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背景下小学美术与语文的融合教学探究

2021-11-12 15:19杨菱菱
散文百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新课程美术学科

杨菱菱

平顶山学院

新课程开展以来,“课程融合”已成为教育界人士耳熟能详的词汇,以融合学科教学的方式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有助于克服当前小学课程比较偏重知识的单一性、不同学科之间分科性较强等弊端。小学语文与美术教学作为小学的两门基础学科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语“图文并茂”可以准确描述两门学科间的亲密关系,也是证明两门学科是近亲学科的最有价值的材料,所以融合教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作为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运用融合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面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随着近几年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各科课堂由单一教学转为融合教学成为必然趋势。各学科都应力求与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使学科内容跨越学科之间的鸿沟,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的整体面貌。语文和美术学科都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二者的交叉渗透有助于把学生的思维引活、引深,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思考所学知识。然而今天,在21世纪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和美术教学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开放、综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重视和改进小学美术和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提高融合教学的意识,使学生在不同内容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一、小学美术与语文融合教学的现状

1.部分教师强调学科本位,融合教学意识浅薄。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极力倡导教师淡化学科界限,加强各学科之间课程融合,但是一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融合教学的必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沉浸于自身所教学科,不懂得各学科的融会贯通,事实上,各个学科之间都有其互通的知识点,特别是语文和美术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图文并茂”这个成语就准确描述了这两门学科之间的亲密关系,也是最有价值的证明两学科是近亲学科的材料,但是在一些小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利用起来这个“无形的手”,以至于他们的教学效果不太明显,也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途径单一化。

2.部分教师综合教学技能不够完善。

有的教师能够意识到融合教学的重要性,语文教师虽然知道可以与美术老师合作,但更多的时候一部分没有美术基础的老师认为借助美术等形式进行融合实施起来有点困难,于是就放弃运用。而美术教师本来想借助文学形象的讲解和提供语文素材给学生提供创作灵感,但由于知识储备不够充足,某些时候难免显得力不从心。

二、数字时代背景下如何长期有效发展小学美术与语文的融合教学

1.美术和语文教师要提高融合教学意识。

语文是由科学和艺术组成的,围绕着一个“美”字展开,但是它并不能由简单直白的道德说教文字所承载,而应借助于一篇篇结合自然美、情感美、生活美、艺术美、语言美等于一体的有血有肉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求美,而这一点,不也是美术学科所承载的!美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使图像、色彩、语言、文字融为一体,给学生多方面刺激,有利地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美术无限的想象空间也来自于文学作品,所以,教师要提高美术和语文融合教学的意识,诱发学习动机,变“灌输式”的教为“启发式”的学,把课堂还给学生,与学生积极互动,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把融合教学落到实处。

2.美术和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

美术和语文教学中的相互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新世纪的一名教师,我们应责无旁贷地将语文与美术学科的融合这一重担放在肩上,并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以求得二者的相得益彰!为此,课余时间美术和语文教师要经常相互交流请教,同时上网查看有关绘画技巧、美术欣赏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不断学习艺术理论和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提高美术审美能力,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

小学美术和语文的融合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正确的融合教学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善课堂面貌,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反之,则会造成学生对课程没有兴趣,降低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整合背景下,笔者通过对小学美术和语文融合教学的调查分析,以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活动,改进以往单一的教育方式,采用融合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而使用的教学为主,使用多科融合教学,尊重孩子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学习语文和美术的自信心得以提升。

猜你喜欢
新课程美术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