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和公平,才能治愈“内卷”和“躺平”

2021-11-12 18:53阿计
民主与法制 2021年22期
关键词:内卷躺平公平正义

阿计

“内卷”与“躺平”,是当下社会流行的两大热词,引发了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共鸣。所谓内卷,是指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竞争不断加码,导致投入边际效应下降,个体再多的努力,也难以获得相应的回报。坊间热议的升学内卷、行业内卷、就业内卷等等,皆为其中典型。至于躺平,则是一种形象化的人生姿态,面对令人心力交瘁的内卷压力,干脆不买房、不买车、不结婚、不生育甚至不再寻求稳定工作,以得过且过的心态维持低欲望的生存。简言之,内卷指向“过度竞争”的社会现象,躺平则代表“放弃努力”的人生选择。

面对躺平思潮的蔓延,不少舆论发出了批评,认为逃避压力是缺乏责任和担当,年轻人应当珍惜韶华、奋发上进。这样的呼吁可谓及时,因为生活方式固然是一种自由选择,但消极的躺平不仅无助于个体的正常发展,也会消磨民族的伟大素质,减损社会的进步动力。同时应当看到,虽然出于生存的本能,几乎无人能在行为上真正躺平,更多只是无奈的自嘲、颓废的自嗨,但情绪宣泄背后所折射的无力感和挫败感,却是真实的存在。也正因此,对于躺平既要理性的批判,也要同情的理解,在引导正确价值观的同时,更需正视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

事实上,内卷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换挡降速、结构调整的转型期,以往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普惠式红利已渐渐消退,资源与需求之间的紧张所引发的内卷化竞争却日益加剧,房价高企、就业困难、医患冲突、户籍沟壑、阶层固化、贫富差距等一系列问题随之浮出水面,诸如此类施加于个体的生活成本和心理压力,正是诱发集体焦虑乃至躺平共情的原因所在。因而,只有真正解决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才能根治内卷、躺平的社会问题。

举例而言,教育被视为内卷化最为严重的领域之一,其突出表现是为了进入重点中、小学,无数家长不惜透支孩子的幸福童年和身心健康,驱使其扑入各种课外辅导班的抢跑竞赛,最终陷入“娃儿苦、家长累”却又欲罢不能的囚徒困境。造成这一现象的动因,在于争抢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因而眼下多地掀起的整治校外培训机构行动,或能收一时之效,却非治本之策,更需着力推进的是提升校内师资、强化素质教育、摒弃唯分数论的应试制度乃至切除教育特权现象等深度改革措施,以最终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公平化。

更应看到,看似消极的躺平,不仅表达着对于民生问题的诉求,更隐含着对于社会公平的呼唤。有人无奈躺平,是因为有人能够躺赢;有人逃离内卷,是因为竞争不够公平。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垄断行业的声讨、对房市暴利的抱怨、对收入分配的困惑、对炫富现象的反感、对“关系”“特权”的质疑等等,无不印证着高层所警示的:“在我国现有发展水平上,社会上还存在大量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说到底,年轻一代天生具备梦想和豪情,并不拒绝竞争,更不甘于躺平,他们所期望的,只是公平的竞争、平等的机遇。

正因此,要治愈内卷和躺平的时代之痛,就必须塑造更加友善的生存环境,开辟更加通畅的进取路径。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坚守执政党多次强调的全面深化改革、保障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等理念,加速构建、完善以公平正义为导向的法治。其现实功能就在于,无论是解决民生问题、改善公共服务,抑或健全社会保障、保护劳动权益,还是扭转分配不公、促进阶层流动等等,诸多改革措施都必须依托公平的制度安排、加持法治的权威力量。

更重要的是,以公平正义为基调的法治秩序,也将决定一个社会的道德风貌和发展走向。因为唯有法治,才能赋予不同群体平等的议价能力,建立公平的利益博弈机制;唯有法治,才能捍卫公平的竞争环境,激发个体的奋斗精神和社会的创造活力;唯有法治,才能奠定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制度基石,护佑个人的发展权利和基本尊严。

只有在法治和公平的框架下,才会迎来良性竞争、自由发展、价值多元的社会生态,让个体拥有可预期的美好未来,并激发其以积极的姿态逐梦前行,不致因内卷而疲惫不堪,因躺平而自我放逐,在创造精彩人生的同时,也汇入社会进步的时代洪流。

猜你喜欢
内卷躺平公平正义
安全100分也不能躺平
莫陷内卷空焦虑,有益努力最可取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躺平 花香自来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大热WOB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