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化工专业学生绿色素质教育探索

2021-11-12 23:27苏学军宗春燕
安徽化工 2021年4期
关键词:化工课程体系技能

苏学军,宗春燕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人民关注的核心问题。为寻求环境污染解决之道,绿色化工应运而生。绿色化工可以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发展既对环境友好又经济实用的绿色工艺路线,通过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研制化工产品,从而实现对自然“真、善、美”的追求。实现绿色化工科技,关键在于人,在于人的素质。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他们是绿色化工产品的直接制造者,是生产过程能否确保环境洁净的调控者,因此对他们实施绿色素质教育,增加其绿色知识储备,提高其绿色意识,对于推动绿色化工建设和创建美丽化工具有重要意义。

1 绿色素质教育现状

1.1 绿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高职院校开展绿色素质教育起步较晚,多数院校对如何加强高职生的绿色教育认识不够,尚未建立起完整的绿色教育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课程设置上,绿色特征不明显。除公共课和专业选修课开设了如“环保概论”“化工安全”等少量课程外,专业课程体系的绿色气息不浓,即很少开设与绿色经济、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专业课程。此外,非“绿色化”的课程标准也制约了学生绿色理念的植入,一个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绿色化工理念的渗透教育点设计较少。这种忽视生态文化意蕴培育的课程体系,很容易导致学生对绿色发展理念认知不深,也阻碍了学生绿色知识体系的形成,以致学生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无法利用绿色知识进行绿色思维和创新,提升生态效应。

1.2 学生的绿色意识亟待加强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没有绿色意识支撑的行为无法实现目标结果。大多数高职化工专业的学生绿色意识不强,很少有人关注化工行业的现状和发展策略,也不愿主动了解化工企业绿色转型中的瓶颈问题。这就使得他们虽表面认可绿色教育活动,但自身的绿色意识和行为却易受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面对生态问题时态度不明朗,甚至囿于利益而选择随波逐流。很多高职生没有意识到践行绿色理念能够影响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能够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能影响自身绿色行为的养成,因而高职生的绿色意识薄弱,亟需加强。

1.3 教学项目中开发的绿色技能较少

绿色技能是一种集成性技能,具有独特的绿色特征,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新的方法能力。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教学项目未进行绿色改造,没有针对职业岗位所需的绿色能力进行深入分析,因此开发的教学项目与绿色化工产业的契合度不高,反映绿色技能最为精髓的精神和要求在设计的项目中鲜有体现。项目中开出的绿色技能清单比较笼统模糊。通过项目训练后,学生获得的绿色技能感知较少,难以获得相应的绿色绩效。

2 绿色素质教育探析

2.1 构建绿色课程体系

绿色知识是高职学生形成绿色素养,开展绿色生产的载体。因此,针对高职生的特点,设置科学合理的绿色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绿色知识储备,是保证学生在职场活动中能以绿色思维方式处理工程实践的有力保障。首先,要向学生传达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态势和绿色发展战略,积极引导学生自觉维护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树立生态法律观念与环境保护意识,使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于学生内心。其次,在专业技术课程中要加强绿色技术知识的传授。对化工高职生而言,节能减排技术、绿色工艺技术、循环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绿色检测技术等绿色技术,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可巧妙地嵌入到不同的专业课中介绍,如此设计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工理念的理解和认知,还有益于学生的绿色化工知识体系的构建。最后,在专业选修课中要开设一些与绿色经营、绿色服务和绿色管理相关的课程。绿色化工人才是现代化工企业亟需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他们既要能够运用绿色技术进行产业创新,也需要对产业的各个环节进行绿色经营管理,因此绿色素质教育应从宽泛的角度选取教学内容,以便提升学生对绿色知识的认知水平。

2.2 加强绿色技能传承

绿色技能是绿色教育的核心目标,是高职生从事特定职业活动的看家本领,而技能实践则是培养绿色技能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一方面,项目的设计要绿色化。传统的教学项目应进行绿色化变革,教师要精心设计出既包含绿色情感态度,又包含绿色专业知识和绿色技能的全绿项目,并能从管理、操作、技术三个维度开发出项目的绿色技能清单。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绿色技能传承培养。在项目化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以绿色化工教育为目标,使学生通过系统训练,成为手脑联盟的绿色技能者。在项目准备阶段,可要求学生根据下达的工作任务,提交融入绿色化工理念的项目实施方案。方案可以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工艺路线,可以是“三废”处理的应对策略,也可以是产品质量控制或绿色管理的前沿技术,这些由学生自主设计的方案可以让他们深深体会到绿色项目的友好性和先进性。在项目实施阶段,教师要依据绿色职业标准要求,规范演示绿色操作技术,将绿色化工的思维和技巧全盘托出,切实加强绿色技能的传承与培养。对于学生操作中的“非绿”行为,如过量取用试剂洗涤,废液未按规定处置或溶剂未回收利用等,要及时指正。在项目总结阶段,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绿色专题分析,针对本项目查找原因,对绿色化工实施的薄弱环节进行深入研讨,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实践训练,让学生感知绿色技术的具体应用,从而使学生的绿色技能有显著提升。

2.3 注重绿色情感培养

学生对生态问题的认知行为往往取决于其获得的绿色知识和技能,但面对问题能否有强烈的作为意愿和生态担当的勇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绿色情感。因此,要设法多渠道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用“行动”去“呼唤”,以“绿色”去“感悟”,把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如可组织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对区域生态状况、水资源环境等进行考察,撰写调研报告。学生通过亲身调查,对生态的敏感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会有深层次的触动认知改变;安排学生深入环保企业或全绿化工企业参观、实习,感受绿色化工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点滴体现。借助“绿色企业行”活动,增强学生对企业绿色文化的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面对环境问题时,能从更高的视角对经济、社会、生态进行全盘性思考。将导师制引入绿色化工教育,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活动。导师可通过授绿色技术、传成功经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绿色素质,激发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绿色道德观和价值观,实现“要我绿色”到“我要绿色”的转变。总之,学生在绿色科技活动中投入的情感越多,精神世界的绿色越浓,绿色行为的能动性才会越强。

2.4 坚持绿色管理绩效

绿色管理绩效是以绩效考核的方式评估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高职学生接受的绿色教育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建立了明确的与绿色行为相关的绩效考评制度。如在化学化工项目考核设计中,对达成绿色化学教育目标,主动获取绿色知识,操作技能绿色规范的学生,应以分数量化的形式体现在最终成绩上。对获得“绿色先进个人”“绿色创新能手”等荣誉称号的学生在课题申报、技能大赛、对外交流等方面应给予更多的优惠和奖励。将绿色素质教育纳入正常教学管理系统,提高学生对绿色管理的感知,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产生更多自觉的绿色行为。

3 结束语

高职学生的绿色素质培养是一项漫长而系统的工程,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要坚持绿色化工发展理念,构建绿色教育课程体系;开展绿色教学项目,加强绿色技能传承;注重学生绿色情感培养和绿色教育的文化熏陶;坚持绿色管理绩效,为化工行业尽快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化工课程体系技能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