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2021-11-15 13:45王玉堂李祥彦
支部建设 2021年13期
关键词:信仰规律力量

○ 王玉堂 李祥彦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强烈历史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回顾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入总结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理论成果、积累的宝贵经验、铸就的伟大精神。这些极富有创见性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在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史观。他强调指出,“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党员、干部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学习党史、国史,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当前,领导干部学习党史,最重要、最基本的是深入研读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牢牢把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牢牢掌握打开中国共产党历史之门的金钥匙,不断从党砥砺奋进的百年历史中汲取丰厚滋养、激发奋进力量。

一、在学习党的百年历史中坚定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马克思主义便成为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信仰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是超越世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是一种决定道路、前途、命运的支配力量。正是有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才有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道路上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但是,信仰的确立有一个从认知到接受再到坚定的过程;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同样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再到自由的阶段。党的百年历史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富智慧宝库,承载着共产党人“冒着炮火,追寻真理”的奋斗足迹、“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无悔追求、“金山换不走我的信仰”的顽强品格和“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献身精神。

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在探索中一步一步将国家引向正途;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在总结国内国际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所有这些,不仅靠的都是信仰的力量,而且这一历史进程本身,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光芒。历史之中有信仰。人有了信仰,前行才有方向,奋斗才有力量。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宁肯忍饥挨饿,也要将半截皮带留下来,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内在的力量是信仰;延安时期,大批热血青年“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的豪迈气概,内在的力量依然是信仰。在去年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护士张佳男是援鄂医疗队中的一名“90后”党员。临行前,她的爸爸在她的行李箱里偷偷塞了个小纸条:“去吧孩子。一个人只要有信仰,在哪里都不怕。”就是这样一句朴实无华的话,给了她坚持下去、斗争到底的勇气,同时,也再次验证了这样一个真理:“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李大钊说过:“昔日之国情,即今日之历史;来日之历史,犹今日之国情。”不言而喻,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我们要创造未来的历史,就要在学史知史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让历史中愈发彰显的信仰之光,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

二、在学习党的百年历史中把握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形成、发展以及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承载着前人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就像一面镜子,折射着人类文明进步的轨迹。对此,恩格斯曾告诫世人,轻视历史,无视人类的发展,这完全是一种罪过。“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历史之中有智慧、有规律、有大道。对历史最好的记忆,就是以史为鉴、开辟未来。李世民君临天下23年,一举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大唐盛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深谙“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的道理,善于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执政智慧。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也是一位鲜有人能及的读书人和学史用史、以史资政的大家,他十分善于从故纸堆中总结历史经验、探寻治乱规律、汲取执政智慧,他从《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等历史典籍中读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并通过《〈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对中国革命的规律进行了阐述。1945年,他在与黄炎培的“窑洞对”中,称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并据此提出了“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的著名论断。他常说,“善于总结经验,就是领导者的任务”,共产党人就“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够“一次次绝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后取得了胜利,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成为永远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百年未遇之大疫情。受其影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加速重构,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凡有成绩,无一不是因为遵循了历史规律;凡遇挫折,无一不是因为违背了历史规律。“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一座思想的富矿、智慧的宝库。今天,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感悟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就是要“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从党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长期实践中”中“获得思想的启迪、知识的武装,提高工作本领”,在新时代新阶段,牢牢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把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在学习党的百年历史中激发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营养剂是什么?营养剂就是能量,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百年征程。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学习党的百年历史,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惧艰难险阻、英勇顽强奋斗的辉煌历史。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本身,就是一幅排山倒海、摧枯拉朽的壮美画卷,是一部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史诗,展示的是一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磅礴伟力。在我们党的百年历史上,有许许多多惊天动地、催人奋进的动人故事,处处给人以思想的洗礼、精神的鼓舞和前行的力量;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具有深刻历史印记、鲜明时代特征和丰富思想内涵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不仅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而且具有一种历久弥新的永恒力量,是共产党人砥砺品行、永葆本色的精神钙片。正是有了这种从历史中迸发出来的精神力量,战争年代,面对强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延安时期,王震同志领导的三五九旅,上至旅长,下至马夫、伙夫一律参加生产,硬是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此前人称“烂泥湾”)改造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新中国成立后,从为国之重器呕心沥血的郭永怀、邓稼先等“两弹元勋”到同大国工程一起成长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青年建设团队,从为了“中国天眼”死而后已的南仁东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的焦裕禄到“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的杨善洲,从“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的谷文昌到为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不惧危险、勇敢逆行的钟南山,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前进姿态,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奋勇搏击。在他们身上,洋溢着奋斗的激情,释放着榜样的力量。

通过深入研读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系统学习党的百年历史,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党史观,并以此作为行动指南,追寻党的历史上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而顽强拼搏的足迹、志向、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感悟他们的崇高精神境界和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就能激励我们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对历史经验、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中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历史是现实的根源,是新长征、新奋斗的起点。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切实增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入研读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长期奋斗铸就的伟大精神、成功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宝贵经验,站在历史的深厚基础上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不断续写新的辉煌。

猜你喜欢
信仰规律力量
信仰的真与执着——读《秋瑾集》
信仰
五四时期赴法勤工俭学青年们的信仰抉择
麦唛力量 (一)
找规律
孤独的力量
巧解规律
找规律
怀疑一切的力量
《氮和磷》中的一般与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