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研究的热点方向与现状

2021-11-12 15:16王鹤梦
名家名作 2021年11期
关键词:喜剧歌剧音乐

王鹤梦

一、歌剧中“喜”的探索

2019年11月,“2019·北京·中国西方音乐学会第六届年会——西方音乐的风格和乐派研究”在北京中国音乐学院召开,年会主题是“西方音乐的风格流派”。100余位学者的发言涉及范围广泛,除了有关中国乐派、西方乐派风格等的研究,还有20余篇与歌剧有关的文章,可见歌剧在中西方音乐史研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包括对18世纪意大利歌剧和其他类型歌剧的研究,19世纪不同语言的歌剧、歌剧人物和俄罗斯歌剧的研究,20世纪不同流派的歌剧探索。其中,对18世纪歌剧中“喜”的探索是笔者较为关注的一点。

歌剧中的“喜”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包括歌剧本身人物形象上的喜剧性、脚本剧情设计上的喜剧性与音乐中的喜剧性,歌剧外部可以表现创作者的喜剧意识与喜歌剧的体裁选择、观众对喜剧性情节的接受程度,以及喜剧在社会环境中的地位。

在本次年会中,蔡麟在《音乐的喜剧性表达:古典时期的风格“策略”转向》中对古典主义时期的器乐的喜剧性进行了探讨,其有关喜剧性音乐的文章中也探讨了器乐音乐的喜剧性代表海顿与喜歌剧音乐的喜剧性代表莫扎特之间重要的联系和研究的必要性。喜歌剧作为歌剧发展中的重要一部分,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学者研究的重点。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就是喜歌剧中的经典作品。年会中杨晓琴在《歌剧的戏剧结构研究——以莫扎特的歌剧为例》中对整部歌剧进行了调性统计,而何弦在《音乐话题理论视域下的诠释性歌剧解读——以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衣帽间危机”为例》一文中通过音乐话题理论(topic theory)进行了单个场景的诠释性解读,并解释了这一理论对第二幕“衣帽间危机”分析的可行性。这部歌剧自1786年首演以来已有非常多的演出版本,至今仍在各大剧院上演,可以看出这部歌剧的重要地位,其极高的艺术成就至今仍然是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我们可以在众多喜剧性情节中选择最具喜剧性的几个经典场景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其喜剧性表现特点和成功经验,并对该剧的喜剧性进行社会—文化阐释与价值探讨,以促进人们对该剧的理解。同时,作为与悲剧性相对应的美学范畴,喜剧性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性范畴,以“笑”为载体,包括滑稽、讽刺、幽默等亚范畴,需要受到更多的关注与研讨。通过对喜剧性的挖掘,来发现作曲家通过音乐的喜剧性想要表现的社会内涵、人生态度和时代价值,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中国歌剧的发展现状

20世纪初歌剧引入中国后,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歌剧随之诞生,尽管在“年岁”和“阅历”上较欧洲歌剧都有不足,但还是有一些优秀的作品流传,如《白毛女》《小二黑结婚》《马向阳下乡记》等。喜歌剧在18、19世纪的欧洲有很多的经典作品,但在中国歌剧中还未占有一席之地,国内喜歌剧的发展还处于艰难时期,仅有一些作品中带有一定的喜剧性色彩和片段或喜剧性人物。喜歌剧在我国歌剧的发展中只占了很小一部分。在中国歌剧数量“井喷”的情况下为何喜歌剧数量没有提升呢?不仅是数量,质量上也需要反思与改善,剧作家和作曲家需要增强责任意识,增强对喜歌剧的创作重视度,明确自己的创作不仅是单纯的艺术表达,还要有对于受众的引领作用,在结合时代主题、传达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同时增强喜剧性或可事半功倍。所以,学习借鉴西方成功的经典喜歌剧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十分必要。

2019年12月,“全国歌剧理论与创新研讨会暨首届全国优秀歌剧评论征集比赛”在山东济南的山东艺术学院召开,笔者主要选择了本次研讨会中以中国歌剧的创作与发展为切入点,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歌剧的现状和发展进行的发言,并对中国歌剧作品存在的内部和外部问题做了以下梳理。

歌剧作品内部的问题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歌剧脚本的问题,包括主题立意和选材。在主题立意方面要运用歌剧思维,一个好的立意是歌剧成功的关键,且舞台和剧情等方面要紧紧围绕立意展开。创作者要有独特的个性,要有高度和深度,避免俗套,且不要追求华而不实,如宏大制作和现代技术;在选材问题上必须认识到好故事的重要性,既要学习西方经典歌剧的长处,又要有中国原创的亮点。第二,歌剧人物的问题,普遍阴盛阳衰,女性角色占比超过男性角色。第三,歌剧音乐的问题,音乐在歌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包括旋律、语言和形式。在旋律方面,要有新意,不论是声乐部分的旋律还是器乐部分的旋律都要有戏剧性,最易被观众记住的就是旋律;在语言方面,要认识到虽然歌剧是舶来品,但中国歌剧应该使用母语来表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歌剧;在形式方面,应该向中国传统戏曲学习,不要把宣叙调生搬硬套,也不要把板腔体用在每一部作品中。第四,量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一些争议,哲学上说量变能产生质变,那么中国歌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话语权是否因为中国歌剧的量不够呢?然而这个“量”却可能参差不齐。当前中国歌剧在数量上呈现“井喷”态势,大量民族题材的歌剧涌入市场,却很少“溅起水花”,说明其量大而质差,这个“质”的问题涉及很多外部因素。

歌剧作品的外部问题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创作者的问题。这里的创作者涉及作曲家和脚本作家,分为两个部分:在思想意识层面应该有责任感和长远的眼光,不要受眼下一些赞助和艺术基金的诱惑,还要有创新意识,中国歌剧要想站上世界舞台必须用新思维、新角度;在技术水平方面要提升创作者的能力,运用新技术独立创作,当前有很多作品的主要唱段由作曲家创作,而非主要段落就由其他人代笔,这种做法只会使中国歌剧越来越差。要想继续发展中国歌剧,不仅需要前辈的有深度的创作,还需要融入新鲜血液,让更多的年轻的创作者融入进去。第二,投资者和领导的问题。很多歌剧创作都受到了他们的影响,例如时间的限制、利息方面的限制等,使得一些歌剧创作“粗制滥造”、首演即终演,并没有考虑到歌剧的发展与传承问题。第三,观众的问题。由于歌剧在中国发展不成熟,观众的认知度、见识和审美度还不够,这需要时间和整个社会来解决,逐渐引导观众学会“雅俗共赏”。第四,评论者的问题。可能因为评论者与创作者的私人关系或者社会舆论,大多数评论者不敢说真话,一味地吹捧只会蒙蔽人们的眼睛,不能真正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第五,市场的问题。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都需要竞争,当前中国的歌剧院数量不多,演出剧目的宣传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应该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有竞争性的市场氛围才可以更好地发展中国歌剧。

三、总结

通过近年来两次会议中对西方歌剧的研究热点方向与角度的探讨,和对中国歌剧发展现状、问题的总结,可以将本体分析与视觉、听觉结合,形象的图表与理性的文字结合,理论引入与方法探索结合,从而更加全面、更有深度、更综合地理解歌剧作品。与纯器乐作品相比,歌剧作品有文字的脚本和人物舞台表演的综合呈现。对歌剧音乐中很重要却未被重视的喜剧性角度进行进一步探索,在融入聆听体验的前提下解析心理轨迹和情感变化是如何通过音乐表现喜剧性的,可以以歌剧作品的喜剧性为切入点,结合西方喜剧理论,探究剧中喜剧性场景所表达的深层的喜剧性问题和相关时代的精神内涵与内在关联,也可以将“喜”的因素融入中国歌剧的创作中,例如在歌剧人物和剧情的设计上融入更多的喜剧色彩。在选材上可以学习西方经典歌剧的经验,例如《费加罗的婚礼》中用第三等级平民人物的智慧来讽刺封建贵族的愚蠢与滑稽,既可以反映社会环境,又可以引起观众的共鸣。歌剧创作者要增强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在融入时代感的同时考虑喜剧因素的加入,相信中国歌剧市场会继续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喜剧歌剧音乐
不灭的希望 永恒的信念——歌剧《徐福》一席谈
“初创”杯喜剧大赛
杯具们的喜剧
爆笑喜剧
音乐
歌剧
音乐
童话歌剧
歌剧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