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新征程

2021-11-18 08:54丁锡国谭剑周楠周勉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湖南农村

丁锡国 谭剑 周楠 周勉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8年来,湖湘儿女以“敢为天下先”的担当,尽锐出战,迎难而上,全省68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92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首倡之地”再出发

八年来,十八洞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旅游、山泉水、劳务、种养、苗绣五个产业体系,人均年纯收入由1668元增长至18369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200万元,成功实现了从深度贫困苗乡到小康示范村寨的华丽转身。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八年来,湖南无数个“十八洞”成功摆脱贫困,拔掉穷根。一组组数据记录了惊人巨变,彰显着“首倡之地”的“首倡之为”。

——全省脱贫户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1987元增加到2020年的11945元,年均增幅34.8%;356万人发展特色产业稳定增收、220多万人外出务工脱贫、69.4万贫困群众挪出“穷窝”、580万农村贫困人口喝上了放心水、79万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得到精准资助,实现应学尽学。

——贫困地区行路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昔日万山阻隔的贫困地区“天堑变通途”,所有县市区半小时内可上高速,所有乡镇都通了客车,25户及100人以上的自然村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

——一大批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告别“靠天吃饭”的历史;贫困村电网升级改造率、光网通达率和4G网络有效覆盖率均达100%。

八年来,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一线高高飘扬。2.1万支扶贫工作队、5.6万名干部驻村帮扶,60余万名党员干部和170万户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153名同志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脱贫攻坚的路上。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作为精准扶贫的“首倡之地”,湖南更应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中走在前列、展现担当。2021年4月30日,湖南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乡村振兴局。5月7日,10253支乡村振兴工作队全部进村到岗。

撒下乡村振兴的种子

消除绝对贫困,是彪炳人类史册的伟大壮举,但这绝不意味着贫困现象已终结,相对贫困、相对落后、相对差距将长期存在。将相对贫困治理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顺应国情时势、适应减贫规律的一项科学决策。

在湖南汝城县,自2019年初脱贫摘帽以来,由村干部、驻村干部和乡村振兴工作队等三支队伍负责实施的回访活动持续开展,走访的对象包括全县6万多脱贫人口、2000多边缘户和易致贫返贫人群。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瞄准农村的人才需求,湖南出台行动计划,提出既大力引进农业高端人才,又培养壮大“土专家”“田秀才”队伍。

自2015年起,湖南省实施湖南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月,该计划共招收农民大学生66811人,毕业生中45%已进入村支两委班子,32%成为村级后备干部,23%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

经历脱贫攻坚的实战考验后,一批曾经的脱贫户也开始成长为新致富带头人。“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沙洲村,就流传着一个这样的励志故事。

沙洲村原建档立卡贫困户朱利志,因母亲和妻子身患重病,债台高筑。在政府的帮扶下,朱利志种植了5亩水果,学会了电商销售和直播带货,脱了贫、还了债,年收入达到8万多元。参加过电商、农特产品销售培训的朱利志,致富不忘带乡亲,把自己学到的销售技巧传授给村民们。

在今年村里的换届选举中,朱利志被选为村党支部委员。“从领被人到送被人,我会加倍努力,不负大家的期望和重托。”当选那天,这位38岁的“励志哥”向村民们这样郑重承诺。

探路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2018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精辟指出了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之处。

近年来,湖南着力破除阻碍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各种障碍和体制机制弊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和城乡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从2017年开始,湖南用4年时间,投入12亿多元,在武陵山、罗霄山等集中连片特困县和国家级贫困县,每县建设1—2所主要面向贫困学生招生的中小学校,统一命名为芙蓉学校。2021年9月,101所标准化的芙蓉学校全部投入使用,10余万名贫困、农村地区孩子,得以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武冈、汝城、新化等市县,以“乡村风貌、城市功能”为新标准的乡村建设规划陆续实施,农村“水、电、路、讯、房”五个全覆盖改造逐一启动,一批覆盖城乡的“学校联合体”“医疗联合体”陆续开建。

当城乡之间的壁垒逐渐被打破,城市的资源要素开始向农村涌流,深藏于农村的发展潜力得以迸发。

“2014年之前,全县没有一颗杨梅是通过网络卖出去的。如今,全县每年300多万斤鲜果70%以上通过网络卖到了全国各地。”在杨梅之乡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流通大户李巧华发出这样的感慨。

答案就在乡野之中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可照搬的经验。产业如何兴?民心如何聚?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怎样激活?答案在广袤田野上,在基层实践中。

从武陵山深处的苗寨,到洞庭湖畔的渔村,遍布三湘四水的无数村落里,围绕乡村振兴的一道道难题在破解,一个个鲜活故事正上演。

自2019年起,按照工业、农业、文旅三个类别,湖南先后打造出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助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今的湖南特色小镇建设成果丰硕,2020年,仅20家特色文旅小镇贡献文旅总收入就达168.51亿元。

湘阴县樟树港是湖南著名的“辣椒小镇”。这里出产的辣椒曾创下每斤280元的“天价”,还屡屢“一椒难求”。镇辣椒协会会长曾立宇说,过去因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地里的辣椒无人过问,多年形成的品牌差点被毁。后来,镇里办起了辣椒合作社,引入了专业的公司和营销团队,强产业、树品牌,樟树港辣椒重新火了起来。

在洞庭湖腹地南县,“六个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这是由南县南山村探索出的一种农村庭院建设模式,即每户建好一个菜园、一间杂屋、一个畜禽圈、一个化粪池、一个沤肥凼、一条排水沟,每户投入成本5000—12000元,既能美化庭院,又能满足农民养鸡种菜需求。

“中国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实现乡村振兴不可能一蹴而就。”湖南省委“三农”工作专家组组长陈文胜说,但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尊重基层首创,发挥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乡村振兴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三湘儿女,必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书写更加精彩的奋斗华章。

猜你喜欢
湖南农村
为什么久坐久站腿会发麻?
“湖南造”首列CJ6动车组上线运营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湖南童谣
在湖南
unit 15解题分析