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美景,词家绝唱

2021-11-11 05:24王姸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1年7期
关键词:钱塘江市井柳永

王姸

柳永,字耆卿,号三变,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他创作了大量题材丰富、风格多变、深得世人喜爱的词作。《望海潮·东南形胜》是柳永为友人孙何所作之作品。词的上阕重点描写了杭州美丽的景色,下阕主要展现了杭州百姓太平富庶的生活,以及太守宴游的盛大场面。作者以高超的技法、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钱塘潮涌”“户盈罗绮”等美丽景象,充分展现了当时杭州的繁华与富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一、杭州鸟瞰图

词作一开篇,词人便从全局着眼,点明杭州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杭州自古以来便是商贾云集之地,不仅经济发达、交通便捷,而且涌现了大批颇负盛名的文人雅士。“形胜”“都会”“繁华”,是杭州最为突出的特征。词人从大处着眼,寥寥几笔便描绘出杭州城的大致轮廓,为整首词奠定了基调,为后面的“借题发挥”作好了铺垫。“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在描绘了杭州城的大致轮廓后,词人又从局部着墨,描绘了杭州城内的诸般盛景。处处都是烟柳,碧绿的枝条掩映着一座座华美的画桥,沿街的建筑鳞次栉比,家家户户都挂着颜色鲜艳的帘子。微风过处,帘纱轻卷,美不胜收,粗略算去,竟然有十多万户人家。

宋代的王存在《元豐九域志》中记载,杭州城的总户数曾达“主一十六万四千二百九十三,客三万八千五百二十三”。柳永在创作《望海潮·东南形胜》一词时,杭州城的人口或许少于此数,但大抵也有十万余户。可见,词中的景象并非柳永臆想出来的,几乎没有夸张的成分。当时的杭州确实是数一数二的膏腴之地。仅看词作的前三句,我们便能初步感受作品的主题。宏大的气势笼罩全篇,为之后的层层铺叙、细致描绘蓄足了力量。“烟柳”两句则将目光转向杭州百姓的生活区域,通过“参差十万人家”来烘托和深化作品的主题,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杭州的物阜民丰。纵然是普通人家,也是极为富庶的。“东南形胜”三句,既是切题,也是对江南一带美景的高度概括,为后文作好铺垫的同时也燃起了读者心中的激情,充分展现了作者在长调慢词创作上的才情。

词人以高超的技法、优美的语言,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杭州鸟瞰图,展现了杭州城的繁华气象。细读此词,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站在杭州城的石桥之上,眺望那如烟的春柳,尽览杭州城的繁华。

二、钱塘潮涌图

从整体上描绘了杭州城之后,词人将目光转向杭州最负盛名的美景。“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高耸入云端的树木环绕着钱塘江的沙堤,江水奔腾呼啸,翻卷的浪涛如同霜雪一般,让人感受到了钱塘江景的壮阔与雄奇。“天堑”一句,则是将钱塘江比作天然的城防:江水既宽且长,守护着杭州这座繁华的都市。

钱塘江潮是杭州的胜景,令无数人为之神往。唐代的宋昱曾作诗云:“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雷震云霓里,山飞霜雪中。”可见,钱塘江潮是非常有名的。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中,词人极力描绘了钱塘潮涌的壮观景象,意在借其雄奇的景色凸显杭州城的不凡与特别。如果说全词的前三句是从整体上着眼,展现杭州城优越的地理位置,那么“云树”一句,则是从局部入手,描绘了杭州最负盛名的壮丽景观,使杭州的“形胜”更加深入人心。正因为杭州地处长江下游、钱塘江畔,水陆交通发达,才会逐渐成为江南一带最为繁华的都市,才能成为天下人神往的胜地。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这首词作中描绘了雄伟壮阔的钱塘潮涌图,意境开阔,清远疏朗,其词风全然不同于他以往的细腻柔美。

《望海潮·东南形胜》虽然只是一首投赠之作,但词人在下笔之前显然经过了一番斟酌与思量。他不仅熟悉杭州一带的人文地理,而且深谙作词之道,先从大处着眼,勾勒其轮廓,然后从局部入手,细细描绘,使词作“画中有画”“景中藏景”。繁华的杭州城已然令人神往,而雄奇的钱塘江潮更令人赞叹不已。词人极力描写了钱塘江潮翻卷怒吼的壮美景色,使钱塘潮涌的景色成为杭州美景图中最动人的“一抹色彩”。

三、市井繁华图

着意描绘了钱塘江潮壮美的景色之后,词人将笔锋一转,着力渲染杭州城内的繁华。“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街市商铺中陈列着无数的明珠美玉,家家户户堆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攀比,尽显豪奢。宋朝时,江南一带的丝织业极为发达,苏杭绢缎不仅闻名全国,而且一度远销海外。再加上水路运输的兴盛,五湖四海有名的商贾皆云集于此,街市商铺林立,人来客往,百姓的生活非常殷实,精神生活也更加丰富。作为江南一带最繁华的大都市,杭州城里有着数之不尽的珍奇事物。但是,作者只从中选择了“珠玑”和“罗绮”来展现杭州城的富庶与华美,描绘了一幅绝美的盛世画卷。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市井繁华,物阜民丰,往往是与清明的政治密切相关的。柳永创作《望海潮·东南形胜》一词,本是为了投赠当时的杭州太守孙何,希望借此寻求步入仕途的机会。因此,在词的上阕,他尽力形容和渲染杭州城的繁华,是为了颂扬孙何的政绩。但是,他在词中描绘的景象也是真实存在的。整首词用词华美,开阖有度,潇洒飘逸,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

词人以极其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市井繁华图”。这幅图既是对“杭城美景图”的进一步细化,也是对杭州这座大都市的客观写照。

四、湖山美景

图词的下阕将描写的重点转向西湖美景,着力描写了杭州的山山水水。西湖既是杭州的风景胜地,也是达官显贵们向往的去处。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晚上,画舫往来穿梭,笙歌不绝。词人对西湖的绮丽风光进行了细致的描绘。“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重湖”是指西湖中的重重堤坝。堤坝将整个西湖分割为里湖与外湖。“叠巘”是指环绕在西湖边上的灵隐山、南屏山等山峰。“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中秋节前后,西湖一带桂花盛放,湖中的荷花尚存。“三秋”意味着桂花的花期很长,而且芬芳馥随,香味弥久不散。“十里”意味湖中种植着大片的荷花,每至花期,湖面上荷花绽放,美不胜收。词人抓住时下最富特色的两种景物,寥寥几笔,诸多美好的意象便进入了我们的眼帘。山与湖相互映衬,荷与桂参差交错。夏景与秋意交织,诸般美景令人眼花缭乱、沉醉不已。这两个句子对西湖以及整个杭州最美的景色进行了高度的概括,画面清丽,摄人心魂。

在勾勒出一幅令人心醉的美景图之后,作者又对西湖上人物的活动进行了一番细致的描绘:“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和“菱歌泛夜”对仗工整,自然谐和,以“羌管”对“菱歌”,以“弄晴”对“泛夜”,极为贴切。“羌管弄晴”是白天的活动,“菱歌泛夜”则是夜间的活动,两者互文见义,表明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西湖上总是传来优美的乐曲和歌声。一个“弄”字,则充分展现了吹笛人与采菱女的潇洒与欢快。“嬉嬉钓嫂莲娃”表明无论是吹笛的钓者,还是唱歌的姑娘,都非常的开心,即使是独自坐在岸边垂钓的老者,面对眼前的美景,也不禁一展笑颜。在这个句子中,“嬉嬉”二字非常巧妙,令人仿佛听到了采莲女银铃般的笑声,看到了老人的笑容,此句展现了画卷中不同人物的姿态和表情,使笔下之景更加鲜活灵动。

词人不仅看到了杭州城中美的风景,而且看到了杭城中美的人情。他采用点染、对仗等手法,将诸般美景悉数纳入词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湖山美景图。

五、太守宴游图

从鸟瞰式的全景,到“钓叟莲娃”,杭城胜景已全然囊括其中,但词人却并未停笔,而是以一句“千骑拥高牙”,再兴波澜。“千骑”形容的是权贵(杭州太守孙何)出行时的气派场面,马队成群,牙旗高耸,缓缓前行,有风卷云荡、一呼百应之势,让人仿佛亲眼见到当时的场面。“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面对杭州城的美景,长官邀约朋友一起饮酒听曲,趁着闲暇时间与朋友品美酒,赏佳音。在词作的最后,词人再次表达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如果说前面描写的西湖美景、太守游乐的场景均是真实的,那么这一句就纯属虚构了。词人想象他日好友官运亨通,进入朝中担任要职,将昔时在杭州所赏之景绘成一幅图,好让京中之人乃至天下人都能欣赏杭州城的风光。不同于“杭州鸟瞰图”“钱塘潮涌图”“市井繁华图”“湖山美景图”,“太守宴游图”主要是从虚构的角度着笔的。词人用之前的几幅图来衬托“太守宴游图”,遐想太守呼朋唤友、赏玩美景、吟诗作赋的场景。“太守宴游图”既是对之前“杭州鸟瞰图”“钱塘潮涌图”“市井繁华图”“湖山美景图”的补充,也是对“杭城胜景”的延伸。正是因为杭州城的风光如此醉人,才会引来无数游客驻足赏玩,才会引得太守率队出行,才会引得文人骚客赋词作曲,将杭州的美名传扬开来。

综观全词,词人或从全局着眼,或从细部着墨,或点染,或铺叙,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手法,展现了杭州城的美麗与繁华。“杭州鸟瞰图”“钱塘潮涌图”“市井繁华图”“湖山美景图”“太守宴游图”等看似取材不同,笔法有异,却始终围绕着“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自古繁华”一句铺排开来,在描绘盛世美景的同时,也间接地歌颂了好友孙何的政绩。细读此词,仿佛置身于钱塘江畔,目睹了繁华市井、湖光山影,充分感受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钱塘江市井柳永
我在钱塘江边长大
市井生活是一首诗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柳七官人寻花问柳觅新词
市井有趣
圩角老街印象
浙江海宁:钱塘江再现“交叉潮”
钱塘江
在广藏市场,看首尔市井生活
柳永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