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刻瓷艺术的表现手法

2021-11-13 05:11
名家名作 2021年6期
关键词:刀法刻刀金石

侯 刚

一、刻瓷艺术的历史源流

刻瓷艺术有着比较深远的历史起源,与中国的制瓷业和书画艺术息息相关。据史料记载,早在秦朝时期就有“剥凿瓷釉”的说法,但是此时期的制瓷工艺依然处在比较原始的阶段。后来随着制瓷水平的不断提高,到宋朝时,不仅已经有“瓷刻”的记载,而且已在定窑瓷器中出现了镌刻花纹并烧制的艺术现象。直到清朝时期,随着中国古代制瓷工艺臻于极盛,政府也大力支持制瓷业的发展,可以说刻瓷艺术开始真正成为一种得以发扬光大的艺术,走入民间和市井,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清朝的衰落和后来频繁的政权更替、社会动荡,使得陶瓷行业坠入低谷,刻瓷艺术也随之一度式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刻瓷艺术重获新生。20世纪70年代,刻瓷艺术在山东多地得到传承与改进,尤以山东淄博地区为个中翘楚,有了“世界刻瓷在中国,中国刻瓷在淄博”的说法。

二、刻瓷艺术的工具和刀法

刻瓷艺术的主要工具是刻刀。作为在瓷器上施展的艺术,需要以高强度的工具在瓷器表面刻画细密的图案,因此对刻刀的工艺要求也是相当高的。除此之外,要想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技法和多重的艺术效果,则需选择不同材质的刀具。

常用的刀具按照材质来分类,大致可分为钻石刻刀和合金凿刀。钻石刻刀体形似笔,于笔尖嵌一颗钻石,钻石的高强度使其能在光滑的瓷面上刻画极其细微的线条,其笔尖刻画的线条也十分细腻流畅,因此,在刻瓷艺术中,钻石刻刀常常用来刻画比较精细的部分,比如人物面容、肢体细节、花纹装饰等。

合金凿刀分为刀头与刀柄两部分,刀头为钨钴合金。钨钴合金是碳化钨和金属钴合成的高硬度合金,具有高抗弯强度、高抗压强度和极强的韧性。刀柄则由一般的钢筋构成,与刀头相焊接。焊接之后,刀头可按照不同的使用需求,在高速碳化砂轮上磨成不同的刀型。

刀型主要有平刀、斜刀、尖刀、划刀。

同绘画一样,点、线、面也是刻瓷艺术的基本艺术元素,集点成线、集线成面。平刀的刀刃与刀柄成90°,落刀划出的为线,多线组合成为面,因此常常用来刻画大块面。同时平刀也分宽窄,所以可以用来操作绘制大小不同的画面,用途十分广泛。斜刀,顾名思义,刀头是由一个斜角组成。因其角度尖锐,所以可以用来绘制精细的点和线,比如人物的面部细节、鸟兽的眼睛等。

尖刀的刀头则呈现为一个锥形,因此是用来凿刻点状的。按照击打力度的不同,可以控制其凿刻出深浅不一、面积大小不同的点。常常用于肖像的凿刻和不同画面的明暗、远近层次之间的点染和过渡。

划刀与尖刀类似,多用于细部的修正与线条的加粗。

锤是作为与凿刀成套的工具存在的。其材质主要为不锈钢或者其他硬度比较高的金属,质地轻盈,便于握持,可分为轻锤和重锤两种。锤主要用于施力,因此对刻瓷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刻瓷时,一手持刀,另一手则持锤敲击,在瓷面的原稿上用锤一点一点敲击出点,构结成线,在此基础上方能绘制成块的画面和完整的图画。下锤的力度应十分讲究,否则将有毁坏瓷面的危险。

除此之外,随着现代制造业的不断进步,刻瓷工具也与时俱进,产生了诸如电动摩笔、电动凿刀之类的新型刻瓷工具,与艺术家的手工技艺相结合,相得益彰,大大助力了刻瓷技艺艺术效果的表现。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受艺术家的个人创作倾向和不同的艺术风格的影响,刻瓷艺术的技法也是分门别类,总体上比较复杂。但是从绘画基本原理的角度出发,依据点、线、面的构成,则仍可将其分为三类,即点刻法、线刻法和面刻法。

点刻法是以凿刀中的尖刀先于瓷面刻点,然后集点成线或集点成面。通过凿点的深浅、疏密、大小、排列方式的不同,表现出所刻物体的整体明暗分布和造型态势。

线刻法按照所用道具的不同,可细分为三种。首先是尖刀刻线法,刻瓷者使用尖刀刻点,然后通过点的排列构成线,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落刀富于变化,虚实结合,错落有致,刀力遒劲,富有金石韵味。其次为平刀刻线法,平刀本是垂直焊接的刀头,但是通过握持角度的变化,可以使其斜置于瓷面之上,以尖锐的角度与瓷面接触,然后刻出点。此种刀法的运用,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握持平刀角度的不同,而刻出宽窄不一的线,从而使刻出的画面拥有较强的对比性和节奏感,避免了死板、僵硬的线条构造。当然,因为斜刀的刀头也是拥有角度的,也符合倾斜刻线的原理,所以此种刀法也可使用斜刀来施展。最后是钻石刻刀刻线法。此种刻法与前两种刻法迥异,其使用钻石刻刀均匀刻线,所参照的技法类似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白描”。其目的就是单纯地进行线条勾勒,不另加渲染,只求用写实的笔法描绘出事物的本形,因此所刻出的线条是粗细相同、一气呵成的。

面刻法是用刻刀凿出较大的面,属于一种整体性刻法,其手法与线刻法类似,以刻刀的不断移动形成一条条紧密排列的线,常用来表现大面积的渲染和对意境要求较高的图案。值得一提的是,运用刻刀的手法在面刻中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刀柄或手腕的转动角度决定了刻刀落下时可以刻出多种不同的线条组合,例如放射状、扇状、羽鳞状等。结合刀的捻转,面刻也可与线刻相互转化,实现由面转线和由线转面。除了利用刻刀之外,面刻也可使用碳化硅磨棒和碳化硅磨石,直接抹去瓷面上的釉面,形成一个粗糙的表面,以此来表现较为粗犷和模糊的图案,表现出一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在刻瓷的实际操作中,需要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刀法。因为一幅画面的完成需要多种刀法的组合搭配,需要多种技艺的充分发挥,才能表达出多层级的艺术效果。刀迹可以表现出物体的质感,刀法可以表现出中国水墨书画的笔底意趣和金石雕刻古朴雄浑的意味。刀法也讲究一气呵成,做到刀断气不断,形意相连。

三、刻瓷艺术的艺术风格

刻瓷艺术虽然秉承了书画艺术的基本风格,但是以陶瓷作为原材料,具有自身独有的刻画工具,这一特点使其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毫无疑问,刻瓷艺术具有水墨画的笔墨情趣,但是使它更为特别的则是其具有的金石韵味。

众所周知,刻金、刻石作为艺术形式,也是用刀在金属、石料上刻下图案,刀刻在金石上,使其表面产生剥落和形变,由此将画面雕刻而成,从而使作品具有古朴、苍劲、浑厚的力量感。刻瓷艺术的原理也是如此,只不过将金石换成了陶瓷。而陶瓷的表面质地坚硬,上敷釉层,所以刀刻处常常产生瓷崩现象。受瓷盘性质和刻画力度不同的影响,瓷崩现象也是各有不同。只有熟悉瓷盘的特性,熟练掌握刻画力度,才能让瓷盘产生理想中的瓷崩现象。而刻瓷艺术的金石韵味,正是来自这一独特的瓷崩现象。在斑驳不平的陶瓷表面,被刻去的部分呈现亚光效果,与光滑的瓷面形成鲜明对比。并且,倘若用手接触,可以感受出瓷盘表面的凹凸不平,说明刻瓷作品是立体的艺术。这一特点无疑更为加深了刻瓷艺术的金石韵味。

综上所述,刻瓷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独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决定了其有着自身无可比拟的艺术价值。艺术价值是历代刻瓷艺术家不断创造发扬而来的。随着陶瓷行业的不断发展,刻瓷艺术也在不断随之发展。未来的刻瓷艺术自然也一定会迎来新的挑战,实现新的发展。

作为工艺美术的一种,刻瓷艺术应当不断改良自身的创作工具,并且坚持特立独行的艺术风格。一方面,刻瓷者应当将刻瓷技艺的传统不断加以研究和继承,以保持刻瓷艺术所代表的民族和社会文化;另一方面,也应当不断接受新的工业技术、新的社会审美文化的洗礼与改造,不断对刻瓷艺术加以完善和改进。在艺术风格的表达上,艺术家更要努力探索个人风格,拓展刻瓷的艺术内涵与价值,创造出令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刻瓷作品。

猜你喜欢
刀法刻刀金石
金石不朽 承载灵渠千年记忆
新增编委介绍
赤子之心 金石留痕——记旅美华侨、金石名家汤成沅先生
以铜为纸 以刀代笔
转一转,日期早知道
刀法
冷热
趣图
胡同里的传奇
胡同里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