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海岛旅游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

2021-11-18 03:45唐佳乐于志民
广西城镇建设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亚类湛江市海岛

□ 张 艳 唐佳乐 于志民

湛江市地处南海之滨,内联“三南”、外连“五洲”,是典型的依托海洋经济发展的半岛滨海城市,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2018年《广东省海岛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年)》将广东省海岛旅游定位为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将海岛旅游开发作为打造广东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关键。湛江市作为广东省西翼海岛旅游产业发展区,拥有广东省内最长海岸线,长达1556km,占广东省海岸线长的46%[1],其海岛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共有南三岛、东海岛、硇洲岛、特呈岛等12个岛屿,定位为旅游岛而纳入规划。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是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利用的基础和前提[2]。在广东省大力推进海岛旅游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只有全面、系统地调查和评价湛江市海岛旅游资源,才能为后期海岛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奠定基础。目前针对湛江市旅游资源的调查主要集中于乡村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及火山旅游资源等方面[3-4]。而针对湛江市海岛旅游资源的调查仅有少量报道,主要集中于部分岛屿的研究,如杨书龙在对南三岛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南三岛向海性低密度旅游开发模式[5]。李志勇等人先后通过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特呈岛红树林生态旅游资源及总体旅游资源价值进行定量评估[6],但尚未有对湛江市海岛旅游资源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分类的文献。因此,本研究对湛江市海岛旅游资源展开实地调研,对海岛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基础调查与分类,旨在为湛江市海岛旅游资源评价研究与有效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 调查与分类方法及内容

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旅游资源的调查与分类提出了多种方法且各具特点,但均以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为参考依据。因此本研究采用文献阅读法及现场调查法,以《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为基本依据,利用遥感卫星影像(0.27m×0.27m精度)栅格地图数据,对湛江市域海岛进行定位与定量数据收集,并于2019年10月—2020年3月对湛江市海岛旅游资源展开全面、系统的调查,以国家标准为依据,采用“主类、亚类、基本类型和旅游单体”4类分类标准,系统地对湛江市25个海岛旅游资源进行较全面的分类。同时对其开发利用模式进行论述。

2 结果与分析

2.1 湛江市海岛分布现状

本研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利用遥感卫星影像(0.27m×0.27m精度)栅格地图数据,对湛江市域海岛进行定位与定量数据收集,共收集到25个主要海岛(详见表1),其中有居民岛为12个(已包含湛江市全部的有居民岛)、无居民岛13个。各海岛面积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海岛面积最大,为289.49km2,是中国第五大岛;硇洲岛面积为49.89km2,为中国第一大火山岛;岛面积大于1km2的有16个。在空间布局上,湛江市海岛主要分布在湛江市区东南部、徐闻县新寮镇以及南山镇,整体呈“陆连岛和近岸岛多,东海岸多西海岸少,组团式岛群分布”的特点。此外,仅有南三岛、特呈岛及硇洲岛等7个岛屿已开展海岛旅游业,绝大部分海岛尚以渔业农林为主,多数无居民岛目前仍处于次原生状态。

表1 湛江市主要海岛统计表

2.2 湛江市海岛旅游资源调查结果

湛江市海岛旅游资源调查与分类结果如表2所示,25个海岛中共有旅游资源单体127个,按国家标准分类,8个主类、18个亚类、35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国家标准的100%、78.26%及31.74%。

表2 湛江市海岛旅游资源调查统计表

续表

由图1可以看出,在调查的18个亚类旅游资源中,自然旅游资源有10类,占全部亚类的55.56%,人文旅游资源有8类,占全部亚类的44.45%;在调查的36个基本旅游资源类型中,自然旅游资源有16个基本类型,占全部基本类型的44.45%,人文旅游资源有20个基本类型,占全部类型的55.56%。因此,湛江市海岛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度基本持平。

图1 湛江市海岛旅游资源各层次数量及统计

湛江市海岛自然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广泛,包含4个主类、10个亚类及16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国家标准的100%、71.42%及37.21%;人文旅游资源包含4个主类、8个亚类及20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国家标准的100%、88.89%及29.85%。由此可以看出,湛江市各海岛旅游资源在主类及亚类层次较为丰富,但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相对较为缺乏,不利于海岛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

2.3 湛江市海岛旅游资源特点

海岛旅游资源特指海岛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在海岛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吸引力的人文资源。湛江市海岛在其特殊的地理及人文环境的不断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湛江市海岛旅游资源总体存在以下较为突出的特点。

(1)红树林生态群数量多,半数以上海岛均分布红树林群,其中南三岛、特呈岛均拥有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土港岛、金鸡岛、冬松岛、新寮岛、东海岛均存在大面积红树林。

(2)海岛沙滩和岸滩旅游资源数量多且类型丰富。湛江市海岛沙滩及岸滩主要有3种主要类型:砂质沙滩、淤泥质沙滩及石滩。其中砂质沙滩以东海岛龙海天“中国第一长滩”、南三岛东部碧海银滩、赤豆寮岛银色的沙滩浴场、罗斗沙岛、南屏岛玉带沙滩、仙裙岛长滩为代表;淤泥质沙滩是湛江岛民“采海”“赶海”以及特殊渔捕方式“拉大网”的主要沙滩类型,广泛存在于南三岛、硇洲岛、六极岛、土港岛、雷打沙、冬松岛、新寮岛、北莉岛等岛屿;石滩以硇洲岛的火山岩石滩、公港岛的玄武岩石滩、二墩岛的乌龟石滩、三墩岛的“莲花石滩”“牡蛎花滩”、东头山岛铁姜石石滩等为主要代表。

(3)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靖海宫、龙女庙、冼吴庙等各类宗教庙宇及南三岛年例、东海岛“人龙舞”、雷州石狗等民间习俗均呈现出湛江海岛信仰文化的多元性。

(4)传统农耕与渔捕及渔业养殖构造出原生态文化系统,湛江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海岛海产丰富,农作物区域特色明显。在北莉岛、新寮岛、雷打沙、白母沙、东海岛等岛屿都存在大规模海水滩涂养殖群,珍珠、对虾、鲍鱼、珍贵鱼类等连片养殖基地也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硇洲岛大规模的香蕉种植园和火龙果基地,新寮岛的千里香番薯、红苡花生,东头山岛的药材香附都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农作资源。

2.4 湛江市海岛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2.4.1 湛江市海岛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

湛江市自1984年起成为全国第一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借助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海岛旅游资源优势开始发展海岛旅游,至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湛江受国内海岛旅游热潮的影响,积极推进海岛旅游资源的开发。近30年来,湛江海岛旅游资源的开发经历了从“摸索—发展—综合开发”3个阶段。经过多年的发展,海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虽已形成一定规模,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1)对海岛旅游资源的挖掘不充分,未形成海岛旅游品牌。湛江市共有南三岛、东海岛、硇洲岛及特呈岛等12座岛屿纳入政府各层次旅游规划。而截至目前,湛江市仅有7座岛屿,进入旅游资源开发,其开发亦主要采用以局部核心资源综合体开发为旅游区的“点”或“块”状模式,岛内全域性开发尚未形成,绝大部分海岛仍旧处于次原生待开发状态。此外,规划内海岛旅游开发建设周期过长,已经形成的海岛旅游区中如东海岛龙海天旅游度假区、南三岛伊甸园度假村包括特呈岛温泉度假村均属于早期旅游度假产品,存在着开发较粗放、特色更新不足,旅游接待设施存在老化,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正处于初具格局逐步完善阶段,旅游设施相对滞后等问题[7]。同时缺乏有效宣传,故目前主要以本地观光休闲散客为主,在湛江市周边北部湾、海南岛、珠三角三大旅游板块中,仍未能形成海岛旅游拳头产品和整体品牌形象,品牌效应不强。

(2)生态环境脆弱,岛民保护环境意识不强,旅游资源流失严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岛旅游发展的基础,湛江市海岛的生态环境主要受极端天气、岛民生活垃圾、渔业养殖污染、农业及工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其中台风对海岛林业生态系统构成巨大威胁,如受1996年15号台风影响,南三岛整岛林带损毁94.6%,东岸13.33km2人工木麻黄林带损毁殆尽。学者提出湛江南三岛旅游开发的思考与建议:人为非法开挖虾塘、抽沙采矿、且占用林带用于养殖亦是破坏海岛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如南三岛环岛浅海滩涂存在大规模的鱼虾蚝螺的养殖业,养殖污染中的药物残留成分、死虾鱼腐体和污泥破坏水体,导致沙滩淤质化,严重破坏其景观价值。

此外,据中国大陆唯一专注于海洋垃圾议题的公益机构“仁渡海洋”公布的《2020守护海岸线第1次科研监测报告》统计,广东区域监测点之一的湛江硇洲岛,海岸线垃圾垃圾材料78.1%为塑料类材质,垃圾类型64.3%为零食食品类,垃圾数量最多的就是塑料袋,占51.9%。从数据可以看出,硇洲岛上大面积香蕉林地的香蕉套袋以及游客和本地居民所产生的垃圾袋对海岸污染严重,对旅游资源的开发造成不良影响。

2.4.2 湛江市海岛旅游资源开发及利用策略

(1)构建湛江市全域海岛旅游资源数据平台,实施对海岛旅游资源长期跟踪研究与监管。在北部湾、海南岛、珠三角三大旅游板块中,湛江海岛旅游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相近区域海岛资源同质化的背景下,如何突破限定,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海岛旅游产品是旅游发展的关键。而对自身旅游资源的全面调研、分类并构建基于海岛旅游资源的本质特征、区位特征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的评价体系,以及创建湛江市全域海岛旅游资源数据库,是发展和规划的前提基础。数据库平台通过对海岛区位、社会、经济、生态条件、资源分布与特点等基本状况的调查与信息整理,基于旅游资源动态变化的特点,建议相关研究团队实施对海岛旅游资源长期跟踪调查研究,为政府实施监管提供可靠依据,是确保海岛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2)充分利用“政府—社会—岛民”多重合作建设与保护方式,实现海岛有梯度快速发展,如图2所示。在过去几十年海岛旅游的开发历程上,湛江海岛旅游发展过于缓慢,在广东省全面建设海岛旅游经济综合区、国家建设“海上新丝路”的时代背景下,湛江市应该把握机会积极应对。对全域性海岛资源利用及时查漏补缺,积极探讨开发与运营新方式,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在保护海岛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前提之上合理规划布局。采用政府政策牵头,广集社会科研与建设力量,同时加快海岛新农村特色风貌建设,积极鼓励岛民参与建岛、护岛实践。充分利用公众号及网络,创建专业的湛江全域海岛介绍及旅游宣传平台,通过全民互动,激发内需,以内带外,促进海岛快速发展。

图2 “政府—社会—岛民”共享发展模式图

(3)多维度海岛旅游资源的创造性开发与利用。湛江海岛旅游资源同质化较明显,在开发过程应做到“同中求异”,结合海岛实际情况,明确功能定位,例如“休闲度假、养生康体、主题娱乐、生态观光、民宿民俗体验、候鸟计划”等,通过介入现代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方法实现“一岛一题”。有学者提出海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不仅可以缓解城市滨海旅游的压力,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湛江市拥有广东省内最长海岸线,其海岛沙滩和岸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大多数海滩资源尚处于待开发阶段,存在巨大潜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湛江海岛可以规划为功能和形式各异的旅游景区或景点,如砂质沙滩观光休闲游玩、石滩寻趣探险、淤泥质沙滩体验赶海采海传统渔捕等。同时开发过程要稳中求进,以“五岛一湾”建设为示范,继而带动适合全域旅游开发海岛的规划和建设,前瞻规划,精细设计,做到“我有人无,人有我异”的多维度发展。

3 结论与讨论

海岛生态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决定了海岛不可替代的产业地位,海岛生态旅游作为完善传统旅游产品的新形势,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湛江市地处雷州半岛,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高质量海岛旅游资源。在岛屿数量方面,根据湛江市自然资源局官方普查数据显示约有96座,在18级卫星影像图矢量地图数据分析下,单体面积在0.0016km2~289.49km2的海岛数量有25座,其中有居民岛12座。临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岛屿467个岛屿,岛屿总面积仅为104.36km2[8],相比之下,湛江海岛虽然数量不具备优势,但是单体岛屿面积较大,且有居民岛屿较多,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同时,在空间布局上这些岛屿主要分布在湛江市区东南部、徐闻县新寮镇以及南山镇,整体呈“陆连岛和近岸岛多,东海岸多西海岸少,组团式岛群分布”的特点。结合湛江市长达1556km的海岸线,这些岛屿具备良好的“海岛—海岛”“海岛—海岸”组团联动式开发的良好条件。在《中国第一批可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名录》中,湛江市共有罗斗沙、白母沙及娘子墩等7座无居民岛入选,同为北部湾城市群的广西钦州市共有11个无居民岛入选,福建省厦门市共有5座无居民岛入选,因此,湛江市无居民岛屿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在海岛旅游资源类型方面,湛江市海岛旅游资源按国家标准分类共有8个主类、18个亚类、36个基本类型;海南西沙群岛旅游资源拥有8个主类、26个亚类及79个基本类型[9];荆州市旅游资源有7个主类、20个亚类、40个基本类型[10]。由此可以看出,湛江市海岛旅游资源类型较为丰富,在主类与亚类方面与国内其他地区基本持平,但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相对较为缺乏,不利于海岛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深化海岛旅游单体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是当前湛江市海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综上所述,湛江市海岛旅游资源丰富,兼具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是开展海岛旅游活动、提高北部湾区域海岛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绝佳场所。但在开发及利用的过程中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资源开发不充分、旅游产品知名度低、海岛旅游资源流失严重等问题。因此,建立湛江市全域海岛旅游资源监测平台,对海岛旅游资源进行长期跟踪,并在当地政府、企业及岛民的通力合作下,结合当前的开发现状,扬长避短,对海岛旅游资源进行多维度、创造性开发与利用,是实现海岛旅游产业有梯度快速发展的良药。

猜你喜欢
亚类湛江市海岛
基于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的中国山地草地亚类分类研究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在海岛度假
湛江市文联等三家单位扶贫送温暖
湛江市文联领导慰问德高望重艺术家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免疫球蛋白G亚型检测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湛江市文联领导到城月镇坑仔村扶贫
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血清IgG亚类特点
草原综合顺序分类系统第二级亚类的定量划分研究
——以甘肃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