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煜的经历和性格入手研究李煜的夜词

2021-11-12 15:19李家辉
散文百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天上人间白描悲情

李家辉

湘潭大学

一、夜意象的统计

李煜词现存39首(不包括存疑词),其中入汴前所作20首,宋军围城时和入汴后所作19首。入汴前的20首词中,统计的夜意象有7个梦、5个月、3个夜和1个宵;入汴后(包括宋军围城时所作)的19首词中,统计的夜意象有9个梦、9个月、4个夜、2个烛和1个影。从数量上来看,后期的夜意象数量明显多于前期,夜意象的种类也更为丰富。

二、浅析李煜的经历与个人性格

1.天生的才人与良好的教育。“李煜在书画诗文词等方面无不精通,尤笃好文学”,自幼便表现出对文学的喜爱。早年在长兄弘冀的处处排挤与威胁下,李煜毫无争夺皇位之意,“惟覃思经籍”,《渔父》中“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便是乐在其中的表达。在书法方面,后人言李煜的书法造诣“观江南李主手改文章,笔力不减柳诚悬。”所以说,李煜生于帝王之家,是王公贵族却非纨绔子弟,虽然不能称他为一位优秀的君王,但他却是一位天生的才人。

除了热爱文学外,李煜也经历了较好的文化教育。出生在帝王世家,李煜自幼便熟读经籍,历朝历代文学大家的作品均有所染指。在李煜的词作中可以看到过往大家的影子,李煜正是在这样的文学熏陶和耳濡目染下,才有后来如此高的文学造诣,也正是拥有这样的文学修养,李煜才能对许多夜意象敏感至极。

2.天上人间的落差经历。承继帝位之路充满戏剧性。作为李璟的第六子,李煜本没有继承帝位的资格,但是造化弄人:叔父被杀,兄长早亡。继承皇位仿佛命中注定一般,将本无心于政治的李煜推向了皇帝之位。

入汴之前李煜的生活可谓是天上人间。帝王世家的李煜日常生活可谓极尽奢靡,《五国故事》记载李煜“尝于宫中以销金红罗幕其壁,以白银钉、玳瑁押之,又以绿钿刷隔眼,糊以红罗,种梅花于其外。”精神生活上,李煜在崇文馆、澄心堂常常与大臣和文人谈诗论文,崇信佛教的他可以不受约束地修佛。感情生活上,效仿帝舜之妻娥皇和女英,李煜也有姐妹之妻大、小周后。入汴前天上人间的生活为李煜前期词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大多是绮靡之音,夜词较少。

从宋朝对南唐出兵到李煜入汴后,李煜的生活从天上人间跌落到了谷底。一方面是“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丢失在自己手上的亡国之恨,一方面是过去奢靡生活“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荡然无存的慨叹,还有对太宗皇帝凌辱小周后的无奈。从一国之君到亡国之奴,李煜有无限恨,在夜里辗转反侧,抒以夜词。

3.七分儒弱,三分坚强。大丈夫常常怀忧垂泪,作儒弱之态。面对强宋的咄咄逼人,李煜一再忍让,割地赔款称臣,《上太祖书》、《遣徐铉入贡手书》显尽媚态,或许这在宋强唐弱的现实下可以原谅,但是入汴后的李煜受尽屈辱既无项羽、崇祯失败亡国自杀之节,又无勾践卧薪尝胆只为“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勇气,只是作词、饮酒、含泪、怀忧,“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无法也无意改变现实。

李煜的儒弱之外,还有三分坚强。除了对强宋一味的委曲求全,李煜积极地组织了防御战,在宋军兵临城下誓言若社稷失守,当携肉身以赴火。入汴之后,李煜虽为阶下囚,但并未像刘禅那样“乐不思蜀”,没有为了生活丧尽尊严。

三、从经历、性格层面看李煜的夜词

1.文多夜词,夜词多悲。李煜的夜词大多是入汴后抒发内心的悲情之作。李煜为何而悲?这与他的性格和经历有关。经历上,江山丢失在自己手上,自己做了强宋的阶下囚,还被冠以韦命侯的侮辱性称号软禁在孤院中;另外有小周后被宋太宗凌辱之悲,还有对误杀忠臣、政策失误的悔意,这与之前“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生活大相径庭。

“一切文学,余独爱以血书成者”,李煜的夜词便是以血泪书写成的。“便作词人秦柳上,如何偏属帝王家”,后世很多人在读李煜之词时往往哀叹其不幸的遭遇,认为其作为一位天才已经足够了。但是我并不认同这样的看法,遍观李煜之词,其入汴之前的作品思想并不高深,如果没有这样惨痛的经历,李煜在入汴后可能不会有如此惊艳的作品,在词史上的成就可能会与其父亲李璟一般。

2.自描化的夜词。对比李煜入汴前后之作以及前代词人温、韦和父亲李璟的作品可以发现,李煜入汴后的夜词有自描化的特点。自描即描写自己的情感。在李煜之前,词大多以艳情为主,多描写深苑贵妇,多绮靡之音,即使寄寓抱负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的夜词打破了这一传统,直接用夜意象抒发自己的悲情。

自描化的夜词背后,是李煜惟有书表的悲情。李煜入汴前的作品和前代词人之作相似,不乏绮靡之音,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但入汴后的夜词在描写对象上大转弯,以自己为主。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原先奢靡的宫廷生活无存,没有了书写绮靡之音的题材,另一方面是李煜面对亡国经历有太多悲情书写。

3.继繁藻却用白描,语言明净本色。李煜的夜词直抒胸臆,用浅显的夜意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与前代温韦的繁藻相比,李煜的夜词明净本色,多用白描,不乱搬乱用陈词滥调,很少用典,而且是使用流动着的现实生活中的白话口语,如“梦”“烛”“夜”。

夜词白描化的根源是自身戏剧性的经历和多情的性格。面对失意的人生,夜晚的弯月、忽明忽暗的烛光仿佛处处都在提醒李煜自己是一位阶下囚,白描化的夜意象成了抒发悲情最好的选择。

猜你喜欢
天上人间白描悲情
一匹神奇的马
——读《你驾哪辆马车来》
大桥颂(外一首)
巧用“白描”把人物写活
悲情英雄
忆太平山顶
春节颂
写给远去的路遥
《白描荷卷》自跋
吴绪经白描
悲情中亦有壮怀——重读《项脊轩志》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