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有效教学的策略

2021-11-12 15:19
散文百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社戏论语弘扬

周 美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放珠中学

一、传统文化之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关系探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指引着人们的行动。[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经过漫长的时间积淀后形成这些规范、指导人们行动的思想。初中语文的教学对象都是还没有成年的中学生,他们的思想意识还未完全形成个性特征,尚处于发展的阶段,教师可以运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其进行塑造。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与中华源远而优秀的传统文化之间具有不可割裂的紧密联系。初中语文教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创新的程度深刻影响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

以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为例,认真研究中学语文的教材内容不难发现,传统文化在整个中学教学中占有巨大的分量。古诗词教学、古文赏析、名著阅读等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之于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二、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就像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上需要创新,初中语文教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也不能囿于传统的方式。[2]在当前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言传身教等传统方式。而应搭乘科技的快车,善于借助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教学策略,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深植于每一位学生的内心深处。

例如,在《<论语>十二章》这一课中,许多中学语文老师在上这一节课的时候通常选择传统的以教师口头讲授论语的方法。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之下,学生常常不知教师口中所说论语的具体含义。相反,在发达的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便利之下,教师在讲授《<论语>十二章》的时候可以播放论语的相关视频,例如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视频、名家朗诵论语的音频等等。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多媒体教学技术相结合,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这将更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论语的深层意蕴,并将其内化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2.巧妙运用可用的乡土资源。

教学资源广泛而多样,不应局限于单纯的教材和课程标准。近年来,在大刀阔斧的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下,运用乡土资源进行初中的传统文化教学受到了教育界的认可与弘扬。乡土资源是每个地区所固有的文化传统,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深受不同乡土文化的熏陶。在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的教学中善于运用富有乡土气息和人情气味的乡土资源更有助于理解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社戏》这节课中,由于这篇课文主要描述的是鲁迅故乡浙江绍兴的一种风俗民情,因此,教师要想上这节课,势必要善于运用相关的乡土资源,将课文《设戏》的课堂教学与社戏产生的社会背景、和风土人情趣味相结合起来方能让学生置于社戏的相关社会情境中。这样不仅丰富了《社戏》的教学内容,还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对社戏这一传统文化的兴趣,在完成《社戏》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还有助于弘扬社戏的传统文化,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善于运用集约化教学策略。

大班上课是我国比较常见的课堂教学方式,初中语文教学也常常采用这一大班级的授课方式。然而,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日益显示出其弊端,无法照顾到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整个课堂效率也没有显现出其应有的高度。集约化教学策略是指在一个班级之下,在了解学生的学情的基础上,将学生划分为几个较细的组合或群体,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初中语文的传统文化教学中善于运用集约化的教学方式恰恰避开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常见弊端,更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安塞腰鼓》这节课中,有部分学生早已对这一知识有所了解,而有部分学生恰恰相反,甚至没有听过《安塞腰鼓》。基于这种学情,若是继续采取大班按同种教学方式进行上课,必定不利于学生对《安塞腰鼓》等传统文化的掌握。因此在进行这课的传统文化教学的时候,教师便是可以根据学生对《安塞腰鼓》这一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将学生划分为两三个集体,分别对他们作不同层次的要求。如此便能让每一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对《安塞腰鼓》的学习学有所得,将传统文化的弘扬具体到每一水平的学生之中。

三、小结

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之间的紧密联系要求初中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融于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初中语文老师也要善于发现发现身边可用的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在充分研究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和学生基本的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社戏论语弘扬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弘扬爱国精神
如何读懂《论语》?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论语·为政第二》
定准语文课堂的出发点——丁卫军《社戏》教学实录评析
风景这边独好——丁卫军《社戏》教学课例深度研读
《社戏》:一篇布满矛盾的作品——《社戏》课堂实录
半部《论语》治天下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