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警惕不正家风下的变相利益输送

2021-11-15 04:49
廉政瞭望 2021年20期
关键词:亲属违纪监委

近段时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的受处分领导干部中,涉及家风问题的不在少数。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书记、董事长尹家绪,“贪婪自私,家风败坏”,“支持、纵容亲属违规经商谋取巨额利益”,“将本单位的盈利业务交由亲友经营牟取私利,致使国家利益遭受巨额损失”。

江苏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王立科,“长期安排多名公职、现役人员为其及家人提供服务”,“默许亲属利用其职权谋取私利,腐化堕落”。

贵州省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王富玉,“生活奢靡腐化,道德沦丧,家风败坏”……

从查处的案例看,领导干部家风不正导致“贪腐夫妻档、父子兵”“全家腐全家覆”的悲剧有不少。这其中,领导干部对家属和亲人失管失教是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领导干部自身的腐败变质。

正如一些违纪违法领导干部的忏悔:“我如果能够严格秉公用权,家人哪有腐败的空间?”一些领导干部以上班忙、对家人有亏欠等为借口,想方设法让家人享受特权或获取资源,纵容、默许亲友利用其职务影响谋取私利,其本质都是公权私用,将公权力变成了为家庭谋私的工具。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强调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是多余的,预防腐败犯罪只能靠刚性的制度约束?

必须认识到,制度不是万能的。一些贪官打制度的“擦边球”,将腐败行为“隐蔽”处理的现象,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且往往是伙同身边的亲信来实现。

江西省委原常委、赣州市委原书记史文清之子史家昌是一个三流画家,但他的一幅画竟能卖到三百多万元;陕西省委原书记赵正永的女儿可以在陕西6家商业银行频繁更换岗位,到处拉存款业务,银行给予她的奖励一年达两千多万元。这些看似“合法”的费用支付,其实都是变相的利益输送。

家风败坏,让这些腐败问题藏得更深,也让领导干部在违纪违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果家风清正,这些腐败问题便没有滋生的土壤。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不敢”是前提,“不能”是关键,“不想”是根本。任何人的家,都不是“藏污纳垢”的地方。好家风的润物无声,能为领导干部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线,甚至一定程度上弥补制度的不足。

今年是换届之年,一些地方已经认识到,必须筑牢新提拔干部的家风“后防线”,要把家风建设融入对新提拔干部的要求中来。

海南省委举行新提拔和进一步使用干部“家庭式”廉政谈话会,135名新提拔和进一步使用省管干部、159名干部的配偶和成年子女参加。江西省纪委监委结合部分领导干部夫妻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联合省妇联向全省新任省管干部家属发出一封书信,要求领导干部管好亲属,提醒家属当好家庭监督员。

这看似是较为柔性的制度保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演变成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成为领导干部内心的自觉认同,承认制度规矩的规范执行“本来就应该这样”。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有温度的,也是有力度的。

猜你喜欢
亲属违纪监委
四川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名单(55个)
国家监委、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联合发布5起行贿案例
什么?亲属之间不能相互献血?
高中体育专业生的违纪心理分析
官员三类形式办喜酒算违纪
广安区节后一上班 开展违纪线索“回头看”
English Abstracts
狗也怕醉汉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认知功能调查
教育部:对各类违规违纪办学行为绝不姑息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