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媒”你没精彩
——多媒体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分析

2021-11-12 15:19张丽英
散文百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音乐课多媒体教学多媒体

张丽英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纪家春华中心学校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支持开始逐渐应用到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并发挥出重大的教学价值。小学生的性格是活泼好动的,对抽象的知识不感兴趣而对新鲜、生动的事物感兴趣,因此,在指导音乐课时,教师要侧重于方式、方法,多媒体与音乐课的结合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教学途径。下面本文就来具体说一说,希望对同仁有所裨益。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教学悬念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标准中曾明确提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而显然是科技的迅猛发展才衍生了信息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而音乐课所需要教学的内容,则主要为歌唱训练、器乐练习、唱谱练习、乐理认知等等,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知识具有学习的抽象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比如,在教学指导人音版下册的第六课《摇篮曲》时,其中第三部分就有一个练习题,题目中给出了几种乐器,如单簧管、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等,然后要求学生听这首歌曲的曲谱,从歌曲的演绎中聆听出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这就显得十分有趣。教师就可以结合多媒体下载这首歌曲,并配上一位慈祥的母亲在摇篮边一边摇着摇篮,一边哼唱这首曲子的动画,以图文混合的方式播放给学生聆听,设计听音频猜乐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更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听力。

二、指导学生演唱,培养学生好品行

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出的“三维目标”中明确了教师的工作任务不再仅停留在能力与知识方面,更要侧重学生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有些歌曲,例如“红色主题歌曲”,就蕴藏了深厚的爱国之情和缅怀革命先烈的情义,在教学指导这类歌曲时,教师一定要侧重对“价值观”的挖掘。

比如,在教学指导人音版五年级教材中的《雨花石》这一课时,首先,教师就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向小学生展示有关这篇曲目的创作者和创作背景,以奠定本课厚重而深沉的情感基调,其次,利用多媒体的flash功能,播放漂亮的雨花石和歌曲演唱的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哼唱兴趣,之后教师再来带领大家认识休止符,这是本课的一个乐理知识小重点:“十六分休止符”,我们要求学生可以根据直观的判断确定时值的长短,并结合口读的方式进行练习。在本课的多媒体教学熏陶下,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良好的演唱技巧,更可以知晓一些乐理知识,以及形成伟大的爱国热情,让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落到工作实处。

三、结合网络信息,拓展其音乐视野

人音版音乐教材中的歌曲虽然丰富,但有时也会在学习中出现意犹未尽的现象,另外,还有的情况下,有些歌曲由于是异国他乡的曲目,与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方面存在差异,加之小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不足,就会存在理解上的误区,这时也需要我们做一些课外知识的解说和拓展工作,才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涉及的歌曲曲目。比如,在教学指导古斯塔夫·兰格的这首钢琴曲《花之歌》时,我们可以看到教材中基本没有对这首歌曲的创作者进行介绍的知识,那么,这首歌是因为什么创作出来的呢?这首歌为什么被称为“花之歌”呢?这些问题教师都可以提前到网络中进行检索,然后对其进行整理,在课堂教学时,一并介绍给学生听,拓展学生的音乐学习视野,也让小学生感受到钢琴曲特有的音乐魅力,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音乐舞蹈,引导学生模仿和感知,比如,当前各大网络短视频较为火爆的《兔子舞》、《小跳蛙》以及《小宝贝》等,都可以设计和创编各种手势舞或者舞步,教师在讲台前舞蹈,学生在讲台下模仿,师生之间合作互动,形成良好的多媒体教学氛围,在音乐舞蹈教学中,学生的音乐节奏感知能力得到培养,音乐的审美兴趣得到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越来越好。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各项知识与技能的关键时刻,常言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音乐学习的起步环节也十分的重要。基于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怎样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有效性问题,本文尝试了从多媒体教学技术融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希望可以给志同道合者提供些许帮助,也让小学音乐课教学更加完善和高效。

猜你喜欢
音乐课多媒体教学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