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琴伴奏融入手风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2021-11-12 21:13
戏剧之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间奏手风琴演唱者

(阿坝师范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四川 汶川 623002)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优秀的音乐教师,需要学生具备“一专多能”的专业能力。作为演奏者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表演能力、掌握系统的音乐理论知识能力,更需要懂得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所学知识准确、有效地传达给学生。

手风琴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对学生今后在中小学以及其他音乐教学机构中的影响不容忽视。而手风琴伴奏课程的融入使得手风琴教学变得更加具有实用性,它是音乐理论知识以及音乐演奏能力的综合体现,让学生不再单一、枯燥地练习演奏技术,而是把两者相结合,让手风琴的艺术表现力充分发挥起来,是一种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音乐创作能力。

一、目前高等师范院校中手风琴课程的教学现状

在目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中,大多数院系都开设了手风琴专业课程,学生以一对一或小组课两种形式学习手风琴。“一对一”上课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手风琴演奏能力,他们将手风琴作为自己的主修乐器,力图将手风琴的演奏技能练习到极致,手风琴的舞台表现力也大大高出其他学生。“小组课”的手风琴学生多数是把手风琴当作自己的第二乐器,以选修为主,他们主要以掌握手风琴的基础演奏技术为主,以能熟练地表演具有一定技术难度的中外名曲为学习目的。这两种教学形式的手风琴学生主要涉及的练习作品还是较为单一的,如音阶、琶音、练习曲、中外乐曲等。这些作品都侧重于学生的独奏表演能力培养,没有考虑到手风琴的实际运用能力。而目前来看,手风琴的独奏表演能力与当今受人追捧的钢琴的独奏能力相比就显得较为逊色。我们要发挥手风琴便携、音色多变、声音洪亮、音域宽广的演奏特点,让它的实际演奏意义不再局限于独奏表演上,而体现在伴奏功能上,让手风琴的艺术魅力不仅是在舞台上展示,而是在任何需要音乐伴奏的地方。

二、手风琴伴奏的教学设想

手风琴伴奏和钢琴伴奏一样,分为正谱伴奏和即兴伴奏。正谱伴奏有现成的伴奏谱,伴奏者可以根据谱面的表情术语融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进行演奏,其考验的是伴奏者的手风琴演奏能力、读谱能力以及与歌唱者的合作能力。而即兴伴奏则相较于正谱伴奏更难,需要学生从作品分析开始,掌握作品的音乐风格,设计作品的整体伴奏结构,选择适合的伴奏织体、和声功能等,考验了学生综合分析音乐作品、熟练运用演奏技术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即兴伴奏的教学。

(一)加强手风琴演奏技巧的训练

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进校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不管是键盘基础好的学生还是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对手风琴的学习都相对比较熟悉,所以对手风琴的演奏技巧的训练效果会比其他没有键盘基础的学生较为明显。通常上课会以手指练习开始,然后对练习曲、乐曲进行依次练习,不可否认这一“常规”的上课流程会给学生的手风琴演奏技术带来明显的长进,但考虑到手风琴伴奏课程的融入,我们则要增添一定的上课内容。最为基本的是学生的视奏能力,要配奏一首好的作品,首先要求具备能准确演奏出作品旋律的能力,通过经验的积累才有可能从有旋律伴奏过渡到无旋律伴奏,从而使伴奏丰富多样。其次,根据手风琴音色的多变性,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判断选择适合的音色为其进行伴奏,使作品的音乐特色更为突出。

(二)丰富音乐理论知识

想要掌握好手风琴即兴伴奏这一综合性的音乐能力,就必须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否则即便拥有超强的手风琴演奏能力也不能完成这项任务。首先,要具备分析作品的能力。当拿到一部作品时,应该先分析作品的大体结构,掌握作品的音乐风格、调式调性、旋律特点,根据作品的音乐特征设计适合的和声,特别是选取有特性的、代表性的乐句为其精心设计配奏,以突出作品音乐的独特韵味。其次,在选择伴奏织体上,不能千篇一律地用同一个织体,应该根据作品音乐情绪的转变选择适合的织体形式。比如,优美、流动性较强的作品,多以分解和弦为主突出音乐的流动感,左手的贝司可以稍微粘连使音乐连贯,且风箱的断句不能太明显;气势宏伟的作品多以柱式和弦为主,同时左手的贝司也应铿锵有力。

(三)重视作品的完整性

有很多同学在为作品配伴奏时,若谱面上没有“现成”的前奏、间奏或结尾,他们常常会忽略为这些地方配奏,但往往这些地方才是体现作品伴奏水平的关键。

作品的前奏是这部作品音乐形象的重要开端,它代表了整部音乐作品的风格,好的前奏可以迅速使演唱者进入音乐情景,带动演唱者的歌唱情绪,使演唱者在开始演唱时非常自然、投入,也能把观众带入作品的音乐情绪中,为观众呈现出良好的视听效果。在配奏间奏时,我们要运用适当的音乐创作手法,选择作品中出现的音乐元素为其做间奏处理,间奏的篇幅不能过长也不能太短。过长会使得演唱者在台上手足无措甚至跳脱出音乐情绪,过短会使间奏部分的功能显得模糊,反而画蛇添足,让演唱者还没有调整好演唱状态又仓促地进行歌唱。所以我们要根据作品的具体音乐环境配奏出理想的间奏,既能为作品起到润饰作用也能为演唱做良好的情绪衔接。最后在配结尾时,很多同学会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前奏大气辉煌,而结尾草草结束,这样就会使音乐显得有头无尾。一部完整的作品应该是首尾相呼应的,即使结尾需要弱化处理也必须体现出音乐的主要动机,且音乐是完整的、情绪是饱满的。若是需要处理成和演唱者同时结束的情况也必须是符合整体的音乐情绪,而不是戛然而止。

(四)即兴能力的训练

即兴能力的掌握是熟练运用手风琴进行伴奏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掌握了上述的几点内容后,要提高自己的即兴伴奏能力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熟练掌握24个大小调在键盘和贝司上面的运用,特别是要能熟记贝司的位置,能较为准确地运用1、5指演奏。其次,要记住关键和弦在不同调里键盘上的位置,可以利用固定的较为复杂的大小调伴奏作品在24个调里反复移调练习,从而快速训练、提高对键盘的熟练程度。具备了这些能力以后,要依靠伴奏经验的积累以及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为作品选择恰当的伴奏风格,突出音乐魅力。

三、加强实践训练

良好的手风琴伴奏能力不能只靠单一的练习,更需要大量的实践来检验。要在实践中吸取足够的舞台经验和不可预计的应对措施来保证演出的完整性。伴奏者和演唱者不是两个单一的表演个体,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若一方在表演途中出了差错会直接影响到音乐的整体表达以及表演的质量,而这些突发情况在平时练习时可能较少出现,出现了学生们可能也不会引起重视,但是在舞台实践中这些极小的错误会被无限放大,这是值得我们警惕和注意的。

所以,在平时的实践训练中,应该引导学生多了解与声乐演唱相关的知识,了解声乐演唱者主要的呼吸特点、演唱方式以及肢体语言。把声乐演唱的每一个气口留足,给演唱者更多的准备空间,在需要推动演唱者歌唱情绪的时候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烘托音乐的氛围,使伴奏和歌唱融为一体,做到“人琴合一”。其次,还要学会认真聆听、领悟音乐,不能只在乎自己的琴声,侧重展示自己的演奏技能而忽略了演唱者,出现琴声大过歌声或伴奏和歌唱不统一的情况。也不能为了突出声乐演唱者的歌声而故意降低自己的伴奏音量,使得整部作品音量失衡,造成极为不适的听觉感受。我们应该与演唱者积极配合,形成默契,让歌声依附着琴声,琴声烘托着歌声,两者相互交融塑造出良好的音乐形象。

四、结语

为了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将手风琴伴奏融入传统的手风琴教学模式中已经是手风琴教育发展的趋势所在,掌握手风琴伴奏能力,是培养学生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手风琴的艺术表现力不仅仅体现在手风琴独奏或技巧性演奏方面,手风琴伴奏能力也是手风琴艺术表现力的重要表达途径之一,它不但反映了手风琴演奏者的演奏技术能力,也反映出演奏者本身的音乐综合运用能力,是演奏者音乐素养的体现。学生通过手风琴伴奏课的学习可以提高伴奏能力,能对简单的歌曲进行合理、规范的伴奏,从而满足社会各界用人单位的需求,也能为推进手风琴伴奏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猜你喜欢
间奏手风琴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间奏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关于敦煌琵琶谱的深入探析
引入钢琴伴奏提升高中生歌唱能力探研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手风琴音乐在室内乐实践中的研究
钢琴在流行歌曲前奏和间奏中的编配探索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