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MV中剪辑点的甄选原则

2021-11-13 09:10田华李露露
记者观察 2021年24期
关键词:手法节奏情感

文 田华 李露露

对于音乐MV而言,故事的戏剧化冲突、交叉式结构在内容上始终强调完整和独立,且在文本编排上也更依赖电影化的叙事手法。鉴于此,音乐MV在后期制作阶段要想确保镜头切换的自然与流畅就需要在歌曲旋律、节奏等方面进行准确解析,只有如此才能准确定位剪辑点,进而让音乐MV的传播效果最大化。

准确解析音乐旋律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一部MV中导演更为注重故事的创意能力和画面的视觉表现效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二:第一,碎片化的时间正在影响受众赖以形成的传统阅读习惯,这使得观众较难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专注于一则新闻或者是一部短片;第二,画面的视觉表现方式已经成为能否吸引受众注意力的主要因素,这也是为何要求精心选择拍摄场地、精心搭建拍摄场景、精心制定镜头脚本、精心完成后期制作的主要原因。再如,画面的调色,MG动画的设计与制作,各类影视剪辑手法的综合运用等也是进一步增强画面唯美感的手段,至于各类灯光照明光线效果的运用亦是如此。

那么,如何才能使音乐的旋律与剪辑点保持高度对应呢?

准确把握主要情节,在音乐MV中,故事的讲述思路通常都会遵循事件发生的基本规律,情节的起伏跌宕也与音乐的旋律紧密联系。通常,对于微视频而言,主要情节常存在于整个故事的中部,剪辑的节奏或者手法也会在这一部分被得以充分展现或者体现。一般来讲,如果故事的高潮部分尚未在这一部分发生,那么就要少使用定格、延时、闪回等技术性剪辑技巧,如果一味直切就会很容易破坏故事的完整性,进而造成故事讲述出现歧义,也很难把观众的真挚情感从凌乱的素材中完全激发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故事的主要情节出现的时间点往往可以用于故事的整体段落划分,由此也就准确找到了画面的剪辑点。

准确把握主要情节前后的内容,如果这部分内容速度正常,旋律也比较优美,就可以使用闪回、闪白、跳切等技术性剪辑手法实现画面的自然转场。

正如只有认真听完音乐才能静下心来回忆MV中的那段让人为之感动的故事一样,每个细节,每条线索,每个画面之中的各类元素都能成为观众准确理解MV的角度和渠道。有时候,前期拍摄的素材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细节缺失、构图混乱、色彩杂乱等,都会给MV的剪辑带来障碍,所以要想准确定位剪辑点就要对音乐的旋律进行精准解析。

精准把握音乐节奏

无论是叙事性MV还是抒情式MV,电影化的叙事手法不可或缺,这是一部MV增加质感、获得美感、激发情感、提升动感的主要手段。对于它的画面,内容上的构思自然无法脱离歌词,从歌词中联想到一个故事,让故事中的情和爱又透过歌词予以阐释,这是MV的基本特征。

然而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镜头的持续时长和切换速度会直接影响整部MV的节奏,对于那些音乐节奏快的歌曲,画面的切换速度也会呈现出快节奏的特性,当音乐与画面在节奏上呈现出统一性,MV的整体传播效果才能最大化。相反,一旦节奏上出现了不一致性,那么声画不同步等一系列问题也会随之发生,MV的画面看上去出现跳跃感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

音乐的节奏有舒缓,也有紧张,还有急促,节奏不同,营造出的气氛也就会存在诸多差异。另外,MV的画面和情感也会随着节奏变化而出现诸多异点,由于音乐节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部MV的情感表达,因此在创作音乐MV的过程中必须深挖歌曲中的隐形情感,还要想方设法对其创作的背景展开详细的调查,争取对歌词中所描述的故事和歌词中饱含的情感做出最客观、深刻、全面的阐释。

在MV中,画面的含义有三个:首先是内容,它是各类故事和情感的载体。内容即情节,好的故事必然有好的故事情节,这是剧情类MV的基础。其次是拍摄方式,包括景别、构图、镜头运动、长镜头等,甚至还有虚拟技术、MG动画制作等,这些技术性因素会影响画面的美观度,也会给后期剪辑带来难度。第三,镜头处理,例如定格、调色、升降格等,它主要是对作品进行整体包装。音乐节奏的变化会使画面编排思路出现巨大差异,它对MV的影响贯穿了整个创作过程,这就要求MV制作者要能够从整体上统筹把握音乐的节奏与画面的节奏之间的对应关系,避免出现画面“无米之炊”的窘境和尴尬局面。

巧妙实现场景转换

美国著名电影人史蒂文·卡茨在《场面调度——影像的运动》一书中指出导演在进行任何一个场景的调度时需要考虑三个要素:叙事性要素、戏剧性要素和画面要素。

叙事性要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故事情节,这是构成作品的基础,也是各类情感赖以依存的载体,缺乏足够有创意的情节就如一个人只有躯体而没有血没有肉,更没有思想和情感。戏剧性要素理所当然就是故事中的各类冲突,故事没有冲突就好比烧菜没有盐,缺乏足够让人为之称赞的味道,所以没有戏剧冲突的故事即使是真实的故事也很难得到那些挑剔的观众的认可和好感。当然,这些戏剧性镜头往往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又可以分为视点和戏剧性重点两个方面。一个人可能会孤独,一群人可能会烦躁,也有可能是前部分烦躁后面疯狂,中间转换的过程就带有了一定的戏剧性成分,所以情绪色彩自然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场景中的情绪会影响到后期的画面剪辑,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不可能用一个长镜头去完整记录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这会让观众感觉到单调,感觉到厌烦,感觉不到影视在精神上给他们带来的满足。在MV中,拍摄手法主要分为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手法,对故事的叙事也会按照这两种拍摄手法进行,表现主义侧重戏剧点的制作,而现实主义更倾向从平实的生活中获得画面,尽管这两种表现手法有着天壤之别,创作理念也存在着巨大冲突,但在场景转换和调度这一层面上却是共通的,即场景的调度要有利于保证事件叙述的连贯性。我们可以采用对比景别的方式实现画面在不同的场景间来回切换,当然灯光、美术、镜头的选择和后期剪辑也都是用来控制戏剧性重点的辅助表达手段。

在MV的现场实景拍摄过程中,处理空间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这三种方法将一个动作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内动作都可以与其他场景组合在一起,也可以实现交织剪辑。

第一种是在动作性镜头的中间分切画面,然后再把分切开的两个画面中间穿插进去其他镜头,这可以产生一种同时刻不同场景、反复交织带来的快感,也可以增加情节的悬念度,毕竟一个完整的动作被拆分为多个镜头来组接,这本身就已经实现了场景的转换,至于它产生的效果则需要具体考虑它的情节了。

第二种是在一个动作完成后再切换场景,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很多MV 都习惯在动作结束后的场景中使用留影的手法。留影指的是在一个场景内的动作完成后使之持续特定的时间而没有即刻切换画面,这种手法可以在观众心中唤起一丝回忆或者是一种心理上的留恋效果,就像一个人回到了离开许久的地方,他总想多驻足、多停留一会,因为此时这个地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会把他的思绪拉回从前,慢慢回忆,慢慢品味,慢慢思考。

第三种就是跟随画面中的主体并随着主体的动作变换实现场景的自然切换。在一个场景中,主体会时刻改变行走路线,也可能会在一个场景内来回走动,画面可以一直跟随主体移动,实现场景的切换,也就是说主体的运动为我们找到了一种场景切换的剪辑点,当然这主要是由长镜头来完成的。

如今,在音乐MV创作领域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拍摄手法——趋向主义,这种创作手法属于开放型表现主义,即允许演员在场景内根据个人的理解和对歌词的解读来回自由移动,拍摄者会实时改变拍摄的角度、构图和景别,以一种相对宽松、相对开放的手法进行创作。在新媒体时代,各种新的创作理念相互交织、相互碰撞,这也为MV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由于受众的碎片化时间和碎片化阅读行为,MV要想持续保持观众的注意力就不得不在形式上和表现风格上进行新的探索。

猜你喜欢
手法节奏情感
拟人手法真多情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画与理
节奏
七步洗手法
情感
轻快漫舞
台上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