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现状、问题及对策探究

2021-11-12 15:19田巧玲
散文百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思政中职院校

田巧玲

濮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中职院校要应对当前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坚定不移的坚持落实课程思政实践教育工作展开式意义重大的。中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有专业课、综合素养课和第二实践课程共同组成,无论是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及渗透性都极强,在完成中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既可以行之有效的确保办学方向与新时代育人时代要求的坚持与满足,也可以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树德育人工作全过程贯穿。在当前的新时代,思政教育与各教育要素之间的协同关系更紧密,通过课程思政实践让中职院校思政教育得到更好的外延与发展,在教学全过程中完美的融合进思政教育,将所有课程和中职院校自身的思政教育功能全面发挥,院校教育工作开展中的环境氛围也会更加的浓郁厚重,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思政观念意识会不断加强,中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效果也会更凸显。

一、中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现状

1.中职院校课程思政理论课设置。

改革开放至今,中职院校的思政理论教育成绩突出,在引导学生坚定马列信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提高其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信心、提高对党忠诚与信任态度等方面发挥作用极为明显。社会转型发展出现的新形势下,中职院校思政教育理论课程设置提出更多更高的新要求,教师怎样去引导中职学生对如今错综复杂的社会形势产生明确的认知,把握国际与人类发展局势与趋势的变化,使其能够全面认知国情,阶段中国社会客观规律等,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就是迫不及待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中职院校目前的思政课程设置主要是中职政治课,内容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以及马克思主义常识、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劳动与实践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民主观念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个人个性品质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另外,中职院校作为我国中等技能水平人才输出的主要阵地,课程思政实践的内容还涉及到职业与法治教育、职业与就业指导教育以及创业与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旨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引导其更好的实现就业创业。

2.中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成效。

就中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成效来讲,集中表现在中职院校学生思想素质不断提升、政治立场总体极其坚定、道德素养明显提高以及成人成才愿望越来越迫切四个方面。中职院校学生社会价值观念取向以摆正位置和积极向上为主流,能够极好的处理好个体和社会二者的关系,也很乐于奉献社会。能够极其熟悉的学习和熟悉我国现行的各类国家政策等的内涵,在抵制不良思想侵蚀方面也极为自觉。中职院校定期组织的各类义工或其他奉献活动数量也不断增加,潜移默化中在这样的大环境里促进了中职学生道德修养提升。校园教育整体思政教育氛围愈加浓厚,实现了中职学生全面和健康的和谐发展。

二、中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问题

1.教师德育意识有待加强。

中职院校所有教师都承载着教师职业特质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这也使得中职教师的职业使命愈发的特殊,而并非单纯的获得生存资源。中职院校各学科代课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展开过程中,智育与德育都是不容忽视的,这样中职学生步入社会时才会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受学历、心理健康以及职业倦怠等不同程度因素和负面内容的影响,教师往往会在这极其复杂的工作和社会环境中,面对巨大发展压力和所承担的责任时,产生一些惰性心理。另外,教学内容方面也会偏重于专业知识方面,反而思政教育方面极易忽略,并将其认定为教学“负担”。这些都使得中职院校教师展开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德育意识不足,需要进一步去加强。

2.教师思政能力有待提升。

中职院校是我国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培训的主阵地,是以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职业型人才为目标的,其院校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此类院校是社会主义学校,是为了我国的发展来进行人才培养。在这样的院校内,不仅思政教育相关队伍承担着马列等理论的宣扬与传播,其他所有课程教师也有同样的使命与义务。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坚定信念,坚决跟党走,明确政治方向,在思想意识方面也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意识保持高度一致。但是新世纪发展中,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西方各种不良社会思潮更多的传入中国,对部分中职院校教师造成了不同程度影响,这些教师对于党的路线、方针等的学习与解读极其缺乏,中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工作开展的重要性认知也存在偏差或欠缺,应有的职业与政治责任意识相对匮乏,对于其展开中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有很大的不利影响。基于此,重视教师思政能力提升就显得极有必要。

3.考核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课程思政实践这一理念体系提出至今,党中央与各级学校都积极响应与倡导,在这个过程中也一直强调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作用,但是收效并不突出。就整体的课程思政实践理论体系建设方面多以文件或会议形式存在,并为落到实处,要求与考核也无强制性手段措施,这使得中职院校人才培养中依旧以知识传授居于偏中位置,忽视了价值引领,相关推行难度增加,深究其原因,突出表现为中职院校相关的激励与考核制度措施欠缺。一方面,在完成教师价值衡量过程中,并没有将课程思政实践纳入其中,职称评定方面仍旧侧重于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好坏影响不大。另一方面,课程思政实践成效与结果并未纳入考核评估制度内,仍旧以衡量院校荣誉奖励等为主,实践考核可操作性并不高。这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积极主动性,中职院校实际的育人效果受到负面影响。

三、中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优化对策

1.重视教师综合素养提升。

中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教师德育意识有待加强,这就要求中职院校教师首先要重视自身的修养与职业道德提升,让个人的精神需求实现更高层次的满足,同时不断提升个人的教师职业认同感,这样自身才能有足够的职业魅力与感召力,来引导学生通过产生情感共鸣,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实践中来。如此,中职学生展开课程思政实践所带来的压力与“负担”也会逐渐转化为积极且幸福的教育职责,思政育人效果才能够得到提升。此外,中职院校各学科教师必须有深度有高度的去解读立德树人教育的内涵,这样才能够提升其教学理念的推行深度与广度。从四个伟大、四种考验全新全意去认知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实现自身综合素养提升,争做有信念、高情操、功底扎实的人民好教师。深化高职院校教师对课程思政实践工作开展的重要性认知,从内在激发起实践动力,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努力成为院校课程思政实践开展的典范。上课之余多涉猎一些与时政、教育以及思政教育等相关的书籍刊目,实现个人知识架构的拓展与完善,实现才华气质提升。按照日、周、月和年制定各类读书目标,转变纯物质追求观念,从正面给予学生引导与引领。借助于运动、舞蹈、音乐等实现爱好拓宽,内外兼修,心态与精神风貌保持积极向上。

2.重视教师思政能力提升。

中职院校要实现教师思政能力提升,首先,院校党委对所有教师的理论培训工作必须加强,还可以借助于先锋模范党员教师的典型与带头作用,将各类党的宗旨、理念等理论知识进行全校教师传授,让所有教师整体的政治觉悟得以提升。其次,中职院校可以外聘一些思政或教育领域的专家和教授前来院校展开思政理论体系方面的讲座与研修培训,让所有院校教师在分析看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类问题时学会借助于唯物主义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等的观点与立场。再者,让院校教师学会坚持和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和指导作用,提高院校教师的理论、道路以及制度与文化方面的自信。充分把握思政理论知识,将其学真、学透和学懂,才能真正实现言马信马,在进行中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工作开展中才能够有实效,避免纸上谈兵。最后,中职院校还应该及时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全校教师展开课程思政实践相关的培训提升和研修活动,使其政治素养、教学能力水平以及科研水平等都有所改善,确保课程思政实践能够行之有效的展开,使思政教育效果加强。

3.完善学校相关发展机制。

中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工作开展中要完善相关发展机制,其一是要实现课程思政实践大环境的优化,采取各类措施实现社会环境净化,同时将中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地位提高,这样考核评比中才能尽可能避免功利化现象发生,真正实现课程思政实践的推行。其二是党中央教育部门还应该重视课程思政实践工作开展中优秀教师与院校的激励制度搭建,及时给予其精神与物质上的鼓励,并使其最为典范全国范围内推广,让其他院校可复制性的进行学习借鉴。其三是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借助于培训提升相处教师理论知识误解,重视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评价制度标准,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其四是让评价主体与评价维度趋于多样化,将家长、监管人员、学生以及校领导等都囊括其中。实现评价方法与标准的多样化,评价机制搭建时应该尊重学生、教师、监管人员、家长以及校领导等的全部意愿,让评价体系更加的科学合理。另外,薪资福利待遇方面的调整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确保人才保留与吸引。

四、结语

当前中职院校学生完成我国的思政理论体系等内容主要是通过中职院校课程思政课程学习来实现的,成效方面也比较显著,学生整体的思政素养明显提升,政治立场方面的愿望也在不断朝着成人成才的方向快步前进,但是整体的实效性方面与大学生愿望诉求、教育效益与质量、社会当前整体需求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出入,需要进一步进行现状分析,深入解读其存在的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策略,从协同作用的目标与视角出发,真正实现中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课程体系搭建完善,有利于中职院校最终的思政教学效果充分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思政中职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