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节之县——龙胜

2021-11-18 08:54蔡本华
三月三 2021年5期
关键词:龙胜龙脊侗族

蔡本华

龙胜各族自治县在广西东北部、桂林西北部,东接兴安县、资源县,南连灵川县、临桂区,西邻柳州市融安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北靠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北毗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辖龙胜、三门、瓢里、平等、龙脊、乐江等6镇,泗水、马堤、江底、伟江等4乡。

早在南北朝时期,龙胜境内就有先民栖息。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属桂林郡辖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属武陵郡始安县地;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置灵川县,属灵川县地;五代十国,令龙胜先属楚,后属南汉;后晋天福八年 (943年)置义宁县,属义宁县地,延至明代。清乾隆六年(1741年)设“龙胜理苗分府”(亦称“龙胜厅”),直属桂林府,“龙胜”之名始载入册。1912年,“龙胜厅”改为“龙胜县”。新中国成立后仍称龙胜县,属桂林地区专员公署。1951年8月19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改称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区(县级)。1955年9月改为“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县”。1956年12月改称“龙胜各族自治县”。是中南地区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县。1998年11月8日原桂林地区行署与桂林市合并成立新的桂林市,龙胜改属桂林市。古时龙胜为桑江之地,龙虎相斗,虎败归山,因而取名“龙胜”。这是没有文献记载的传说。新建桑江工程石碑中记载:古时桑江之地“万山环峙,五水分流,向隶义宁,为桂林西北藩蔽”。桑江因两岸桑树成林而得名。就在桑江与和平河交汇的地方,即现在的龙胜县城所在地,有数寨并立,错落有致。其中一寨面对青龙山(又名迎春山、峦山)而立,素名“龙胜寨”。龙胜之名因龙胜寨而得名。

龙胜全境为山地,平均海拔700—800米,地势东、南、北三面高而西部低,越城岭自东北迤逦而来,向西南延绵而去,境内山脉纵横交错,崇山万迭,山高坡陡,河谷幽深,水流湍急。境内河流属珠江水系浔江上游,有大小河流80多条,从东、南、北面汇入桑江,然后向西流入三江,桑江、和平河、平等河、三门河为主要河流。有龙脊梯田、南山牧场、花坪林区、西江坪林区、龙胜温泉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区,金钱豹、娃娃鱼、短尾猴等30多种保护动物,银杉、桫椤、红豆杉、五针松、福建柏等10多种保护植物。是大桂林旅游区中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县之一,有龙胜温泉、龙脊梯田等2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还有花坪自然保护区、西江坪原始森林、彭祖原始森林、侗族鼓楼群、风雨桥,红军岩、黄洛瑶寨长发村等观光景点和名胜古迹,以及各民族风情休闲旅游等。平等鼓楼群古建筑、平等龙坪红军楼和伟江红军桥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楚南馆、侗族风雨桥、归仁洞等24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平等红军烈士纪念塔、龙坪红军楼、伟江红军桥、马堤红军纪念碑等7处遗址和纪念地。主种杉木、松木、毛竹和水稻、玉米、罗汉果、油茶、西红柿、柑橘、药材等, 土特产品有茶油、香菇、木耳、龙脊辣椒、龙脊茶叶、罗汉果、南山梨、蕨菜、笋干、凤鸡、翠鸭、山羊等。

龙胜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保存着完好的苗族、瑶族、侗族、壮族原生态文化,各民族的建筑、服饰、节庆、习俗、医药、美食各具特色。

侗族是龙胜人口数最多的少数民族,风雨桥和鼓楼是侗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间建筑,侗族文化历史悠久,侗族的“百家宴”已经成为最具代表的饮食文化,酸鱼、酸鸭、酸肉“侗族三宝”是特色美食代表,侗族大歌享誉世界。

龙胜壮族吊脚楼是壮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间建筑。壮族歌舞与侗族歌舞一样丰富多彩,主要代表有师公舞、板鞋舞等,主要饮食代表有五色糯米饭、糍粑、龙脊水酒等。

龙胜瑶族主要有红瑶、盘瑶、花瑶,红瑶以穿红色的衣服而得名。瑶族人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

苗族是龙胜人口相对较少的一个少数民族,苗族传统建筑中堂屋的走廊都有“美人靠”、横屋、燕子楼,四角起飞檐。跳香舞、宝山舞是苗族节庆的传统节目。苗族的刺绣、织锦工艺已有上千年历史。

龙胜各族自治县是壮、汉、苗、瑶、侗等多民族聚居地。长期以来,各民族在生息繁衍过程中形成了多姿多彩、传统悠久、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龙胜各族自治县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保存有最完好的各民族原生态文化,具有“苗瑶侗壮汉,团结一家亲”的民族大融合文化,是中外游客探访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目的地,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多民族生态博物馆,2016年被评为“中国品牌节庆示范基地”。不同的民族文化在这里发展、融合,形成了富有独特魅力和民族特色的节庆文化。据不完全统计,龙胜全县目前已拥有80多个传统民族节日,龙脊壮寨的开耕节、金坑瑶寨的晒衣节、广南侗寨的鼓楼文化节等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再加上各族群众共同庆祝的传统佳节,龙胜当仁不让地成为“百节之县”。

龙脊梯田文化节

龙脊梯田文化节是龙胜各族群众的一次民族盛会,它浓缩了壮、汉、苗、瑶、侗等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文化节连续举办多年,极大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增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已经成为龙胜极具魅力的文化旅游品牌。活动期间,龙胜成为各民族展示特色文化的“大舞台”。大家戴上最能代表本民族特色的头饰,身着五颜六色的民族盛装,演奏着民族乐器,唱着山歌,欢迎八方宾客的到来。龙脊梯田文化节展示了各族群众的面貌、民族的风采、民族的文化、民族的自信,为加快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动力。

晒衣节

农历六月初六是龙胜金坑瑶寨的传统节日“晒衣节”,当地红瑶群众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进行庆祝。这一天,寨子里宾客盈门热闹异常,嫁出去的女儿和在外寨入赘的儿子都要挑着鸭子、酒和礼品,背着小孩回家吃团圆饭,家家户户包粽子过大节。红瑶姑娘和嫂子们纷纷推开窗户,拿出民族盛装一件件挂在窗外晾晒,整个寨子挂满了红衣服,显得格外鲜艳奪目。晒衣节当天还进行唢呐锣鼓迎宾、瑶嫂长发梳妆展示、“抬金狗”送祝福、红瑶服饰加工展示、红瑶集体婚礼等活动,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让各地游客流连忘返。

2014年,龙胜瑶族服饰(红瑶服饰)以其精湛的手工艺和文化底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如今的“晒衣节”已不仅是红瑶的传统佳节,“农历六月六,广西龙脊看红衣”等晒衣节系列活动已成为桂林山水游的一张名片,让各地游客充分感受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梳秧节

梳秧节是龙脊民间的传统节日。每年芒种时节,声声春雷震响,阵阵春雨洒落田间,梯田上的水开始流动。地处大山深处的龙脊村民会选择一个好日子,在寨老和师公的带领下,在“秧母田”田边烧香,祭祀“秧母娘娘”(秧苗的保护神)。师公们鸣号、起鼓、祈福,在插秧之前向“秧母娘娘”上香并用秧母神梳梳理秧苗,然后抛入田中(这雕花的秧梳相传是秧母娘娘留在人间的神物,用它梳理过的秧苗能茁壮成长,害虫都爬不上去)。村寨里每年会选出一个“八字好”的妇女来装扮成“秧母娘娘”,两位壮汉将其抬着游走田间,一位少女手捧着“秧母神梳”在前面引路……请秧母娘娘来开秧门,祈求全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仪式过后,两声炮响,全村的村民在梯田上集体插秧劳作。梯田里开始忙碌起来:挑秧苗、背秧苗、背小孩、送水送饭、牵牛、扛着犁耙的群众走在“龙的脊背上”,远处伴有耦耕、牛耕……龙脊梯田上展现出一幅立体的民俗风情画卷,演绎着大地的乐章。活动当天,全寨的老老少少在龙脊梯田上开展民俗巡游、集体插秧劳作、梯田拔河比赛、放飞“凤鸡”等活动,场面壮观,吸引了大批游客纷至沓来,感受独特的民族风情。

长发节

每年4月,龙胜各族自治县的龙脊镇黄洛瑶寨都要举办“长发节”,来自马堤乡、泗水乡、乐江镇、龙脊镇等乡镇的各族群众欢聚一堂,开展民俗巡游、苗族原生态婚庆展示、长发梳妆、弹唱琵琶歌、民族服饰梯田走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向广大游客展示龙胜的风情美、服饰美和风景美。

开耕节

每当清明、谷雨过后,山里的布谷鸟开始啼叫起来,提示着人们开耕时节到来了。村民在寨老和师公的带领下,在开耕之前向土地神上香,祈求神灵保佑全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待师公做完仪式之后,两声炮响全寨开渠引水入田,开耕动土,这就是龙脊开耕节的由来。村寨的师公们伴着远古深邃的祭神乐曲起舞,在开耕之前向土地神上香,祈求神灵保佑全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寨老牵来全寨最壮的公牛,喂一口嫩青草,师公在牛身上画一个“保符”,牛头系上红花。寨老牵着这头公牛走到田间地头,各家各户的田主纷纷向公牛抺上自家田地的泥土,祈求今年有个好收成。师公开犁头,打开渠道的分水闸,引水入田,开耕动土。鸣号、起鼓、祈福。远古深邃的开山号子响彻山谷,在梯田里劳作的男男女女唱起了开田挖地歌,质朴的歌声表达了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盼。两声炮响,近万名各族群众集结在层层叠叠的梯田上,展开了十二道农活(耦耕、牛耕、挖田、刨地、耘田、砍田基、扶田基、除草等),村民在梯田里热火朝天地劳作,场面蔚为壮观。

鼓楼文化节

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广南村的原生态侗寨鼓楼文化节在春节期间举行。广南村及其周边的侗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汇集到鼓楼坪前,以侗族特有的闹春牛、芦笙踩堂、舞草龙草狮、原生态民族歌舞、吃百家宴等方式开展“闹春”活动,欢度春节。同时也拉开了新的一年侗寨春耕劳动生产的序幕。

闹春牛活动既庆祝头年的丰收,又通过拜节的形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是侗家新春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闹春牛在侗族地区村村寨寨都有,只是规模不同,内容一样,形式一样。侗族群众举行诙谐风趣的闹春牛活动,有惟妙惟肖的侗族多耶表演、多姿多彩的芦笙踩堂、打糍粑、弹唱琵琶歌等。

热闹的场面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氛,闹春牛的人们为农家带来了节日的欢乐。家家户户高高兴兴地放鞭炮迎接春天的到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体现了侗家人民的豪放、热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侗 年

侗年是侗族群众欢庆丰收、共叙邻里乡情的传统节日。广南村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西北部,地处越城岭南麓传素山脉南侧,辖广南大寨、莽烂、甲江、独拉、广校、龙塘、冲头、金仰、杨家、段家、盘胖、坝泵等13个自然村(屯),全村95%以上是侗族。广南侗寨拥有浓郁的侗族风情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是一座民族文化的宝矿。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一,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广南村侗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与八方宾客欢聚一堂,通过开展民俗巡游、舞草龙、歌舞表演、打年粑、吃百家宴等特色民俗活动欢度侗年。

传歌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是宝赠村一年一度的“传歌节”。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镇宝赠侗寨,不论男女老少,人人都爱唱侗歌,跳多耶,吹芦笙。他们以唱歌为乐,以琵琶为趣,以芦笙为伴。当地侗族群众以引歌、接歌、传歌为主线,开展赛芦笙、打糍粑、展“非遗”等一系列活动。传歌节旨在传播侗族人民勤劳、善良、热情、持家的优良传统,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跳香節

“跳香节”是龙胜当地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苗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开展民族服饰巡游、歌舞表演、民族传统体育竞技、特色农产品展销等活动,载歌载舞欢庆佳节。“跳香”的目的是传授劳动知识和经验,鼓舞劳动热情,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猜你喜欢
龙胜龙脊侗族
龙脊梯田
龙脊梯田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典藏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典藏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龙胜平安寨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初探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
“龙脊辣椒”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