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知味黄香蕉苹果

2021-11-12 10:46汪璐
西藏人文地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拉巴德华林芝

汪璐

成熟季的黄香蕉苹果

秋果

秋意渐浓,正是瓜果飘香的季节。林芝米林农场也迎来了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光。

这个创建于1960年的农场,位于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平均海拔2860米。前身为西藏军垦建设师米林4团,2012年开始归属林芝地区国资委监管。

40年间,米林农场曾经为西藏的经济发展和边疆稳固做出了巨大贡献,它出产的黄香蕉苹果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西南地区苹果评比会上还获得金奖,更是几代西藏人的美好记忆。

十八军战士黄德华

83岁的原十八军战士黄德华居住在农场一间普通的平房里,屋里光线暗淡,大白天也需要开灯。

黄德华是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人,从小就因家庭变故成了孤儿,17 岁随大部队进藏,上世纪60年代初调到米林农场,并娶了藏族妻子。

由于不能使用除草剂,果园里的野草也很茂盛。

黄德华至今记得自己部队的番号、也记得很多战友的名字:“我在十八军3 营7 連4 班,我是班长。

我的战友有张友全、江录贵……”正是他们,在当初开荒种地,种下了一棵棵黄香蕉果树。

“这里就是我的家。西藏就是我的家。”老人已经不想再回老家。

天天守着满园苹果,老人却不再品尝:“好吃,但是牙齿掉光了,吃不动了。”

在农场的日子,黄德华和妻子一起种粮食、种蔬菜、种果树,盘大了四个孩子。当年和他一起从部队下到米林农场的80 多位战友,走的走,死的死,如今只剩下他一个人还留在农场,默默守护着那些久远的记忆和春去秋来依然香甜的“黄香蕉”。

农场老职工拉巴旺堆

有着30年工龄的拉巴旺堆,曾是农场生产科科长。他是日喀则人,19岁参加工作。早先在江孜农场做工人,林芝农场大部分老兵内调后,他就被调来了林芝,并在林芝安家,生养了两个孩子,老大已经在昌都工作了5年。

拉巴旺堆说农场在60年间更改过几次名称,现在叫西藏林芝嘎玛有限公司,但人们习惯了称之为米林农场。

拉巴旺堆说,苹果成熟的季节主要是9月至10月下旬。所以眼下他们已经进入了一年一度的摘果、选果阶段。

在装箱作业间,一群农场职工坐在一大堆红彤彤的华硕苹果中间,认真仔细地擦拭、检查着每一个苹果,合格的放一边,不合格的放另一边。拉巴旺堆说:“为了确保品质可靠,他们得优中选精,注意大小匀称、没有伤疤、虫眼等。这些都要发到内地,我们必须千挑万选,不能砸了牌子。”

农场工人正在采摘果实

拉巴旺堆说华硕苹果主要销往本地以及广东珠海。“在这边8、9元一斤,经过各种运输环节到广东后,一个大概就能卖到26元。基本走空运,但量不是很大,主要是为了打出西藏的特产品牌来。”

“多亏了老兵们当年开荒种植果树才有了今天的农场。当时有1000多人,大部分是汉族同志,藏族只有60人左右;现在整个农场有80 余人,只有7 名汉族,全是技术人员。黄香蕉苹果就是他们那个年代留下的品种。”

“农场最辉煌的时候是上世纪80 年代,很多车子到农场来拉苹果,黄香蕉这样的苹果,个大的还要批条子才能买到。”拉巴旺堆作为那个时代的见证者,情感是复杂的:“黄香蕉苹果是最脆的、最香的。可它不便储存、运输,果肉容易变粉,市场上不好卖了……”

正因为如此, 目前黄香蕉苹果树只种植了150亩,引进的新品种有400亩。“以后可能还会减少。虽然我们这一代人都舍不得黄香蕉苹果退出市场,但是也不能光靠着喜欢吧……”望着眼前正待采摘的黄香蕉苹果,拉巴旺堆的笑容有些苦涩。

猜你喜欢
拉巴德华林芝
拔杂草
林芝市雷电风险区划
林芝桃花香
事关拉巴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Amolops (Amphibia: Ranidae) from southeastern Tibet, China
“留德华”的中国胃
西藏的江南
——林芝
张德华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