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金融服务加快渗透老人生活

2021-11-13 09:10郭子源
记者观察 2021年24期
关键词:专属金融服务现金

文 郭子源

“让老年人更好地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一直备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老年人如何跨越数字鸿沟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之一。金融领域的“适老化”服务改进也在稳步推进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持续整治拒收现金

一些老年人不习惯用、不会用移动支付,因此,充分保障其现金支付的权利至关重要。实际上,自去年四季度至今,监管部门一直在持续推进拒收人民币现金的整治工作,并鼓励消费者及时投诉举报。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公告显示,2021年二季度,央行依法对18家拒收现金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作出经济处罚,处罚金额从1000元至10万元不等;被处罚的单位包括公共服务机构、医院、景区、停车场及保险公司等。

调查中,记者走访了北京地区的多家商场、超市、便利店、药店。当记者问及无法手机支付、能否给现金时,以上经营主体均表示“没问题”,且准备了充足的找零现金。但记者也在一部分便利店发现了一个新问题——由于广泛推行“扫码自助结账”,店员通常仅为2人。这2人除了负责人工结账,还要处理引导、点单、备货等多项事务,导致着急离店的消费者必须选择移动支付,无形中降低了现金支付的可行性。

种种不规范问题正在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近日,央行相关负责人重申,拒收现金既损害了人民币的法定地位,也损害了消费者对支付方式的选择权。“拒收人民币属于违法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且不得炒作‘无现金’概念。”该负责人表示,央行将继续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要求,坚持宣传引导与严肃惩治相结合,持续推进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工作。

金融服务有“老年专属”

除了要保障“不习惯、不会用”智能服务的老年群体的合法权益,对于那些“愿意用但不太精通智能服务”的老年人来说,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金融服务体系和服务细节。

记者获悉,多家商业银行已将“老年客户”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相继推出、升级了“老年专属”金融服务。具体做法,一是强化账户安全保障,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从智能安全检测、电信欺诈账户识别、可疑转账汇款人工干预、账户资金变动提醒等多方面,加强老年客群金融服务的安全保障。二是营造便利渠道服务,为老年客户提供包含电话银行人工客服助老专线、手机银行幸福生活老年专版、服务网点“工行驿站”敬老服务在内的专属服务。三是力推财富保值传承,从安全稳健角度出发,提供“福满溢”专属存款、适老保险、主题贵金属产品和专享优惠。

中国工商银行还打造了适老“尊享权益”,向老年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权益增值服务;同时,每年在重阳节、春节等节日,选择老年人关注度高的主题,开展长效主题活动,如金融安全、养老社保、健康养生、中华文化、出行旅游等。

“除了金融服务自身,我们还联合政府、企业、社团等单位,努力将金融服务嵌入老年人的多个日常生活场景中,增加金融服务的触达频率。”工商银行个人金融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领取养老金、就医购药、社区养老、交通出行、日常消费、娱乐休闲等多场景服务需求。

“在数字时代,我们更应让科技进步与老年群体的美好生活相融合,银行提供的服务应该是有温度的、密切结合老年群体需求的。”中信银行业务总监吕天贵表示,根据老年人常用的生活场景,该行将老年专属金融服务细分为六个板块,即财富、健康、优惠、学院、出游、舞台,服务体系已覆盖北京、上海、郑州、成都、西安、杭州、南京、武汉、合肥、沈阳、哈尔滨等50余个主要城市。

此外,已有多家商业银行开始聚焦“3公里内生活圈”,根据老年客户在手机银行上的定位,为其推送3公里内商户的优惠券,覆盖超市、菜市场、蛋糕店、药店等老年人高频生活场景,进一步扩大了非金融服务的服务半径,让非金融服务更加“触手可得”。

猜你喜欢
专属金融服务现金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H银行“非金融服务”平台运营策略
被饭店套牢
被现金券套牢
青海省设立4957个惠农金融服务点
专属“水晶鞋”
平凡女孩的专属大片态度
专属90后的青春色彩
南方现金通业绩领跑“宝宝”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