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

2021-11-12 15:19周凯娟
散文百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蚯蚓教学方式科学

周凯娟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云山镇中心小学

虽然教学要求教师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但是教师对这一要求理解不准确,导致探究式教学展开方式错误。教师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选择一些不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造成课堂教学的不和谐,甚至招致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课堂质量。因此,教师需要采取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现探究式教学目标。

一、设计教学课件,引导学生探究知识

一般情况下,小学科学教师往往会采取直接教学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通过自己探究获得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1]

例如:在“种子发芽”这一实验中,教师应当尽量避免直接将实验的目标、方式以及结论等告诉学生。相较于这一种方式,引导学生动过自己动手实验,探究新知识,更能使学生深入到科学知识当中。教师可以设计层次递进的问题,如“种子的发芽需要什么条件?应该用什么实验进行证明?实验数据从可以看出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慢慢挖掘科学知识,同时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以引导代替直接教学,引导的方式显然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才能够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但是很多教师容易忽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师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教学经验,完全依靠自己的教学常识进行教学,造成一些尴尬的课堂现象。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2]

例如:在“蚯蚓的选择”这一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操作不可缺少。因为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发展不全面,难以理解一些教材知识,教师需要通过立体直观的实物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则有关蚯蚓的视频,并设计问题“是否见过蚯蚓?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环境?”这一环节结束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探究。小学科学是学生理性思维发展的载体,所以教师需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重视学生习惯的培养。在科学实验中,学生需要掌握实验中的对比实验,即控制变量。由学生选择想要控制的条件,如“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然后控制实验组的光亮不同,其他条件相同,观察记录数据,最后分析得出结论。通过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够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实现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目标。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探究意识

现在的小学科学课堂经常会出现虚假繁荣现象,即课堂表面看似活跃,但是并没有实质的课程教学内容。造成这种现象是教师过度关注学生的活跃度,一味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性,反而忽略课堂教学的本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在科学的本质上激发学生的热情。为此,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一实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模拟食物网,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以食物网作为情景创设的素材,选择学生熟悉的生物作为模拟对象,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模拟完成后,教师再通过问题加深学生的理解。如“生物的存在需要什么?校园内经常出现的植物和动物有小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等,为什么这些动植物会出现在同一个区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创设情境和设计问题,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开展探究式教学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问题的设计应当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度,难度设计也需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力,探究式教学才有意义。所以教师需要正确开展探究式教学,选择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内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时,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此外,教师还需要重视教学目标,探究式教学需要基于教学目标,只有在清晰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学生的综合实力才能得以提升,小学科学课堂的质量才有所保证。

猜你喜欢
蚯蚓教学方式科学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害羞”的小蚯蚓
挖蚯蚓
挖蚯蚓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