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和传承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11-14 23:31李月英
戏剧之家 2021年18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物质

李月英

(商丘市文化馆 河南 商丘 476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在实现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方面,我们需要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目前,各级政府部门都十分重视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倾注了诸多努力。但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投入力度则依然不够,个别传承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资金和技术方面比较匮乏,相关法律法规也并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普查力度。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效果并不理想,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已经失传。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需要提高重视程度,根据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制定针对性的保护计划,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给予资金技术等支持,保障文化传承,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道路。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一)保护意识落后

商丘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历史、文化、科学与审美等重要价值。但是,社会就业结构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使大多数非遗项目的从业者和需求市场快速萎缩,生存困难;年轻人不愿意传承学习,传承困难;现有非遗传承者文化水平一般,对申报保护所需的文本写作、申报片制作等知识了解不深。非物质文化遗产看不见摸不着,很多项目靠的是耳濡目染口传心授,因为种种困难,一些非遗项目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就逐渐消亡,像一些传承人年老体衰,人亡艺绝的风险很大。

(二)重申报轻保护

国务院在《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虽然文化主管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中投入了诸多精力,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仅仅靠文化部门一己之力是不够的,还需要科研机构、专业院校和社会的团体共同参与才能达到目的,因此在保护工作中需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但是目前的部分保护工作并未落实到位,致使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依旧面临着无人传承的困境。

二、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一)明确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制定针对性保护计划

开展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首先需要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根据这些内容特点、发展情况、诞生朝代等内容制定针对性的保护计划,提高政府的重视程度,加大普查力度,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项资料,为保护计划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可以采用文献调查法、实践考察法、咨询专家等多个方法,了解黄河流域所孕育的不同民族,以及这些民族文化的发展,多个方法相结合,掌握黄河流域各个朝代诞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至今依旧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寻根溯源,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诞生发展传承,整合各项资料,提高保护意识。

例如黄河号子,它是河南省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实现它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河南省开展了关于黄河号子的文艺表演活动,选择的场地也是人流量比较大的艺术中心广场和旅游服务中心广场,这样具有代表意义的尝试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获得更多人的关注,还展现了河南省的文化特色。基于此在制定保护和传承措施时,可以从旅游文化宣传这一角度出发,将黄河号子编排成大型的文艺汇演节目,将其加在旅游文化宣传网站和手册上,吸引游客观看。当然还需要做好黄河号子的文化资料整理工作,创新空间载体,查询历史资料,尽可能地还原黄河号子的原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二)利用信息技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

黄河流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这些非遗文化成为流域内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如甘肃省,把“非遗+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了非遗扶贫就业工坊106 家,吸纳就业4700 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81 户、2246 人。现如今是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互联网获得信息,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基于此我们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扩大宣传,提高人们的重视程度,吸引更多的就业者加入。黄河流域流经多个地区,多个民族,诞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多种多样的。针对这一情况,各级部门可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属网站,在这一网站中包含了各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拍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纪录片,在网站和其他视频平台播放、宣传。也可以利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程,收入学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论著,充实网站内容。通过定期开展相关活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工作,提高网站的浏览量,实现信息的广泛传播。当然各地区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注册微博官方账号,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做好新媒体平台的运营工作,定期发布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频文章,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相结合,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另一层面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如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 深受社会大众喜爱,他们会通过视频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开设抖音、快手账号,搜集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艺人,将他们制作的过程拍成短视频发布在账号上,实现信息传播,使更多的人们关注到这一文化。又或者开设科普类视频,由专业人员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由来以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吸引社会公众参与到保护和传承工作中。

(三)政府应当加强扶持和保护力度

各级政府应当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结合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完善自身的相关政策,做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扶持力度。首先需要加大投资力度,根据保护和传承工作的需求优化资金的使用。其次可以由政府牵头举办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活动,引导各阶段的学生参与到其中,开展积极的学习,并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的过程中,从学生入手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并建立一定的兴趣爱好,使得一部分学生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工作中,解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传人这一困境。再次,政府可以和当地的文化机构合作,举办非遗节、非遗博览会等,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节当中。通过文化节中的各类节目展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加上各地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能够积极配合政府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

(四)建设相关的文化节目,利用明星影响力加大宣传力度

近些年,部分综艺节目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追捧,例如《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在节目中,邀请了一些专家和明星,讲解中华民族遗留的物质文化遗产,并结合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展现了真实的历史环境。基于此,中央和地方的电视台也可以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专栏,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代表性传承人和明星共同讲述故事,并演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创作过程。每一期节目讲述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利用明星的影响力,扩大节目的影响力,提高节目流量,使更多的人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积极参与到保护和传承工作中,提供一份力量,解决发展困境。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下,应当加强对黄河流域各区域的调查工作,通过加强普查力度了解黄河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政府、群众、媒体等多个方面入手,做好保护工作,实现文化的传承。当然做好这一份工作,同样也是实现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延续,保护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同样也能影响后人的发展。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挖掘出黄河流域中包含的各个年代的不同文化,并通过新媒体做好宣传工作,使人们能够加深对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知,并通过积极的学习,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当然各级政府也应当提高重视程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有效的保障,留住民族的记忆,实现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