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万计划”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策略探究
——以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2021-11-15 09:14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8期
关键词:广西师范大学古籍课题

马 娴

(广西师范大学 图书馆,广西 桂林 541004)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国务院于2015年底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俗称“双一流”),强调以学科为基础,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造更多学科高峰,支持学校发挥优势,鼓励学校办出特色。为了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精神,贯彻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部于2019年4月发布了《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计划在2019年-2021年,建设1万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万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俗称“双万计划”。[1]“双万计划”是教育部配合“双一流”建设、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举措。“双万计划”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三大办学支柱之一,应当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实现新作为。

1 加强思想引领,服务好学生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高校图书馆应当在学思践悟中下功夫,着力加强理论武装工作,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双万计划”最后落实的培养对象是学生,图书馆是学生成长成才的第二课堂,因此,高校图书馆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组织纪律、行为范式的培养[2]。

近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积极落实“双万计划”,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持续开展服务学生的特色活动。

1.1 举办“感动与永恒——战疫印记”主题展

为了铭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感动瞬间,向战疫英雄致敬,图书馆主办了“感动与永恒——战疫印记”主题展,同时在图书馆主页、微信公众号网上展厅线上推出。展览通过致敬英雄、生死时速、危难逆行、中国速度、白衣天使、最美的你、默默坚守、志愿奉献、爱心善举、爱不隔离、坚持向学、迎来转机、感谢有你、武汉重启、希望之光等15个主题,展示了武汉自2020年1月23日“封城”至4月8日“解封”共76天战疫中一线医护人员、医院建设者、警察、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人的感人故事。这次展览,展示的只是这场史诗般抗疫战争中的少部分镜头、少部分人物,但他们代表了千百万抗疫英雄,代表了抗疫精神,代表了中国力量。他们不畏牺牲、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对莘莘学子产生了极大震撼,同学们在观看展览后,纷纷在留言簿或留言区留言,表示以这些英雄为榜样,甘于奉献,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学习,为学校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双一流”建设双胜利做出应有的贡献[3]。

1.2 组织“阅读微习惯挑战训练营”系列活动

活动的主题是“阅览世界,悦享生活,跃见未来”。整个活动在图书馆老师的指导下,设置了督学打卡、小组对抗、同组共读、书评赏析、书友积赞等多个环节,目的是激发同学们的自律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提升阅读水平、写作水平、鉴赏水平,引导同学们从“浅阅读”“泛阅读”逐步走向“深阅读”“精阅读”,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从而促进专业课的阅读兴趣。图书馆开展的这一活动吸引了众多读者。首次活动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就报满了名额,但咨询者仍然络绎不绝。同学们认为,这种活动形式新颖,轻松愉快,寓学于乐,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求知欲,迫切希望能参加下一期活动。目前,图书馆计划将持续开展这样的“悦读”活动。

1.3 开展“馆藏瑰宝,纸上春秋——古籍修复体验”活动

古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是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广西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广西古籍修复中心,现有古籍10万多册,善本8 000多册,其中有8种古籍入选全国珍贵古籍名录,98种入选广西珍贵古籍名录,是广西古籍馆藏最丰富的高校图书馆之一。古籍修复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组织学生开展“馆藏瑰宝,纸上春秋——古籍修复体验”活动。古籍修复体验活动集知识性、技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同学们收获良多,正如健康管理学院的周同学在活动总结会上所言:古籍修复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更加热爱。

2 提升学科服务,服务好教师

学科服务是以学科为对象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其目的是走进学院、融入学科、嵌入教学、服务科研、评估学术。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通过与教师、科研人员的联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提高了图书馆服务水平,推动了图书馆自身建设和发展[4]。

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于2009年11月成立了学科服务部,旨在加强图书馆与各个学院的联系,掌握教师、科研人员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帮助他们充分了解和利用图书馆资源。在“双万计划”建设中,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注重推介信息资源、优化学科文献、强化信息素养、助力教学科研,提升学科服务质量。

2.1 开展文献资源利用培训

2.1.1 基础知识培训。 图书馆学科服务部每年都在每个学期开学以后、期末考试之前到各个学院对教职工进行文献信息资源基础知识培训。学科馆员将培训的主题、时间、地点等信息预先告知学院,培训的基础知识包括:①馆藏资源介绍; ②读秀学术搜索数据库资料的查找; ③中外文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资料的查找; ④网络学术信息的搜索、订阅与利用; ⑤工具书、年鉴及数据库资料的查找; ⑥古籍文献及数据库资料的查找。

2.1.2 专题培训。培训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专题培训情况

2.2 支持教学

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认真分析新形势,准确把握新任务,努力瞄准新目标,在“双万计划”建设中展示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支持教学的新气象。比如,在2019年,图书馆法学学科馆员通过教师个人邮箱6次通报了新书目录,9次介绍了新购数据库,为院系教职工提供信息资源培训服务,指导他们熟练掌握最新的信息检索手段。以法学院为例,在2019年,图书馆法学学科馆员为法学院教职工培训了汇法网法律数据库、北大法意数据库、LNC律商网法律实务数据库、Lexis.com 专业法律数据库、台湾学术期刊在线数据库(TAO)等。为教师提供网课制作和教学平台利用服务。2020年上半年,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大部分课程通过网络授课。在今年年初,学科服务部通过校园网和各个学院网站介绍了网课制作的方法,培训老师利用智慧树、超星、外语智慧教学云、在线课程(SPOC)、讯飞爱课堂、QQ、腾讯会议等平台开展教学活动。

2.3 服务科研

图书馆学科馆员在服务科研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2.3.1 课题前的论证服务。课题论证是分析课题可行性。科研课题的论证离不开文献信息资源检索与查新。学科馆员本着服务科研的宗旨,从本校图书馆或校外图书馆或情报研究机构,通过纸本文献检索或数据库检索,查找最新研究成果,做到“三对口”服务,即文献内容范围对口服务、文献起讫年限对口服务、文献类型和文种对口服务,及时、快捷地向科研人员提供所需资料,便于他们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最新科研动态。比如,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作为科技查新代办点开展查新服务,学科服务部在国家重大课题、国家重点课题等科研课题申报中,都积极参与信息资料的收集和课题的论证工作。

2.3.2 课题中的跟踪服务。跟踪服务是根据用户的需要,针对特定研究主题进行跟踪检索,把经过筛选的最新检索结果以索引、书目、文摘、全文等形式提供给用户的服务活动。图书馆学科服务部持续开展课题跟踪服务,使图书馆更好地融入学校的科研活动中,加速了文献信息传递,提高了馆藏资源利用率,推动了学校科研发展。首先,课题研究具有延续性,是一个动态发展和不断变化的过程,需要借鉴他人经验,需要查找已有的科研成果;其次,课题研究具有开放适应性,立项时即使有较丰富的背景资料和清晰的研究方向,但课题的设计方案仍然只是一个大体框架,随着研究过程的深入,需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案;再次,课题研究具有创造性,即使立项后也需要了解国内外相应的最新动态,以补充新知识完善课题,确保课题研究的创新性。学科服务部通过课题跟踪服务,用科学的态度、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密切注视相关课题研究的前沿成果,向科研人员提供最新信息资源,便于他们开展后续研究工作。比如,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生物学学科馆员在广西神果罗汉果、贡品荔浦芋、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叶猴和熊猴、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猕猴、斑林狸、凤头鹰、白鹇、原鸡等科研课题中开展跟踪服务,形成了信息资源联系的长效机制,有效地促进了课题研究。

2.3.3 课题后的成果鉴定服务。 图书馆学科服务部根据用户需要,收集统计国内外知名数据库中的文献信息,并进行计量分析,试图发现哪位同行或权威在引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整理出客观、全面的鉴定报告,为用户成果鉴定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支持和佐证材料。

3 聚焦资源建设,服务好课程

教育部实施的“双万计划”,其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开展服务工作的基础。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最终是要落实到课程建设上,正如2019年6月在大连召开的“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提出的主题:图书馆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应发挥协同作用[5]。

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紧扣时代主题,以服务师生为导向,以推动学科发展为重点,以提升学生素质为目标,践行助力“双万计划”,聚焦文献资源建设,服务好课程。

3.1 嵌入课程

图书馆学科馆员与任课老师合作,由学科馆员作为教学助手,按照课程特征,根据任课老师的要求,将文献信息素养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专业课程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献信息素养与科研创新能力。在学校,各个学科都有相应的学科服务团队。

3.2 服务公选课程

针对本科生,图书馆学科服务部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三门通识素质教育选修课,分别是《现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学术信息获取与论文写作》《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并把这些课程列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选修的课程计入选修课学分。

3.3 服务专业课程

图书馆聚焦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创新服务方式,紧紧围绕“双万计划”建设,与各个学院在资源建设、文献传递、课程设置、学情分析、文化育人等方面深度合作,构建“馆院命运共同体”,实现馆院共建、共享、共生、共荣,助力学院学科发展。

以法学院为例,该院法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自治区级优质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民族地区对法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培养基础知识扎实、服务民族地区、推动民族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因此,该专业的课程设置突出民族性,开设了《民族法学》《民族经济法学》《民族区域自治法学》等课程。图书馆法学学科馆员全力支持法学文献资源建设,积极发挥文献信息咨询员的作用。同时法学学科馆员建议并落实了法学院每年自行投入5万元左右的图书经费,由图书馆统一购买,在文献资源需求上服务好课程。

再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该院拥有博士授权点,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图书馆全力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参加“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设立了“馆院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专柜”典藏图书。除了图书馆投入经费购买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文献资料外,该院连续5年、每年另外拨付50万学科建设经费,用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外文文献、人大复印资料及中共历史研究等领域的文献资源或数据库的采购。这种模式由学院罗列书刊采购清单,图书馆安排专项经费,统一采购,集中管理,馆院共建共享,确保了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所需的文献资源。

4 结束语

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积极参与“双万计划”建设,敢于担当,丰富文献保障体系和服务育人体系,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推动图书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改革创新,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广西师范大学古籍课题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我的微课题研究
何冕作品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擦亮初心: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AnAnalysis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EnglishTeachinginChinese HighSchoolfromthePerspectiveofPost—MethodPedagogy
哪有你这样你
我是古籍修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