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借鉴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真善美

2021-11-12 15:19
散文百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美感美育美的

李 谦

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

木心先生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吴冠中先生说,“文盲不多,美盲很多”。蔡元培先生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这么多大家都如此重视审美的力量,审美究竟有多重要?美学总是引人注目,甚至在哲学的各分支学科也如此突出。审美的善,或有价值的艺术品特征是一种在适当条件下能够提供愉悦的事物。这种愉悦的本质是什么?愉悦其实是意识的延伸和净化,文艺创作把人民和文化生活连接成一条彩线,让风景绚丽多彩,实现对美个人精神最高境界的追求。审美经验的感受,通过艺术影响提升人民审美主体的民族意识和世界意识等社会文化心态,是有结构意义的。

一、辨别培养生活中的真善美

审美不是狭隘的,一件艺术品能真正感染人,恰恰就是在更宽的范围内让人产生共鸣、产生影响。美不是外在的,不是专业的,而是人性里面追求的核心部分,所以审美是修养中的修养。一个人的修养到了审美境界,善良、真诚、怀有赤子之心,就会在生活中处处发现美感。美和人的素质、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有关系。如果一个人没有审美的追求,对美的事情、美的情操、美的环境没有追求,那他的品位就没有层次。美育不单单是在艺术院校学学音乐、绘画、舞蹈,而是全社会的任务。

1.美对人有种天生的吸引力。

美的东西对人有一种天生的吸引力,当接近它们,给自己提供一个相应的环境。听古人的雅乐,泛读书籍,欣赏大师的绘画,平凡的生活中也要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格调。

2.审美能力决定生活品质。

穿着即是个人的美感表现之一,穿着得体是一种教养,让人觉得舒服。审美是收拾的整整齐齐的房间,是出门前精心搭配的衣服,是朴素的书房里一束鲜花的芳香,是客厅里一幅能自得其乐的画。

如果一个人有幸接触过真正美好的事物,这种美好会潜移默化的在他心里生根发芽。变成他对生活的品质要求,不管他在哪里,从事什么职业,这种美好都会伴随他终生。

3.品味使人独特。

一个懂得审美的人,就不止是生存,而是在生活。欣赏音乐和诗歌,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乐器,去绘画,这些事情跟美有关而跟利益无关,正是这些貌似“无用”的事情,才是我们灵魂的构成部分,才是我们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在芸芸众生中的独特之处。

4.懂得审美,就会有不一样的眼界。

一个不懂审美的人,即便他富甲一方,却很难获得精神富足、有幸福感的人生。他们容易缺乏对美的感知和热爱,生活中自然没有了品质的追求。这些是金钱无法弥补的人生缺陷。

爱美,绝不是一味的追求奢侈,铺张浪费。无数装修昂贵的房子却毫无美感,也有匠心独运的人将朴素的房间装点的非常雅致。品位不是花钱能买来的,是常年累月在环境的熏陶下培养而成的。

5.审美对个人和社会都至关重要。

一个人不懂得审美,便可以容忍自己衣着邋遢,自己的房间杂乱无章;一个社会不懂得审美,就会脏乱差,建筑不美,街道不美,整个城市也不会有韵味。美育对一个人的修养,对一个人生活的幸福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美感能熏陶气质。

只有在一个有美感的环境里生活,才能成为心灵高贵,举止优雅,浑身散发着美好气息的人。很难想象在一个毫无美感的环境中,能成长出举止,气度、谈吐不凡之人。现在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审美水平却依然令人担忧。一个懂得审美的社会,才能够孕育出经典的文化、艺术的果实。

7.品位不是追求奢侈。

爱美,绝不是一位的追求奢侈,铺张浪费。无数装修昂贵的房子却毫无美感,也有匠心独运的人讲朴素的房间装点的非常雅致。品位不是花钱能买来的,是常年累月在环境的熏陶下培养而成的。

8.审美品位伴随人的一生。

如果一个人有幸接触过真正美好的事物,这种美好会潜移默化的在他心里生根发芽。变成他对生活的品质要求,不管他在哪里,从事什么职业,这种美好都会伴随他终生。

二、美学教育让孩子多接触美好事物

蔡元培先生在上个世纪初年提出美育可以救国图强,唤醒民众,可以提升人的素质,用美育代宗教;吴冠中先生说得更直接:美盲比文盲更可怕。美育在中国文化里面强调得非常高,譬如绘画讲画品。古人重视修身,琴、棋、书、画只是一种手段,其实就是在培育美感。

美育陶冶性情,是消遣,是升华,是文化。美育不是仅仅从事美术,专业院校学绘画的不一定是有审美品质的人;而且美育和文化知识不一定有关,有时候会在农村看到没有文化但很有品质、格局的人。

蔡元培先生曾经认为,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养人的感情,认识美丑,培养高尚的兴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美育中,会引导孩子净化心灵,养成高尚纯洁的人格,追求一切美好的事物。

爱美,也不是一件高冷的,难以达到的事。周末不要宅在家,去爬最近的山,看最近的海,都是自己接触美好事物的一次机会。多让孩子接触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景象,带孩子感受自然之美,建筑之美、诗词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这些对美的感知和享受却会藏在他的脸上,浸润他的内心,伴随终生。无须刻意,就能轻而易举地在他的生命里发出光芒。

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文化是在正规的学习、职业之外,最能体现人民审美情趣的最多元最丰富的载体,在终身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人民在社会审美教育和和漫漫人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三、艺术家应表达“真善美”服务于人民

黄河流域、西北地域这一大片土地,有很多东方文化特点,一直在强化审美内涵中加入象征性的中国符号,力求表现东方审美的含蓄美感。回看经典,艺术作品的形象可以千姿百态、变幻无穷,但是其内质离不开“真善美”的核心价值。艺术史证明,不真的东西不能感人,不善的东西没有价值,不美的东西就不是艺术,“真”是前提,“善”是动机,“美”是结果,三位一体,缺一不可。我们更应当高扬真、善、美的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统领和导向各种艺术形式、风格和观念的根本,去创造代表这个时代并具有先进精神的健康艺术,去创造具有中华民族气派与美学品格的当代艺术精品。承载中国精神、中国审美与中国情怀,在质量上要提高学术和创作水平、提升审美质量。我们的学术建设已经有一定基础,就看艺术家的主张是否与时代匹配、能否以“真善美”的精神高度来表现中国的土地和人民。

四、审美的提高会潜移默化影响人们

(1)审美活动属于社会文化活动,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审美

活动是人民文化艺术活动中的本体部分,审美体验和审美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审美教育是审美体验的基础和前提,审美体验和审美教育是实现审美效能的两个必要条件,只有这两个必要条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审美效能才能发挥到最大化。因此,发挥审美教育的效力,进行审美体验,是提升人们文化审美效能的有效途径。

(2)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智力、意志、情感三种因素组成,即真、善、美。心理发展包括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展(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想想象力等的发展)以及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方面的发展。通过参与各类艺术文化活动,感受和发现自然界、人类社会、现实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打动每个人的感情,使他们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或感化,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人民具有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提高人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人们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成为人”是其最根本的目标,是个追求人的幸福与和谐状态的社会。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说说:“作为人的人性的完美实现”,“只有美才能使全世界幸福,谁要是受到美的的诱惑,他就会忘掉自己的局限。”席勒所说的“受受到美的魔力的诱惑”、这种体验正是完整人的瞬间生成、审美效能充分体现的时候。“人永远是发展中的人。”

(3)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说:“包括艺术创造和欣赏,体验是人们在情感活动方面的灵魂。”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不仅仅是欣赏水平的问题,它也包含着雅化人的气质、陶冶人的品格、升华人的审美情趣等一系列道德修养、审美修养的因素。

(4)席勒说:“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以外,别无其他途径。”审美活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具体体现在对人的德、智、体的积极作用。一是对德育的促进作用。

(5)李泽厚认为:“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与人性一样,是人类历史的伟大成果”具有精神调剂的功能,有助于人的身心的谐调发展。促进上述这些作用有效发挥的重要途径,那就是审美教育、审美体验。

(6)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形式,审美价值是艺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特征。审美效能的生成是以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等艺术的鉴赏和创作为主要手段,以学校美育、社会美育、家庭美育为基本途径和形式,按照以活动为中心、分阶段进行的原则进行的。

(7)在接受审美活动上,只有在对艺术的“审美接受”中用人生丰富的审美经验去填充艺术的“召唤结构”,让人生获得“高峰体验”,艺术作品的使命才算是最终完成,人生的意义也在审美体验的瞬间生成。

五、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的连结紧密

审美经验为提高期待视野累积经验,是审美体验的基础,审美体验完成之后又会获得新的审美经验。

(1)科林伍德认为:“产生艺术经验的活动是意识活动”,“审美经验或者艺术活动,是表现一个人情感的经验,而表现它们的活动,就是一般被称为语言或艺术的那种总体想象性活动,这就是真正的艺术。”

(2)关于审美体验的本质,伽达默尔说:“能够如此携带着向将来开放的视野和不可重复的过去而前进,恰是我们称之为“精神”的东西的本质。”

(3)王岳川认为:审美经验“是审美主体从无数次的审美活动中获得各种审美感受和内心印象的总汇。”“审美体验关乎艺术的本源,是审美创造和欣赏的重要本体论问题。”“审美体验是一种特殊殊的审美经验,是审美经验强烈而深刻、丰富而高妙、充分而激烈的动态形式,并以其设身处地、情感激烈、想想象丰富、灵感突现、物我两忘、浑化同一为其鲜明特征。”

(4)王一川《审美体验论》是国内研究“审美体验”的开山之作,作者在书中说:“美学的中心问题不是美,而是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获得的对人类活动的有限中的无限、刹那中的永恒的体验。

审美培养对于人民群众参与和体验群众文化各种艺术门类的作品欣赏和创作的过程,以及多种群众文化活动中,在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及文化活动中,艺术美和社会美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所具有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人的心灵、思想和道德情操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特殊殊的功效。

猜你喜欢
美感美育美的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美育教师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