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QFD和TRIZ的飞机牵引车夹持-提升装置优化设计

2021-11-17 11:57高清振时培成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21年10期
关键词:机轮牵引车挡板

高清振,黄 安,时培成

(1.安徽工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汽车新技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 芜湖 241000)

根据牵引方式的不同,飞机牵引车可分为有杆式牵引车和无杆式牵引车。目前,无杆式牵引因具有方便快捷、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而成为飞机牵引的主要方式。无杆式牵引的关键结构是夹持-提升装置,该装置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飞机牵引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而被格外关注。

目前,对于夹持-提升装置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动力学[1]、运动学[2]及试验方法[3]对结构性能进行校核或依据三维软件进行结构优化[4],上述研究主要是对成型结构进行分析或局部改进。本文对某夹持-提升装置设计缺陷进行了分析和针对性改进:一是将提升板与机轮固定机构协同设计,约束了机轮的跳动;二是增加了提升板自动调节机构,使装置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机轮;三是设计了挡板液压组件,增加了对机轮的紧固。优化后的装置结构目前鲜有报道。上述改进提升了装置的适用性、可靠性和鲁棒性,对飞机牵引车夹持-提升装置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1 设计缺陷分析

如图1所示,某夹持-提升装置由框架、固定架、旋转轴、液压杆固定铰链、液压缸组件、提升板、挡板机构组成。装置工作原理:液压泵带动液压杆件伸出将提升板放低,框架随牵引车运动迫使飞机前轮进入提升板,液压泵再带动液压杆件收缩使提升板将机轮抬起,随后人工操作挡板机构将机轮夹持固定。

1—框架;2—固定架;3—旋转轴;4—液压杆固定铰链;5—液压缸组件;6—提升板;7—挡板机构

经测试,该装置使用效果不理想,主要问题有:

1)飞机前轮被托起后由于缺少固定而处于欠约束状态,机轮在牵引中会发生上下颤振,易发生安全问题。

2)挡板机构为人工手动操作,不仅耗时费力,不好定位连接,而且在连接后无法对机轮持续施力,导致夹持结构对机轮的转弯力矩不足,不利于机轮转弯。

3)提升机构主要靠牵引车的运动进行机轮定位,由于缺少微动调节装置,使机轮与提升板的对接比较粗放,易损伤机轮。

4)利用ANSYS有限元方法分析装置结构强度,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可见,提升板液压杆铰链位置设计不合理,使固定架处于悬臂梁状态,承载时产生较大的变形和剪切应力,不仅限制了提升板的托举质量,也使结构存在失效风险,影响牵引车的使用寿命。

图2 固定架及提升板有限元分析

2 装置结构优化

2.1 参数指标关联分析

针对该装置结构的缺陷,基于夹持-提升装置的技术要求和表1所示的QFD(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关系表[5],分析其技术特征,将设计要求转化为技术指标和功能项。表中:√代表有益相关;×代表有害相关;△代表需改进完善。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以确定装置设计参数的权重排序,得到各参数指标的冲突情况,从而获得对装置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的依据。

表1 装置设计质量屋

2.2 设计方案优化

根据表1的分析结果,通过TRIZ理论归纳整理出的39个通用工程参数[5],判定装置结构优化设计中涉及的工程参数有:参数4—框架的长度、参数8—机轮体积、参数9—装置运动速度、参数10—装置与机轮的相互作用力、参数12—提升板形状、参数13—机轮牵引中的稳定性、参数14—液压组件强度、参数27—系统可靠性、参数29—部件配合制造精度、参数30—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参数32—制造性的难易程度、参数33—操作的便捷程度、参数34—维修性的难易程度、参数35—对环境的适应性、参数37—检测的难易程度、参数38—自动化水平。

利用TRIZ理论矛盾矩阵和40个发明方法[5]寻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中矛盾问题的解决方案如下:

由方法7(嵌套法)和方法35(性能转换法)得到设计启示:1)装置宜采用液压组件进行控制,以保证系统运转顺畅;2)在框架内开设空腔设置挡板机构液压组件,优化空间利用。

由方法5(组合法)和方法6(多用法)得到设计启示:1)将机轮固定机构与提升板进行组合设计,简化系统结构;2)使固定机构在机轮退出提升板时具有辅助推动作用,有利于机轮的顺利退出,提升装置运行的顺畅性。

由方法14(曲面法)和方法27(物尽其用法)得到设计启示:增加提升板底面的曲率,使其与机轮曲率大致吻合,既可以提升机轮,又对机轮具有定位作用。

由方法1(分离法)和方法2(提取法)得到设计启示:装置液压组件设计为两点分开形式。工作时,分开的结构同时触发,保证装置运动的平衡性和对机轮施力的均匀性,有利于机轮运动姿态的控制。

由方法11(预先防范法)和方法30(柔化法)得到的设计启示:机轮固定机构表面和挡板表面设置软性材料,在压紧固定机轮时保护机轮,提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综上,通过TRIZ理论得到优化设计方案如下:

1)保留原设计中框架、提升板和挡板的基本结构;保留液压组件控制方式。

2)加大提升板的弧度,利于机轮固定;加装可平移的伸缩机构,利于不同尺寸机轮的牵引;设置提升板液压组件承力方向与机轮重力方向基本一致,优化系统受力结构。

3)改进挡板工作方式由人工操作为液压自动操作,在框架内开槽加装液压组件。

4)在提升板上增设机轮固定机构,并配有液压组件进行控制,以增加机轮牵引中的稳定性、转向的操控性和机轮退出时的平顺性。

5)所有结构为孔轴连接,利于装置在液压组件控制下的协调运动。

6)挡板、机轮固定机构、提升板移动机构以及它们的液压组件均为双系统冗余结构,以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7)提升板、挡板和机轮压紧机构表面设有橡胶防护层,避免机轮表面损伤。

根据上述方案,得到改进后的夹持-提升装置结构,改进后装置由支撑架、提升板调节机构、机轮固定机构液压组件、机轮固定机构、提升板液压组件、提升板、夹持挡板、夹持挡板液压组件组成,如图3所示。

1—支撑架;2—提升板调节机构;3—机轮固定机构液压组件;4—机轮固定机构;5—提升板液压组件;6—提升板;7—夹持挡板;8—夹持挡板液压组件

运用ANSYS对改进后的装置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结构受力分布更加合理,同等载荷下优化后的结构最大应力下降13%,最大应变只有原来的1/3。

图4 改进后装置有限元分析

3 结论

1) 改进后的牵引车夹持-提升装置增加了带液压组件的机轮固定机构,与加大弧度的提升板和液压控制的夹持挡板配合工作,可极大增强对机轮的约束固定,防止机轮上下跳动,并实现机轮与牵引车的同步转弯;提升板调节机构可增加装置对不同型号机轮的适应性;以提升板液压组件作为主承力机构,极大改善了装置受力分布,有利于结构的稳定性。

2) QFD方法与TRIZ理论相结合,通过QFD质量屋研究指标要求与设计参数之间的耦合关系,基于TRIZ理论矛盾解决矩阵得到优化设计方案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猜你喜欢
机轮牵引车挡板
一种可调节轴向推力的膨胀机组
燃烧器二次风挡板开度对炉内燃烧特性的影响
机轮轮毂轴承设计与指标校核
基于灵敏度分析提升某重型牵引车车架刚度的研究
南山铝业实现中国锻件新突破
降低铁水罐牵引车故障影响时间的研究与应用
折叠加热挡板
某重型牵引车传动系匹配分析
民机机轮破坏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拆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