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设计

2021-11-14 14:20姜天梅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7期
关键词:碧草情深蒙古族

姜天梅

教材分析:

《草原》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

涯碧草话斜阳”结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回味空间。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自主读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形式,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积累美的语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

2.通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3.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的意思,积累课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下笔赞美草原的美丽。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  激情导入

1.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听一听歌曲里唱的是什么地方?播放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高原辽阔的大草原。(板书课题:草原)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家、作家,有“人民艺术家”称号。著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猫城记》《骆驼祥子》及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写作背景:1947年9月12日,老舍在青岛山东大学一次休息时写下了本文,记叙了自己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当时他在那儿租了一家平房,作为他安静的写作与创作戏剧文学的地方。1961年10月13日发表在《人民日报》。

明确目标,默记目标

课件出示目标,全班齐读:

1.我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三、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情况

四、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先自由朗读全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比较难读的词语,要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 ,边读边思考:说一说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去写草原的?分别是哪几自然段?看看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老舍先生游览完内蒙古大草原后的感受把它画下来请你说一说:

(学生自由读)(假设学生回答:景色美  人热情)(板书:景色美  人情美)

2.学生说难读的词,课件出示词语:(迂回 渲染 勾勒 新鲜 明朗 渲染 勾勒  低吟 回味 翠色欲流  一碧千里)指名认读生词。

五、自主学习,感受美丽的草原

课件出示学习任务: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是怎样的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默读第1自然段举手回答。

1.学生汇报,细细品读,教师适时点拨。

A课件出示: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练习用“既......又.....”说话)

B课件出示: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板书:清新明朗)

C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1)师:(板书:一碧千里)你读得太好了。你能不能给大家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生:小丘是绿的,平地也是绿的。眼前是绿色,远一点的是绿色,再远一点的也还是绿色!草原非常遼阔,放眼望去,草原如同一张巨幅的绿色绒毯,一直铺到天地相接的地方。 放眼处处皆绿色。

(3)师:我们都要像他这样读书,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D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同学们,课文中还有一个形容绿色的词语,赶紧找一找。“翠色欲流”(板书:翠色欲流)

(2)这句话写的是什么?谁能用自己的手来表现小丘柔美的线条?

(3)缓缓地高起,又缓缓地低下,就像是绿色的——波浪。沿着这条波浪般的线条放眼望去,就觉锝整个绿色的草原在流动,所以作者说“翠色欲流”。

(4)师:你能把这种柔美的感觉读出来吗??这段话给怎么读?(慢一点、轻一点、优雅些甜一点)这绿色向周围慢慢扩散、渗透、流动。请你们轻声再读“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感觉会更好。读出了这种自然、流畅、轻盈意蕴.齐读

E、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1) 感情朗读 ,草原上这幅巨大的绒毯仅僅是一种绿颜色吗?

(2) 这里的色彩太美了,出示画面。这是什么修辞?(比喻)

(3) 同学们,再反复读读这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字作者用得最为巧妙?

(4) 是“绣”字!(你是一个用心读书的孩子)她找的很准,为什么“绣”用得巧妙?

生:因为内蒙古草原的景色就像画一样

师: 如诗如画,羊群本因为吃草无意地走来走去,可在老舍的笔下它们就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为草原这块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巨幅绿色绒毯上的图案在不断变换,真是奇妙!

F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说修辞,体会美景。(板书:情趣无限)

(2)感情朗读。

过渡:静静地望,细细地品,面对这番美景,此时此刻老舍先生他怎么了?难怪老舍先生会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全班齐读句子:“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这是作者的两次抒情,一次要高歌,一次要低吟,两种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心境。

说一说,作者想高歌什么?低吟什么?(作者初入草原,从整体上看到草原美丽开阔,所以满怀豪放之情,想要高歌一曲,既而深入草原,被草原美景所陶醉,所以想坐下低吟小诗。)

2.感情朗读  回味草原美景(出示课件)

配乐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必须掌握的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知道那个富有诗意的结尾吧!齐声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导入新课。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诗意的结尾不仅点出草原的美——“天涯碧草”,还点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蒙汉情深”,接下来请走进草原,

二、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

课件出示学习任务:草原的天很可爱,地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小组内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再思考“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汇报交流(出示课件):①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预设:引导学生体会比喻修辞手法的妙处。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眼前所见之景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可指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比喻句。)(板书:欢迎远客)

②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预设:引导学生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让学生说说,如果他们在现场,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③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预设:教师示范读,读出这句话中的深情厚谊。再请学生读,引发思考:读这个句子,大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不停地握手,听到了不停的欢笑声,感受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和热情。)(板书:亲切相见)

④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如何理解“会心的微笑”?)(说明我们与蒙古族人民都很开心,大家亲如一家人,都懂得民族团结互助的道理。)

⑤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板书:热情款待)

⑥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

预设:出示套马、摔跤、民族舞蹈图片,让学生了解蒙古族同胞特有的活动。这些都是蒙古族人民最喜欢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族人民力与美的展示。(板书:联欢话别)

2.情感升华,体会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出示课件:“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逐字逐句理解。(出示课件)

“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是指蒙古族人民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草原;“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下,在那天涯碧草之上,大家亲切地交流着。

(2)学生试着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蒙古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谊很深,哪里舍得马上就分别呢?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3)体会这句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处处都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三、回顾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出示课件)

用自己的话具体说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

1.“蒙汉情深”表现在,表现在,还表现在……

(蒙古族人的远迎、蒙古族人与我们的热烈交谈、蒙古族人与我们的依依惜别)

2.发挥想象,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站在茫茫的大草原上,面对着渐渐西落的太阳,作者会说:、、、、、、、

3、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现在再让我们来看看整篇文章,课文的第一段在写草原的风光美,第二段则在写草原的人情美,那么,这两段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不管写景也好,写人也好,都抒发了对草原的赞美之情,热爱之情。作者就是从两个侧面,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板书: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五、拓展延伸(出示课件)

积累有关描写草原的古诗词。

六、回顾目标(出示课件)

七、板书设计

猜你喜欢
碧草情深蒙古族
樊莉
早春即景
18慈母情深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药王谷石林
岁末感怀
峡谷情深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6万字的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