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

2021-11-15 04:49
廉政瞭望 2021年20期
关键词:水军民意年轻干部

基层闲人的五种画像

近年来,基层作风建设走向深入,但在一些地方,基层忙闲不均、人员闲置的现象依然存在。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闲下来的基层干部呈现出五种类型。

上推下卸的“二传手”。中部某省一镇干部认为,自己所在的乡镇,领导干部受到的约束较少。“除了书记镇长和2名刚上任的年轻干部,其他领导干部甘于当工作任务的‘二传手’,事情都交给专干去做。”在基层领导班子成员中,干部“不服管”的情况也有发生。

升迁无望的“老前辈”。干部群体中,个别资历老、年龄大的干部容易对工作产生懈怠心理,觉得自己晋升无望,只想“平平安安占位子,浑浑噩噩混日子”,容易带坏整个单位的风气。个别老干部经常以“不懂电脑”为由推脱分内工作。

得过且过的“隐形人”。近年的年轻公务员队伍中,有一些刚进来就没有太高工作追求和理想抱负的“隐形人”。一名基层干部认为,现在有的年轻干部缺乏社会历练,他们不求实现多大的人生价值,对荣誉、成绩也看得很淡。基层工作队伍中还有不少是临聘人员。一名编外人员认为,身份问题影响了自己工作的积极性。

有苦难言的“背锅侠”。一些年轻干部刚进入基层时很有干劲,但是由于工作容错空间太小,受到处分后导致一些干部的积极性受挫。中部一名干部说,单位一位领导分管信访工作,但他不管不问不教,撒手让年轻干部处理,出了问题就推给一线人员,影响评优评先。

徒劳无功的“大头兵”。任务分配不合理容易造成干部们忙闲不均。贵州某县直机关一名干部介绍,自己在驻村帮扶期间,22人的攻坚队起初没有合理分工,经常“打乱仗”,有的人一天无所事事,很难创造工作业绩。

有少数干部或主动或被动地成了基层闲人,给基层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上要从严从实抓好作风建设,强化对基层队伍的管理。在刚性管理上要见效度,要落实好容错纠错机制,让干部们轻装上阵,同时发挥绩效考评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在柔性管理上要见温度,健全激励机制,增进基层干部在干事创业中的获得感、成就感。

警惕“假民意”带来的“真危害”

近年来,作为民意表达通道,网络舆情反映出许多真实的声音。但当前一些地方对网络舆情产生困惑:某些网络舆情热点还未来得及认真调查,突如其来的“民意”就汹涌而至。一些原本正常的事件,在特殊节点、特殊语境下被贴上污名化的标签——想回应,属子虚乌有;不回应,又举报不断。究其缘由,其中不乏资本操弄流量伪装民意、再用假舆情假民意倒逼相关部门的行为。

针对此,国家网信办发布新修订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重点强调打击虚假信息、虚假流量等违法违规行为,剑指操纵多个平台账号、生成虚假流量数据、制造虚假舆论热点的幕后黑手。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网络水军日益职业化、规模化,炮制假民意的形式在不断翻新。例如,热评、热转、榜单等,过去常被作为捕捉社会舆论和公众情绪的“良器”,如今竟成为网络水军的工具。

养号控评,热评背后藏诉求。一些公司通过有组织、有规模的集体行动,“控制”评论区,发出对自己有利的评论。从购物到买房置业等,养号控评的生意无处不在,负责在各类官方账号评论区控评的“熟练工”,可以轻易实现煽动、甩锅、甚至倒逼删帖等目的。

水军投票,伪造口碑扰市场。口碑关乎利益,与票房、播放量等数据紧密相关。水军的加入,使得干预口碑成为可能,不仅能够粉饰自己,还能抹黑对手。

营销号抱团,制造热点乱舆论。深谙网络传播规律的营销公司层出不穷地制造出并不存在的热点事件,再利用其养大的KOL(关键意见领袖)矩阵,刷出千万级阅读量、百万级转载评论。

需要警惕的是,当花样百出的虚假数据、虚假信息站上舆论风口,营销号、水军公司成为互联网舆论的真正传播和操控者,真正的民意有时被裹挟其中,有时无奈地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重视民意走向,要持续推进互联网内容治理。在重视技术层面的网络安全的同时,不能忽视内容层面的网络安全。大V号召、KOL结阵、网络煽动、对立诋毁、操控舆情等破坏舆论秩序、动辄使人“社死”等行为,必须依法追责。在舆情高涨、群情激愤之时,相关部门更应保持冷静、审慎发言,切忌一味迎合舆论。如果只求息事宁人、按闹分配,很可能迎合的是“假民意”,带来的是“真危害”。

猜你喜欢
水军民意年轻干部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年轻干部面对“三重门”
年轻干部要过“一道坎”
年轻干部要做到“五个过硬”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资深“水军”揭秘行业潜规则
网络水军
水军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
水军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