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飘》与《倾城之恋》中看不同时空下女性意识的觉醒与突破

2021-11-12 15:19谷奕曈曾祥越
散文百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白瑞德范柳原白流苏

谷奕曈 曾祥越

河南大学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

一、《飘》与《倾城之恋》作家个人经历比较

张爱玲从小生长在旧式家族里,父母婚姻的悲剧与家人对她的虐待使她看清了亲情的冷漠,同时在战争大环境下的身不由己,爱情婚姻对于女性而言是谋生手段的时代局限,这些内容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是苍凉、理性、冷静的笔调,去观察世界与爱情。而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1900年的美国南部城市亚特兰大,从小对于战争故事耳濡目染,并生活在菲次塔拉德庄园,为南方庄园形象的生动描写打下了基础。同样玛格丽特的生活与爱情也是不幸的,母亲的去世与失败的婚姻也给了她在文学创作里的经验。

二、《飘》与《倾城之恋》主人公成长经历比较

《飘》作为一部长篇小说,横跨了近乎十年的故事,从斯嘉丽十几岁的少女时期成长为“二十八岁”的孩子的母亲;而《倾城之恋》则讲述了几个月内发生的事情,同样是经历不止一段婚姻,对于白流苏“婚已经离了这么七八年”是草草概括,与范柳原婚后的日子也并没有着重去写,白流苏更像是一个时期内、一个故事横截面时期的斯嘉丽。

对于在战乱时期女性的生存,受男权时代中心时代因素的局限,二人都是通过试图利用感情玩弄男性、以男性为主体、作为男性的附属品而获取生存材料,但是却又不甘心完全被依附而丧失自主存在性。但二人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斯嘉丽具有大局意识,睿智、勇敢,能够独自驾车、持枪杀敌,独立经营木材厂获取利润,白流苏却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时代女性的思维,格局仅限于男女感情,试图用婚姻博得金钱,后来自己意识到沦为范柳原的情妇时也甘愿做起了成为姨太太的打算。所以战争下斯嘉丽的成长是迅速而主动的,但是白流苏在很大的程度上因为战争的成全,相比较为被动。

三、《飘》与《倾城之恋》主人公婚恋观比较

斯嘉丽和白流苏二人同样地经历多次感情,用爱情与婚姻试图作为为自己谋生的筹码与跳板,同时也有自私、利己人格的体现。斯嘉丽最初喜欢艾希礼,但是更多的是处于对于艾希礼不爱自己时的征服欲望和少女的虚荣心,后来前后嫁给查尔斯、弗兰克与白瑞德,都是为了一定的利益。同样白流苏也是如此,她的目的更加明确,只是为了得到“众人虎视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所能给她的婚姻与财富,试图在爱情中制衡从而得到范柳原合法的妻的名分。

在对于爱情的追求上,斯嘉丽与白流苏都是开放而大胆的,敢于主动去尝试,突破封建时代女性不能够选择爱情的束缚,斯嘉丽在寡居时期的舞会上依然想大出风头被人议论却并不在意,白流苏离过婚遭到亲戚的冷眼、挖苦与讥讽却仍然潇洒的前去香港应约范柳原,这也体现出了文学作品中所展现出的时代下的自由婚恋观。

但是到故事的结尾二人似乎都明白与醒悟,虽然都得到了婚姻但同样都没有得到真正想要的爱情。斯嘉丽一直以为自己爱的是艾希礼,最后才看清自己的真心——所爱之人是自己一直以来玩弄、利用、讽刺的白瑞德,但是白瑞德此时已经失望透顶,决定离去。范柳原与白流苏的结合不过是处于战乱时期二人相互依存的一点慰藉,虽然白流苏成为了范柳原名正言顺的妻,但是范柳原依旧不改沾花惹草的风流,“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而白流苏却依旧感到惆怅。

四、《飘》与《倾城之恋》女性意识的觉醒与突破比较

《飘》与《倾城之恋》虽然处处彰显了新式女性与传统女性的不同,因写作背景的时代不同、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东西方女权运动进程的差异,作者所塑造出来的主人公斯嘉丽和白流苏在心态和精神面貌上也有所不同。

斯嘉丽带有美国小资产阶级下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典型特征,积极进取,敢于开拓,充满了冒险精神和南北战争时期南方人对庄园的自豪感,同时她反对男权、认可并追求男女平等,不受家庭婚姻、传统道德伦理束缚,面对爱情同样敢爱敢恨、敢作敢当,结尾处看似是悲剧但是主题思想再一次得到了升华,面对白瑞德的离去同样表现的乐观、坚强、独立,具有新时代女性的特征,不依附于男性。

反观《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长期受到中国传统封建礼教对于女性束缚的影响,略带有消极、悲观色彩,一再的努力争取更多是没有多少把握的赌注。虽然机关算尽后看似圆满但则是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从内心深处所表现出的是依附于男性的心理。虽然白流苏同样勇于抗争、挣脱家庭,但是却依旧逃不出在另一个与范柳原组成的小家庭里的挣扎,她可以践踏自己的尊严去得到男人的宠爱,以此某得生存、钱财与社会地位,而并非摆脱男人之下自己去作为。文中“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正是对依附思想的表达。在这一层面上看,《倾城之恋》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与突破与《飘》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

猜你喜欢
白瑞德范柳原白流苏
为什么范柳原选择了白流苏?
无辜的《飘》
浅谈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爱情书写—以范柳原和白流苏为例
畅销书的诞生
《飘》中白瑞德形象简析
论白流苏人物形象的经典性
论白流苏人物形象的经典性
我和你一直是我们
以萨特爱情观剖析范柳原的恋爱心理
中国现代女作家笔下“南洋”浪荡子形象之比较:以“凌吉士”和“范柳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