技艺共有代表性传承人2名,其中江苏省级1名,无锡市级1名。

非遗是先辈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共同记忆和情感寄托,传承和创新非遗文化就是要把属于当代中国的时代文明融进文化内核,在中华民族前行的进程中拥有完整的记忆,走向更遥远的星辰大海。当我们的后辈研究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时,我们也将是其中一朵晶莹的浪花。

文/潘奕宇

猜你喜欢
龙窑紫砂陶宜兴
龙窑的火不熄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火焰制造者
第二届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陶瓷艺术展开幕
“活着”的龙窑
龙泉宝溪百年青瓷龙窑特性思考
邹蕴芳
漫谈紫砂艺术的传统与创新
紫砂陶的艺术之我见
浅析宜兴紫砂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