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马奔腾建功业
——潞安化工集团推进人才工作纪实

2021-11-15 16:20杨鹏霞郭艳霞
支部建设 2021年32期
关键词:考核人才

○杨鹏霞 郭艳霞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潞安化工集团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要求,顺应山西深化国企改革、推进能源革命的发展大势,锚定企业战略定位,着眼“一核两翼”产业布局,践行“价值成就你我”的企业核心价值观,高瞻远瞩谋划人才发展战略,创新实施“5353”人才工程,大刀阔斧改革人才机制,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能、人岗相宜、自我实现”的人才工作局面,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强化领导 保障有力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潞安化工集团人才事业蓬勃发展、创新成果充分涌流的根本保证。潞安化工集团党委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来抓,以落实《关于进一步构建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方案》为主线,紧盯“机构、资金、考核”三个重点,不断完善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有专门机构保障、有专项资金保障、有跟踪考核保障”的全流程工作格局,为具有潞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了政治保障,充分释放了导向鲜明、上下衔接、创效创优的人才效能。

健全工作机构,确保组织有力。建立了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为组长,党委专职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人才工作领导组,加强宏观调控,注重专业统筹,突出改革创新,优化顶层设计。领导组定期研究和安排部署人才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引进、激励、保障等措施,谋篇布局,抓纲举要,执笔擘画人才强企发展蓝图。

设立专项资金,确保精准激励。设立了产业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优秀人才激励培养力度,确保对转型重点产业人才进行精准支持。同时,各基层单位分别设立了专项人才资金,用于激励和支持基层人才工作,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加大考核力度,确保决策落地。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硬指标”纳入到各级班子考核指标体系,并加强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班子评优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以人才工作责任考核、专项激励、动态督导、梯队储备、长效服务及人才工作考核评价办法为内容的管理体系,使每项重大决策部署、重要方案措施、重点规章制度都落实落地,转化为集团上下人才济济、人心思进,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

分类培养 统筹推进

人才队伍建设是人才工作的中心环节。高端核心人才缺乏是制约潞安化工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之一,特别是专业化重组后,潞安化工集团实现了战略方向、产业机构等全方位转型,原有的人才体系、结构和素质已不能适应转型发展要求。从业人员总量大,高端人才、复合人才、高新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人才结构和人才分布不合理,高端现代煤化工、科技研发等新产业新技术专家型人才、现代化专业市场营销人员严重不足,这些都成为亟待破解的棘手难题。

建立在对弱点与不足清晰认知的基础上,潞安化工集团党委将人才工作紧紧嵌入改革转型发展全局,面向亟待崛起的新兴产业、知识密集型的关键领域、“三大攻坚战”的主战场,以及市场营销的前沿阵地,创新性实施了“5353”人才工程,即:培养引进优秀企业家、科技创新专家、市场营销专家、运营管理专家、“潞安工匠”5 支高端领军人才队伍各100名;培养建设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现场管理3 个科创带头团队各100 名;培养打造管理师、研发创新师、工艺操作师、市场营销师、经济运行分析师5 支专业技术大师队伍各1000 名;培养构建岗位操作能手、技术运行能手、岗位算账能手3 支基础技术能手队伍各10000 名。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通过“5353”人才工程的深入实施,不同专业特长、不同职业岗位、不同能力水平的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在潞安化工集团转型发展蹚新路的时代舞台上,施展才华、贡献智慧,彰显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作用。

放活机制 激发活力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要充分释放人才红利,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关键要破解人才管理机制活力不足、效率不高的难题。潞安化工集团主动对标对表国际国内一流企业先进做法,全面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

引才用智,人才引进方式更开放、更多样。潞安化工集团在人才引进方面,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原则,实行“项目+人才”“平台+人才”的人才引进模式,强化效益意识和柔性引才理念,打破引才的地域身份限制,让优秀的人才资源如五湖四海的江河般,汇入潞安化工的“港湾”。瞄准国际最前沿的煤制油科技,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企业内部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外聘100 多名国内外知名煤化工院士、专家,组建了潞安专家决策体系;与中科院上海高研院、山西煤化所合作开展技术课题攻关,引进了一批国家杰出青年科技人才、中科院“百人计划”人才、特聘外国专家人才等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美国雪佛龙公司的研发和工程团队及国内惠生工程(中国)公司的30 名顶尖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推动产业升级的“最强大脑”。潞安化工集团“引智借脑”,以人才的开放带动企业的开放,将潞安化工建设成为创新人才高度聚集、创新要素高度整合的人才高地。

引进竞争,人才聘用选拔趋向“市场化”“年轻化”。潞安化工集团推行市场化选聘,进一步面向社会打开企业的大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信息化管理、总法律顾问等高端人才、化工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等11 人;实施竞聘上岗,让能者上、庸者下,使人才脱颖而出、流动起来。潞安化工集团组建以来,实行集团总部人员竞聘上岗制。截至目前,在总部各个部门中,90.2%的人员通过笔试、面试等程序竞争上岗。同时,注重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完善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库,使之成为年轻干部成才的“孵化器”、成长的“助推器”。在人才选拔中,更加注重年轻干部的基层锻炼经历,制定出台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激励优秀年轻干部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实施办法等若干制度,从选拔任用到挂职锻炼,从激励考核到职级晋升,为年轻干部搭建起担当作为的舞台,畅通勇攀高峰的渠道。

人才培养对接发展需求更精准,人才成长的渠道更多元。潞安化工集团创造性实施“1+1+3+3”人才培养模式,即根据改革转型需要,每引进一名博士,同步至少配备一名企业优秀导师、每名博士同步联系培养3 名优秀硕士员工、每名优秀硕士员工联系培养1 名优秀本科员工,全面培养、打造高端复合型领军人才;创造性地推行“首席师”制度,在首席师职责、职数、流程、待遇等方面不断调整完善,并将落实职称制度改革同首席师选聘制度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精准培训,制定完善员工教育培训经费管理办法,每年度编制员工教育培训计划,坚持立足实际、专款专用,为各级培训管理机构进一步抓细抓实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根本保障。

济济多士,建功立业;人才蔚起,企业方兴。潞安化工集团“头雁”齐飞、“英才”引领、“工匠”辈出,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人才优势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

猜你喜欢
考核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东辽县严把“五关”扎实做好公务员年度考核工作
一共几个人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智珠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毛遂自荐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