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制造的期刊“差序格局”助长学术研究功利化

2021-11-15 04:14本刊编辑部
社会观察 2021年6期
关键词:功利化学术研究学术期刊

近年来,针对学术期刊在学术评价体系中的作用,学界议论纷纷。一些批评学术评价过度依赖学术论文发表的观点确有一定的道理,但那种认为学术期刊掌控学术评价权力的观点则纯属一大误会。

学术期刊本身对学者没有“考核”的功能,也不会对学者分三六九等,学术期刊的使命在于发现具有创新性的论文,并协助学者将论文优化、完善,最终发表出来。如果说学术期刊掌握了学术评价权力的话,那么他们所掌握的最大的权力就是发现好论文并对论文“锦上添花”。除此之外,学术评价的权力恐怕多半掌握在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管理部门手中。

众所周知,为了对科研人员进行考核,多数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部门都制订了本单位的“顶级期刊”“权威期刊”“核心期刊”等指导目录。而且,某些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还拥有专门的学术评价机构,定期发布“入围”的期刊目录,于是“入围”的、“半入围”的,还有“未入围”的各类期刊,形成了学术期刊阵营特有的“差序格局”。在这种格局体系中,学术期刊不仅没有学术评价权力,而且其本身也是被评价的对象。

学术期刊的“差序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期刊办刊质量的差异和分化,为学术评价和科研考核提供了方便操作和相对客观的尺度和参考。但是,期刊“差序格局”中存在的某些异化现象,也有可能助长学术研究的浮躁和功利化倾向。

因为,当前的期刊“差序格局”已不仅仅是一种学术期刊的圈层分布,更是一种极度不均衡的利益分配格局。众多科研管理部门以发表论文的期刊级别来认定论文的学术水平,将高额的科研奖励和职称晋升条件与“顶级期刊”“权威期刊”“核心期刊”等挂钩。由此,研究者也如同市场的“经济人”,对“顶级期刊”“权威期刊”“核心期刊”趋之若鹜。然而,期刊优质资源毕竟稀缺,竞相追逐发表的热潮由此而生,甚至呈现出恶性竞争的不良态势。我们可以看到,专门针对某些期刊的学术公关活动频仍,一些粗制滥造的论文被制造出来,学术内卷化严重,学术研究浮躁化、功利化倾向愈加泛滥。

学术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真理,并以真理引导社会大众。学术研究需要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多元的学术评价体系,需要一个学术期刊和学术研究良性互动的生态环境。如果学术界充满了功利之心,如何指望学者去发现真理,更遑论引导普罗大众了。

猜你喜欢
功利化学术研究学术期刊
哈尔滨音乐学院“学术期刊”创刊暨《北方音乐》改版启事
新创办的学术期刊发展探讨
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第一道门槛——以《红楼梦》新近失范研究为例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university English
追求一流大学建设不能功利化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功利化及其主体性失落
数字生活方式对高校教师学术研究之影响
幼儿园绘本教育功利化的问题及对策
对“无功利化阅读”的思考
当代艺术档案的认识与收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