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应用策略

2021-11-12 15:19王遴遴
散文百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小蝌蚪种子小学生

王遴遴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龙湖镇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是识字读书,在现代社会教育要求当中明确提高,要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小学语文学科作为主科之一承载着道德教育、审美教育和传承文化等方面的作用,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对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情境教学的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

一、创建课堂情境,活跃班级氛围

小学生具有天性活泼的特点,所以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天性。如果只应用管束的教育会压制学生天性,对学生健康心理状态的形成是不利的。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如果给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就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所以教师可以创建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变得更加快乐。[1]

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建情境对话的模式开展课堂教学。这篇文章中有小蝌蚪、青蛙还有鱼等其他角色,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通过多次对话完成的,其中还包括了叙事过程的旁白。教师可以根据课文阅读的需要,选择班级内的多种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分角色阅读课文。教师要提前要求学生们阅读课文过程中要带有与角色相关的语气。小蝌蚪作为幼年青蛙,具有天真烂漫的特点,所以学生在阅读小蝌蚪的对话时要带有疑问的语气。鱼是成年的动物,所以在进行鱼的角色阅读时,要带有引导的语气,这样就能够有相应的剧情特点。青蛙作为小蝌蚪的母亲,要具有慈爱的语言特点,学生在阅读时可以模仿自己母亲的说话特点。学生能够在这种语气的阅读中更好地进入课堂氛围,实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开展课程教学之前创建这种阅读情境,可以使班级内具有热烈的学习气氛,小学语文课程的开展能够更加顺利,学生也能够对课文内容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小蝌蚪对生命未知的探索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索欲,所以开展情境教学是有益的。

二、情境引导内容,引发思维联想

小学课文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这些正面的教学内容可以实现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如果不应用适合的教学方式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教学的方式逐渐引领学生进入情境,这样学生就能够以探索的心态学习语文教学内容。[2]

例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标本或者图片形式,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学生能够通过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植物的种类与课文中描述的植物特点相结合,这样能够综合开发小学生头脑能力,调动前丘脑的形象认知,让学生通过联想的方式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以分别讲述不同植物的特点,蒲公英在生长到秋天以后,为了实现种子的传播,使种子生长成为降落伞的形状,这样就能够乘风而起,飘落到适宜的地方生根发芽。苍耳具有一定的黏性,如果动物经过这些带有小刺的种子就会粘在动物的皮毛上,如果动物抖动皮毛,这些种子也会掉落在某处,这些苍耳的种子就可以在这些地方生根发芽了。豌豆的种子依靠豌豆荚生长,当这些种子成熟以后,豌豆荚就会释放豌豆,豌豆会在豌豆荚里面炸裂开来,实现种子的播撒。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散播种子方法,教师的讲述能够拓展学生视野,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开发课程内容,创新情境形式

小学生思维具有发散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个阶段的特点,应用开发课程内容的方式让学生指导,学习的过程不用局限于课本内容,可以通过探索的方式自由探索语文内容。这种情境形式具有现代教学的特点,适应学生探索欲望,能够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开满鲜花的小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文章中描写的故事,从而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种子从种下去到开花过程的美好。学生能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受到播种的快乐,但是由于小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很多小学生并没有实际体验过播种的乐趣。所以教师要带领小学生开展春季的播种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到课文中的乐趣。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花种,将提前准备好的花盆灌满土壤,然后将这些花盆带到教室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跟着老师模仿播种花种,花播种完成后要定期浇水。这个过程学生能够更有责任心,等到花开的时候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花开的乐趣,能够理解鼹鼠的快乐。

情境教学方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依然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方式取得学生的认可。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基础,能够应用更加现代化的方法和文化形式开展情境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情境课堂当中,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提高。

猜你喜欢
小蝌蚪种子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桃种子
小蝌蚪
小蝌蚪
可怜的种子
我是小学生
小蝌蚪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