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实践探索

2021-11-12 15:19王业荣李本军
散文百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面向社会铜仁馆员

王业荣 李本军

铜仁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一、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意义

1.满足阅读需求,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民众对阅读需求的大幅度增加,社会对图书馆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公共图书馆数量和资源有限,高校图书馆每年都有固定的新增文献资源,且基本馆藏量基数较大,可以在资源方面与公共馆形成互补。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专业性较强,高校图书馆可以对社会民众适当拓展服务业务,一方面弥补公共图书馆专业文献的相对不足,另一方面缓解了读者与资源的供需矛盾,给更多人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让更多民众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节假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图书馆阅读,公共图书馆此时人满为患,高校图书馆正好相反,特别是寒暑假,时间较长,留校人数少,大部分资源处于闲置状态。高校可以在这段时间内面向校外开放,并将利用率较低的密集书库图书向社会读者提供外借服务,让图书馆的三线藏书“活”起来,真正走进读者的视野。以铜仁学院图书馆为例,我校图书馆是全天、全年开放,近年来,我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后,假期图书馆的到馆率逐渐提升,图书馆老师们假期的工作也得到充分的肯定,亲子阅读中心、廉洁书屋等服务区域也逐渐走进市民心中。部分流通率不高的图书假期也逐渐开始流通。

2.构建书香城市,助推全民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中强调,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部门,各类文献资源丰富,个性化服务空间较多,如果向社会开放,位于学校周边的居民可以就近学习。其丰富的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学习需求,新型服务空间和高校馆浓厚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带动社会读者的阅读兴趣,构建书香城市,助推全民阅读。自我校图书馆2016年向社会开放后,学校周边地区的居民就可以就近学习。位于学校附近的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健康职业学院部分教师也成为我们的读者,有效促进了资源互补和周边院校的交流。我校图书馆的亲子阅读中心也发挥了自身的价值,为学校周边市民提供了亲子学习的实践基地。2016年我校被评为贵州省“全民阅读示范单位”。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2015年)加快了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步伐。其中提到“图书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为社会服务;在保证校内服务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的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

二、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路径

1.争取政策、经费等多方支持。

首先争取得到学校政策的支持,社会服务是高校的职能之一,我校针对社会服务工作有专门的机构-社会服务中心。图书馆在考虑面向社会群体开放时,可以与学校的社会服务中心对接,将其按照社会服务项目来落实,纳入到学校社会服务工作的整体规划当中,建立对应的保障机制,促进图书馆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其次,要争取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所需的资金支持。图书馆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新读者,在资源采购、设备维护、借阅证办理、人才队伍方面的消耗自然会增加,而图书馆的运行经费一般相对固定,要保障面向社会正常开放就需要充足的经费。三是要得到公共财政支持。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的馆舍、资源、设备均有不同程度上的改善,但图书馆的资金仍然十分紧缺,如果政府能给予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专项经费,或者根据开放的范围和服务半径给予适当的经费补贴,就能更好地解决图书馆服务能力与社会需求间的矛盾,可以助推高校图书馆扩大服务范围。

2.适度开放和集中开放相结合。

一是分阶段、分层次适度开放。在开放的过程中,根据校外读者人数、到馆统计和借阅情况不断调整开放策略。以铜仁学院图书馆为例,在面向社会开放初期,因为地处郊区和宣传力度等方面因素制约,校外读者人数较少,图书馆积极与校工会对接,由校工会牵头,成立“铜仁市干部读书会”,所有读书会的会员均予以办理借阅证,成为我校图书馆校外读者,也对外宣传了图书馆这项服务,这一批校外读者与我校学生读者借阅权限相同。后来,我校图书馆面向社会读者服务被更多人知晓,前来办理借阅证的人数短时期内迅速增加,且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校外读者图书逾期人数居多,图书馆及时将校外读者的借阅权限进行调整。减少借书册数,延长借阅时间。在实际开放中,坚持需求导向,逐步完善改进社会服务工作。二是避开资源利用高峰期,集中开放。限制进馆人数,避开进馆高峰期和借阅高峰期,图书馆在新学期开学和期末考试期间减少对社会服务项目。寒暑假进馆人数相对较少,可以集中对校外读者开放。在寒暑假期间对社会读者进馆人数不设限制(我校图书馆地处郊区,且为地方类本科院校,本地区居民对图书馆的需求程度与发达地区有所区别,各高校图书馆要根据自身图书馆实际情况决定),集中开放自主学习区域、图书借阅区域和亲子阅读中心。其他服务项目假期不对外开放。假期开放工作由勤工助学的学生和图书馆读者服务科老师共同完成。以有限的资源服务更多的读者。三是适度和全面开放双轨道路。高校与地方共建的图书馆应该无条件地免费向社会全面开放,那些离市区较远的新校区高校馆在完全敞开大门也不出现“竞争性”的情况下就应向社会进行全面开放。

3.完善规章制度,加大宣传力度。

一是秉承本校师生优先的原则,制定适合本馆实际的服务方案。明确向社会开放的条件、开放的对象、开放的时间、服务方式、服务范围等。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服务空间,览室座位等是严格按照学校师生规模配置的,在向社会开放时要首先满足校内师生的需求,因此需要准确定位,量力而行。强化制度建设,制定校外读者管理办法。我校图书馆在开放之初就制定《铜仁学院校外读者管理办法》明确校外读者借阅证办理需要提交的资料、校外读者可以享受的服务项目、借阅权限、以及应遵守的规章制度等。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根据学校发展要求、校外读者需求和图书馆开展的服务内容等实际情况进行了多次修订,最终制定出符合本馆的校外读者管理办法,不断规范校外读者服务工作,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二是利用各类媒体、4·23世界读书日加大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宣传力度,让读者了解图书馆社会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开放时间、读者借阅权限、资源获取方法以及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前期的宣传工作做到位,对后期图书馆管理、校外读者自身都有很大的帮助。我校图书馆在新馆开馆时利用铜仁电视台、铜仁日报等媒体对我们社会服务工作进行了大范围宣传,得到了市民的好评,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适应图书馆社会服务的要求。

实行岗位竞聘制,发挥馆员的特长,调动馆员的积极性。重视馆员的继续教育,及时派馆员外出学习,进修,不断提高馆员的业务水平和创新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关注馆员成长,督促馆员及时进行职称评定。及时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适应社会服务的要求。

5.发挥资源优势,丰富服务内容。

一是根据本馆藏书特点对校外读者积极开展图书外借服务。二是运用馆员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为不同企业、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参考咨询服务。三是针对社会(街道)图书室的薄如环节如:采访、编目、阅读推广等业务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四是组织学生社团和组织校内专业老师到社区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激发民众阅读兴趣。五是开展定点帮扶活动。我校在铜仁市沿河县黄土镇挂牌建立了“农家书屋”,捐赠了图书2260册。六是多形式开展校友服务工作,将校友作为我们潜在的校外读者。七是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方式,如智能平台问询服务、大众反馈建议服务、满足大众的多元化阅读需求。

三、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源问题。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根据学校教育需求采购的,有些专业类图书副本只有一本,完全对社会开放,一定程度上影响师生的借阅。二是经费问题。包括经费来源和收支管理问题。高校对外开放,经费投入势必有所增加。比如借阅证办理方面,本校师生均使用一卡通进馆,而校外读者需要在图书馆单独办理借阅证,因没有上行收费文件,所有校外读者是免费办理借阅证,这方面经费需要从图书馆运行经费中出,这使得图书馆的经费更加紧张。另一方面是费用管理方面存在难度。我学图书馆在面向校外读者开放初期,采取收押金的形式来保证图书资料安全,按照我校规定,需要学校财务处来收取押金,并负责办理押金退还手续,校外读者办理手续较零散,流动性大,办理退押金手续也比较频繁,这无形中增加了学校财务的工作难度。三是由于图书馆与校外读者缺少有效的制约条件,导致社会读者的管理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遵守规章制度难,社会读者文化层次、受教育程度和年龄差异较大,在制度约束上难度较大。获取文献难,部分读者需要在馆员的帮助下才能获取所需文献。图书催还难,在我馆具体实践中发现校外读者图书超期人数较多,催还难度较大。还有校外读者因工作或居住地变动,导致所借图书长期不能归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步伐。四是工作人员紧缺问题。假期图书馆靠馆员轮休和勤工助学来支撑图书馆开放。不能满足各业务科室全部开放。校外读者较少尚可以支撑,如果人数较多很难保证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五是知识产权问题。高校图书馆在采购的电子资源,学校在与数据库商签合同时都有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条款,有一定的访问量和下载量限制,同时对于本校建立的特色数据库,也可能会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

猜你喜欢
面向社会铜仁馆员
陕西省档案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档案
寻味贵州——铜仁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天地大美——铜仁梵净山
关于我国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现状调查
看雪——铜仁梵净山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轮杨树达义近旁任作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